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师生家长热议教育惩戒《规划》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鄂州日报

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正式实施。

中小学教师拥有的这项教育惩戒权该怎么用?如何把握教育惩戒的“度”?家长对教育惩戒有何看法?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师生、家长,听听他们的心声。

解读:教育惩戒强调育人属性

一直以来,教育惩戒权话题备受关注,一边教师管不了、不敢管,教师的教育权利得不到保障;一边是个别教师以体罚代替教育惩戒,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并引发社会质疑、损害家校关系。

对于教育惩戒,老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展开了“拉锯”。

对于平时不遵守课堂纪律、难以管理的学生,中学教师杨老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比如和学生聊天、谈心。有时,他也会让“熊孩子”抄写学生守则。

如今,《规则》为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划定了“正面清单”,明确了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

另一方面,《规则》也明确禁止了七类不正当教育行为,为教师行为划定了“红线”,规定了对越界教师的处罚方式。“负面清单”的划定,既有利于教师区分教育惩戒和体罚,也有利于社会监督,更好保障学生的身心权益。

教师:教育惩戒有了操作细则

对于最新出台的《规则》,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们表示,《规则》的颁布让教育惩戒有了操作细则。

市明塘小学副校长吕继向表示,寒假期间,该校已通过QQ、微信工作群等平台,向全体教师和家长传达了《规则》,让大家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

鄂州高中副校长高法利表示,将通过学生处分听证会、家长学校等创新举措,真正落实《规则》,让教育惩戒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市内某中学高二年级班主任谢老师表示,在严重教育惩戒里,给予学校对学生做出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停学权限,对学生能起到威慑作用。

“惩戒的原点和终点都是教育,惩戒只是教育的手段。”谢老师认为,教师选择惩戒措施,应遵循育人原则,以可接受的方式将惩戒目的触及学生心灵,防止滥用惩戒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家长:惩戒学生有尺度也要有温度

家长徐女士认为,对于顽皮的孩子,适当的惩戒才能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

市民陈先生也支持适度教育惩戒。他说,适当的惩罚和挫折教育,能让孩子有敬畏感,更上进。周女士则认为,家长也应摆正教育孩子的态度,随着《规则》的出台,家长可以配合学校更好地教育孩子。

杨先生家有两个读书郎,他对《规则》的出台特别支持。“惩戒学生,提前立下规矩,双方提前知晓,教师、家长、学生都按规则来,这样很好。”

也有家长提出,教师在惩戒学生时,也要讲究艺术性,有尺度也要有温度,要尽量保证公平性,不要区别对待。

说法:家长和学生应该尊重教师基本的裁量权

《规则》中特别提到,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实施的严重惩戒不服时,可向学校提起申诉。同时也对实施惩戒的教师,给予了一定保护。《规则》提及,教师因实施教育惩戒与学生及其家长发生纠纷,学校应及时进行处理,教师无过错的,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

市一中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规则》,准确把握教育惩戒尺度、教育温度,让学校教师会用、敢用、慎用教育惩戒。

“家长和教师的长远目标都是一致的,双方是一种融合共生的关系,这是落实惩戒教育、加强家校互动的有利因素。家长要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育和管理,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家校要保持积极良好沟通,在学生受到惩戒后,教师告知家长其孩子的行为情况,并向家长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状况,以此调整惩戒方式和力度,尽可能避免教育惩戒给家庭和孩子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教育有尺,惩戒有度,《规则》让教育惩戒有“法”可依。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新规”落地,让全市教育者成为手中有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新时代好教师,推动我市教育事业朝着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加美好的方向稳定前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