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襄阳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襄阳日报

本报讯(全媒体首席记者朱科)10月20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襄阳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据介绍,襄阳将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一是实施创新策源工程。强化襄阳高新区“创新驱动核”功能,建设襄阳(高新)科技城、襄阳(东津)科学城、襄阳(尹集)大学城,打造“一核三城”的创新主平台;依托武汉理工大学高水平建设湖北隆中实验室,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前沿新材料创新中心;通过实施国家级创新平台创建行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行动和大院大所引进计划,到2025年,力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600家、实现总量倍增。

二是实施双链融合工程。通过加快湖北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强主导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助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到2025年,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20年的21.8%提高到24%,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实现总量倍增。

三是实施人才引领工程。通过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五年内,力争新引进产业领军人才50人、高层次科技人才5000人、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300个,努力形成汉江流域的人才高地。

四是实施要素聚合工程。通过建设科技服务产业园,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培育创业投资市场、实施“金种子”培育计划,为科技企业提供有力有效的融资支持;通过创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城市、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多措并举营造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生态。

五是实施协同创新工程。重点打造“襄十随神”科创走廊,强化汉江生态经济带创新联动,推进市域、区域间的协同创新。

今年以来,襄阳按照工程化、项目化、具体化的思路,重点从五个方面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一是加快建设重大科创平台。重点推进科技城、科学城、大学城“三城”建设和湖北隆中实验室筹建。目前,科技城一期中试产业园已经满园,集聚创新项目135个,二期总部研发创新区即将投入运营,已有21个创新项目签订入园协议;科学城于9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大学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湖北文理学院新校区将于2023年9月投入使用;湖北隆中实验室的筹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二是加快推进产教融合。重点推进“招校引院”,投资47.34亿元的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于8月4日开工建设,投资28亿元的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将在明年3月试运行。今年7月,我市入选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三是加快推进双链融合发展。重点围绕全市确定的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和10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每个产业链建立一个专家团队,推动产业链创新发展。

四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和创新人才。今年以来,我市有33家企业入围湖北省“瞪羚”企业,居全省第二位;金鹰重工、共同药业、博亚精工3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上市,全市上市公司达到13家。同时,还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等12名科技专家为我市首批科创顾问。

五是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牵头建立了“襄十随神”城市群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11月份,我市将联合十堰、随州、神农架,举办“襄十随神”城市群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下一步,襄阳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以实施“五大工程”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势见效,打造湖北科技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