通讯员 万安丽
见习记者 杨帆 秦小芳
9月28日,我市召开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三加强”工作交流推进会。会上,襄城区、枣阳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就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情况作交流发言;谷城县、樊城区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就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情况作交流发言;襄州区、高新区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就“两新”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情况作交流发言。各地纷纷表示,将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青少年、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抓实抓好相关工作,让特色更优、亮点更亮、效果更好。
襄城区:
聚焦红色基因
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襄城区始终把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聚焦“红色宣讲”“红色资源”“红色活动”“红色实践”,多形式、广覆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讲好红色故事,组建多样化宣讲队,邀请省委党校、红安干部学院、省总工会宣讲团、全国红领巾巡讲团等一批专家学者,围绕百年党史,开展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全区“两团五队”及百姓宣讲员开展党史宣讲360余场次,累计有12万余人次青少年受教育。
用好红色资源,打造出青龙村、姚庵村等一批红色“政治生活馆”和“村史馆”示范点,并整合辖区内襄阳革命烈士纪念馆、萧楚女烈士纪念馆、杨威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规划红色路线,组织青少年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现场感知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丰富红色活动,组织全区6500余名团员青年在线学习党史,组织5000余名青少年开展“清明祭英烈”“我向党旗敬个礼”“党的光辉照我心”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举办青年干部党史知识竞赛等。
强化红色实践,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项目,帮助9个项目争取资金18万元;积极推行“青创贷”,为有资金需求的创业青年提供低息贷款。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成才,为留守儿童、因疫因病致困青少年等群体争取关爱资金。
谷城县:
采取“四个+”方式
做实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
今年以来,谷城县根据流动党员特点,精准施策,采取“四个+”方式,提升流动党员学党史实效,实现流动党员“离家离乡不离党,扛着红旗闯市场”。
一是“流出地+流入地”就近学。通过摸清流动党员信息,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在流出党员相对集中的城市建立区域性流动党支部,定期组织流动党员集中学;将流入党员就近编入工作地村(社区)或企业党组织,与本地党员一起参加党史学习教育。
二是“在家党员+流动党员”结对学。建立本地村(社区)党支部班子成员联系1至3名流动党员机制,及时将学习内容通过电子邮件、微信、邮寄等方式发给流动党员,实现了“在家党员学什么,流动党员就学什么”。
三是“微信群+指尖课堂”同步学。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微信群、QQ群,依托强国视频会议、腾讯会议、云课堂等,组织流动党员通过“指尖课堂”同步学党史、悟思想,听党课、谈体会。
四是“岗位建功+服务家乡”办实事。开展“为党旗添光彩、为家乡办实事”活动,引导流动党员亮明身份、做好表率,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利用流动党员探亲返乡机会,组织其参与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劳务输出、改善民生等工作。
襄州区:
以“三提升”推进“两新”组织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襄州区认真开展“两新”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突出政治引领、形式创新和学史力行,增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的规范性、吸引力和实效性。
强化政治引领,增强活动规范性。襄州区“两新”组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两新”党建文件精神,着力引导“两新”领域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展以考促学,通过“云上襄州”APP,动员“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参与线上党史专项答题。选派专职党务工作者30名、党建指导员300多名,推动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有形、有效覆盖。
创新学习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襄州区组织部分“两新”领域党员赴红安、井冈山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党史学习送上门”活动,向“两新”组织党组织赠书600余本;广泛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让广大党员重温党史、铭记党恩、感恩奋进。
突出学史力行,增强活动实效性。襄州区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广泛开展“党员亮身份”“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两新”组织发展质量。力所能及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两新”组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30余支,深入农村结对帮扶空巢老人、困难群体、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切实做到学史力行,增强学习实效性。
枣阳市:
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枣阳市坚持以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为切入点,用活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推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用活红色资源,以学习载人航天精神激发青少年学史热情。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精心策划航空航天科技展,采取“科普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方式,让党史学习更具时代感。组建青少年宣讲团和红领巾宣讲团,立足讲好枣阳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感染力。
丰富红色活动,以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提升青少年思想感悟。将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融入“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生集中收听收看《开学第一课》,学载人航天精神,立报国之志,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全市各学校把“课前三分钟——聆听党史小故事”纳入常规教学内容,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以践行载人航天精神强化青少年责任担当。枣阳青少年以聂海胜为学习榜样,立志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精心设计适宜各年龄特点的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献爱心、清理城市“牛皮癣”、捡拾垃圾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樊城区:
多措并举深化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
近年来,樊城区高度重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主动联系流动党员就近接受党史学习教育,享受组织服务,多措并举促进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学习不掉队,真正让流动党员有“学堂”可上,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
聚焦流动党员管理,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摸清全区流动党员底数,并在村(社区)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每站设置1至2名支委联络员,建立常态联系机制,确保流动党员沟通“不断线”。
线上线下精准送学,通过推进“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学习模式,与流动党员结成学习对子,为流动党员送去红色包裹,解决流动党员深入学习难、集中交流难问题,尤其是流动务工党员学习教育难等问题。
精准关怀花式互动,从关心流动党员家属、关爱流动党员子女和关注流动党员动向三个方面入手,组织流动党员召开座谈会、联谊会和分享会,帮助解决就业、婚恋、教育等方面的困难,保证流动党员管理“常在线”。
学以致用融入当地,充分发挥流动党员优势和特点,引导其关心家乡发展、投身家乡建设,并以“双报到”活动为重要载体,引导流动党员主动参与社会治理,融入当地发展。
高新区:
“四步走”策略推动“两新”组织党史学习教育见实效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高新区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统一要求,结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员思想动态、从业特点、工作性质等,实施快、常、新、实“四步走”策略,迅速在全区掀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热潮。
立足“快”字,迅速启动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宣传发动全区广大党员学习,加强对“两新”组织的宣传动员,提前预热,并及时安排部署工作任务,指导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学习教育“热”起来。
突出“常”字,加强“两新”组织区域化党建专题培训,强化“两新”党建组织员队伍建设,选派专职党务工作者,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党史学习教育“壮”起来。
聚焦“新”字,创新举办“网上党校”活动,统筹推进形成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探索推行“两新”组织兜底网格化管理,建立非公企业台账管理“储备资源库”,大力推进“无申请兑现”改革,让学习教育“活”起来。
注重“优”字,持续争先创优,扎实开展“两新”党建“牵手行动”,协调解决“两新”组织反映的问题;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推进项目建设方面积极作为,解决企业后顾之忧,让党史学习教育“实”起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