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陈泉霖
通讯员 吕莉莉 王俊楚
8月1日一大早,赵家山村脱贫户周全理吃罢早饭,就扛起锄头和老伴一起到烟叶地里薅草,忙个不停。
通过打深井建起自来水厂后,周全理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过上了新生活。“我喂了4头猪,种了5亩烟叶,一年挣4万多元,心满意足。”周全理高兴地说。
像周全理一样,得益于深井取水成功,更多老百姓得到实惠。原来住在高山上的赵家山村村民张继涛,苦于村里缺水,前几年一直在外地打拼。村里有水后,他家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保康是全山区县,七成以上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季节性缺水问题严重,秋冬季有时两三个月不落一滴雨。马良镇赵家山村平均海拔1000米,缺水制约着村子的发展。2017年,赵家山村打出了483米深井,村民终于喝上干净清澈的水,开启新的幸福之路。
村里有了水,张继涛也有了新想法,前几年在外面打工,现在家乡发展好了,想回家种辣椒。张继涛说,从2019年开始种辣椒,头一年种了10亩,挣了4万多元。去年增加到16亩,收入6万多元。今年,扩大面积到20亩左右,预计收入8万元。
虽然现在吃水用水都方便,但谈起往日吃水的艰难,周全理仍记忆犹新:我今年70岁,从16岁开始挑水,赵家山村打出深井才没挑水吃。“以前只要下雨,家里的锅碗瓢盆能装水的容器全部都放到屋檐下接水,一盆洗脸水洗五个人还舍不得倒,还要留下来喂猪喂牛浇菜地。”马良镇党委委员、赵家山村党支部书记赵祥华说。
缺水的难题让县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多次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率先在马良镇赵家山村尝试打深井取水。
赵祥华说,2016年开始打井的时候,老百姓、村民代表都不同意,他们都说,赵家山村地下全是天坑溶洞,地下面根本没有水。
2016年第一次打井时,打到地下200米遇到天坑,不仅没打出水,还把钻头卡死了。
第二次打井时,选址在赵家山村三组郝家冲,从2017年4月开始打井,经时一个月,打了483米深,终于见到了水,日出水量达到200立方米。“水来了!”大家奔走相告,村民自发买来鞭炮庆祝,还有村民专程从外地赶回来品尝自来水。
赵祥华说,有水以后,老百姓开始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辣椒、西红柿、西蓝花、紫薯,村里成立了3个专业合作社。后来,老百姓开始发展养殖业,最大的养殖户养了300头猪。
有水百业兴。这几年,赵家山村新发展了500亩蔬菜、400亩烟叶、100亩软籽石榴,村民收入翻番。2020年,赵家山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人均纯收入16678元。
赵家山村打井成功后,全县统筹资金2.9亿元,用于解决全县饮水难题。其中,投资近6000万元成功打深井9口,全部配套建设标准化水厂,彻底改变了5万多名群众吃水难历史。最深的漆园村水井达1030米,覆盖周边7个村,受益人口3400余人。
目前,保康县以10口深井为依托建成水系连通工程,修建了10处集中水厂。“十三五”期间,县水利部门着力突破水源极度贫困地区的群众饮水难问题,通过打深井、铺管网、建水厂等措施,打破区域界线,实行跨村、联片供水,提高供水保障率。目前,全县保障率已达到93%,基本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