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产业优、民风淳、文化靓……初秋时节,走进华容区,目之所及,处处皆是美景,诉说着变迁,描绘着希望。
治建并举夯基础
段店镇中湾村,原本是一个偏僻贫穷的村子,空心化严重,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如今,随着美丽乡村工作的推进,这里发挥自然、人文景观条件和地理优势,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型村落。
11组一块荒地上,机声隆隆,挖掘机正在开挖池塘。按规划,这里将建起一个游客接待中心。
今年春节,中湾村江滩牛年突然就“牛”了起来。乘坐越野车奔驰,跨越近千米宽的沙滩直抵长江中央,成为不少游客的体验。
“当时游客爆满,每天游客数量达到几千人,造成了乡村道路的拥堵。”村民周国华回忆道,“有的游客就在江边搭起帐篷,方便第二天继续玩。”
“村民光是卖土特产、服务游客,收入就不少。”中湾村党支部书记杨振平说。
完善村湾旅游相关配套设施,才能让游客留得住,想再来,网红景点才能长红。
“村里组织我们去京山新农村参观,我们的眼界开阔多了。”村民徐细选向记者介绍,“我们也要做美丽乡村,游客多了,我们可以做做生意,肯定有好的经济收入。”
“村民出去学习后,改建民宿的积极性高涨。”杨振平眼里满是憧憬:“我们和乡亲们一起努力,把产业和村集体发展当成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逐步把中湾村建设成为乡风文明、村民富裕的新农村。”
发展产业强支撑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曾是省级贫困村的段店镇中咀村,道路狭窄、坑洼不平,部分村民生活困难。51岁的汪细双,自2007年丈夫去世后,一个人照顾年迈的婆婆,拉扯两个儿子读书,一家四口享受低保待遇。
“2015年,村里引进台湾杏福农业生态园,我把自家的地流转出去,每年都有租金。去年,我在生态园厨房找了个活干,每个月有1900元。家门口‘上班’,离家近还方便。”汪细双算着经济账,对如今的生活很满意。
“生态园总占地17000亩,流转了中咀村在内的5个村的土地,生态园300余名职工中有近200人是当地的。此外,我们还在4个村建了‘阿公阿婆’餐厅,为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中晚餐。”台湾杏福农业生态园人事经理吴艳华说。
“我也要回来了。”村民王淑珍快言快语,“我在巴基斯坦打了好几年的工,比较辛苦。湾子现在建设得蛮好,我打算回国发展,家门口打工机会多,照顾老人、小孩也比较方便。”
5月18日,我市最大规模水上乐园——台创园“亲水园”正式开园,该项目引进台湾宜兰“童玩节”的设计理念,打造一个“亲近水、拥抱绿”的亲水主题公园,高峰期每天可以接待游客8000人次。
与此同时,总投资2.9亿元的文创大街正在加紧建设。600多万平方米的场地,设置了文化创意、冷链冷藏、烘焙、酿造、台湾小吃、观光工厂等九馆一厂,将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特色名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春风十里,多彩华容,行走在华容的田野和乡风,处处是美景,处处是变迁,处处是希望,一副产业发展、生态兴旺、宜居宜业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文明乡风促振兴
美丽乡村的“幸福密码”,是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在武圣村,充分展示村庄特色,保留村庄记忆,不断传承着文化的底蕴与美丽,让乡村美在绿色、美在自然、美在生态。
“村里成立了乡村治理领导小组,湾里成立了乡村治理理事会,实行一把手负责,每个湾选几个代表,做什么都要老百姓来参与。”为完善乡村治理工作机制,实现管理民主,武圣村实施的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坚持邀请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共同讨论,积极采纳广大干部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将民主议事进行公开,全面实行村集体财务公开,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严格按照要求对村务进行监督。
如今,武圣村“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时代新农村美景扮靓了群众的幸福生活。
自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华容区取得了显著成效,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与日俱增。
如今的华容,青山绿水、乡风文明、文化魅力相得益彰、相映生辉。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正在逐步成为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丽乡村建设让不少村庄焕发新颜,“颜值”与“气质”尽显,一些昔日的原生态小村,蜕变成受游客青睐的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2020年,华容区统筹整合资金合计1.48亿元,用于实施华容区花园式生态美丽乡村建设两年行动,着力推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建设。截至目前,30个整治村、3个示范村基本完成建设,4个示范村还在建设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