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巧工作室”在东沟镇茅圻村,发起人是一名村劳动保障员,名叫余巧。不要小瞧这间小小的工作室,从2019年8月成立到现在,网络志愿者200名,为群众办事2000余件,影响力可不小。
余巧教村民使用支付宝(资料图片)
留守老人的“小棉袄”
今年8月的一天,80多岁的村民柯环枝家里的灯泡坏了,去找余巧,余巧立马去小卖部买一个,帮老人安上。
像柯环枝这样的留守老人,村里有200多名,她们遇到麻烦事、烦心事都喜欢找余巧。“巧巧这伢,起俏(灵活)!”柯环枝一提起余巧,就笑得合不拢嘴。
2019年7月的一天,烈日当空。余巧在去镇里的路上遇到柯环枝老人,老人要去复印身份证。余巧知道柯环枝老人舍不得坐车,这步行一去一回需要2个多小时,要是热出个毛病怎么办?当即用电动车将老人送回家,自己顺便帮她复印。
留守老人办事难,余巧记在心里,决定尽最大力量帮助他们。她将自己的手机号码打印在纸片上,村里老人人手一张,并叮嘱他们,只要有需要随时找她。
余巧自找麻烦,真没想到麻烦之多竟然超出想象。
一天子时,村里的张婆婆打电话说,家里的水龙头坏了,水把厨房淹了。已经睡下的余巧赶忙骑上电动车来到张婆婆家,检查发现果然是水龙头坏了,可是三更半夜去哪买水龙头呢?余巧只好与张婆婆商量,先把水闸关上,清除厨房内的积水,等天亮再去买。第二天一早,余巧就帮张婆婆买回了水龙头,并及时换上。
村民唐杰是一名五保户,因为自己的五保金上不了存折,便给亲戚李玉秀打电话,年过六旬的李玉秀也不知问题出在哪,便向余巧求助。余巧当即赶到李玉秀家询问情况,并带她和唐杰一起去银行探个究竟。经银行工作人员查验,原来是存折上的信息满了,需要换新折。
琐碎的事考验着余巧的耐心,余巧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巧巧是一件‘小棉袄’,让村里的老人看着就觉得暖和!”柯环枝老人说。
全家人都支持你
余巧换上了小轿车,不再日晒雨淋。说起这事,她对先生胡云超的支持感激不尽。
2017年4月的一天深夜,余巧去探望一位发烧的老人,因雨后路滑,人和电动车一起栽进路边的水沟,不仅一身泥,还擦伤了手臂。胡云超心疼不已,毫不犹豫地对她说:“从今天起,我的坐骑归你了!”
余巧知道,婆婆和先生都在悄悄支持她。两个孩子的生活都是婆婆一手照料,辅导孩子作业由先生承担。婆婆和先生对她说:“你做的事情有意义,我们全家支持你!”
胡云超的支持远远不止让出爱车,还为余巧的爱心行动助一臂之力。留守老人的难,难在有些技术含量的活儿,胡云超就给余巧“开小灶”,教她一些安装和修理的基本技术,让她更好为村民解难。
最关键的是,出力气的活,胡云超包了。疫情防控期间,找余巧采买的村民不少,实在忙不过来时,胡云超全天候听从余巧指挥,既当司机,又当搬运工,送村民去镇卫生院接种疫苗,他的车成了专车。
除了家人,余巧的闺蜜也成了好帮手。闺蜜叫苏艳丽,和余巧是同事。
余巧力不从心时,苏艳丽主动为她分担。胡婆婆家的瓦房漏雨,余巧知道后叫上她,一个在屋子上面检漏,一个在地面上扶梯和递瓦,将令胡婆婆心焦的问题解决得妥妥的,让胡婆婆刮目相看。村民刘美宏摔伤了,满脸是血,路上没人,余巧遇见了,立马停车将她送到镇卫生院治疗,并打电话请苏艳丽来帮忙,两个女人硬是将伤者的家事料理得井井有条。
荣誉属于全村团员青年
余巧在村里出了名,连周围的龙塘村、刘河村的村民也打电话找她。余巧清醒地意识到,仅凭一己之力,很难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到位。一次与朋友交谈,成就了她的大梦想。
今年60岁的刘家雄因经常找余巧帮忙打字、复印,两人渐渐熟络,成为无话不说的忘年交。余巧有一天遇到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立马得到响应,胡云超、苏艳丽带头加入。他们商议,分头行动,发动爱心人士,成立“巧巧工作室”。
2019年8月,工作室有11名志愿者加入,后来,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达到200余人。为了让村民更清楚服务内容,工作室将数十项代办业务、帮助解决的服务内容印在卡片上,发给村民。
“有困难,找巧巧;有烦恼,找巧巧”,不仅成为茅圻村民的口头禅,成为周边村民的“及时雨”,也让村民的“堵心事”迎刃而解。
现在,工作室的经验走出了鄂州,“所有的荣誉都是全村团员青年的爱心凝集。”余巧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