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五老五红”育新人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曲慧

通讯员 闫凤君

近日,视频《英雄团长苟在合》在网络上展播,引发青少年热议。视频里,市关工委“百团千场”“五老”骨干宣讲员梁发双来到襄阳烈士陵园、临汉门、西门桥弹坑遗迹等处,实地讲述襄樊战役中英雄团长苟在合的故事。

制作短视频《英雄团长苟在合》,举办“线上讲述百年党史故事”活动,市关工委结合暑期实际扎实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

近年来,襄阳市各级关工委动员组织广大“五老”通过“百团千场”宣讲传承红色基因、“两万”教育强化红色记忆、老少结对培育红色情怀、校外关爱搭建“育红”平台,不断升华“五老五红”育新人工作品牌,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创建教育基地

突出价值引领

传承红色基因,点燃信仰之火。暑假期间,市农村农业局“五老”宣讲员李明国带领20名小学生来到襄阳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李明国告诉孩子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时光。

襄阳革命烈士纪念馆是市关工委确定的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之一。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关工委加大青少年关爱教育基地创建力度,明确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等7类教育基地的创建内容、标准和要求。目前,襄阳市作为全省试点之一,各项创建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

利用红色资源,突出襄阳特色,倾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百团千场”“五老”宣讲工作品牌。今年,全市各级关工委建立了“五老”宣讲信息库,举办相关培训2860余场次,成立党史学习教育“五老”宣讲团136个,骨干成员430余人,组织宣讲600余场次。南漳县关工委主任赵秉朗、宜城市关工委副主任余贤贵带头撰写宣讲稿,经常带队深入基层开展宣讲。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梁发双围绕中共党史、襄阳党史、英雄故事等,撰写《学习党史知党情

坚定信念跟党走》等宣讲报告10篇,进学校、社区、单位、企业开展宣讲85场次,被小朋友亲切地称为“党史爷爷”。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航向的灯塔。青少年能否成为勇奋斗、敢担当的时代新人,直接取决于理想信念这一“总开关”。

市关工委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牢牢把握“传承红色基因”这条主线,有序推进“五老”宣讲、“中华魂”主题教育等活动。

今年4月,我市成功举办“书画童心献给党”绘画大赛,共征集作品1268幅,200幅优秀作品先后在襄阳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襄阳图书馆巡回展览。5月,全市青少年党史知识网络竞赛举行,全市598所学校、8.8万余名学生参与,1.9万余人点赞关注。6月1日,市关工委联合团市委、市委文明委举办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红色基因风采展,对青少年“中华魂”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进行展示。

今年6月,中国关工委民族地区座谈会召开,会上印发了全省关工委系统党史学习教育交流材料共计12篇,其中襄阳4篇典型材料入选。

坚持立德树人

发挥榜样作用

大庆路小学六年级学生龚安心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课余时间经常给同学们讲解题目,带领阅读,向班级图书角捐赠图书。2021年,龚安心被评为襄阳市“新时代好少年”。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我市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校外关爱搭建“育红”平台。广大“五老”在家庭、社区、农村组建家庭辅导站、青少年俱乐部、“育红班”等,开展课外辅导学习,宣讲革命故事、励志故事,一批批青少年接受教育。校外辅导平台不断改造环境、拓展模式、丰富内涵,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红”基地。目前,全市建立青少年校外“育红”基地853个,万名“五老”志愿者常年结对辅导学生2万余名。

按照市委文明办《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好少年”选树和学习宣传工作的通知》,市关工委动员组织各地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坚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健康成长。活动中涌现出一批文明友善、自强自立、孝老爱亲、勤劳节俭、诚实守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楷模,市关工委整理推荐3名“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其中2人入选2021年度襄阳市“新时代好少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