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上半年,华容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3.7亿元,同比增长144.5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1.6%;完成工业技改4.51亿元,同比增长90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63亿元,同比增长294.3%,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交出合格“半年答卷”。
重谋划,强攻坚,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持续发力;优环境、强储备,在产业招大引优上真抓实干;出实招、用真功,在服务企业上用心用情;求突破、促转型,在引领创新发展上锐意进取;精举措、促改革,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久久为功。华容区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以拼、抢、实的作风和状态,全力以赴攻项目、引投资,促创新、调结构,补短板、提品质,打造有优势、有影响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和拳头产品,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元化发展
在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各司其职,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经过喂料、合模、离心、张拉等工序,一根根长达15米的管桩打磨完成。目前,企业收到近百万米管桩订单,发展势头良好。
“管桩生产线有3条,总共开了5个生产班,目前每天的产量在一万四千米左右。”三和管桩是一家以生产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主的企业,管桩产品主要用于楼房、桥梁及大型建筑工程建设。公司生产主任李兆虎介绍,为更好地投入生产,公司对生产车间进行了扩建改造,上方安装数条天车“轨道”,实现了管桩自动吊具设备自动精准吸附,减少了以往管桩吊具工人手动挂钩环节,在节约人力、提高效率的同时,安全保障更进一层。“现在工人只需操作设备,就可以轻松地移动每米重约500公斤的管桩。每个班都安排了跟班安全员,对生产工序的所有环节跟踪管理、服务。”
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三和管桩投入3亿元建设装配式产业园及配套码头,全力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单体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基地。“公司规模要扩大,要多元化发展。”李兆虎说,自动化流水线投入使用后,公司将研发目标瞄向了管桩构件。“根据客户提供的高度、宽度等方面要求,生产各种型号的构件,应用于高层建筑建造,帮助客户在增加建筑牢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动能转换与结构调整并进,推动产业转型再提质。为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今年,华容区启动实施百企百亿技改工程,引领传统建材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目前已组织三和管桩生产线设备改扩建、杰顺自动装配式板材等项目申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补助,共计获得补助资金200万元。三和管桩装配式产业园及配套码头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待正式投入使用后,管桩生产可实现定制化、高端化。
“上云”做标杆
枫树线业九车间内,工人正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湖北枫树纺织科技园九车间里,一排排智能纺纱机正高速运行。自动落纱、自动换管、自动包装、自动贴标……生产要素实现互联、互通、互动,使得原本一系列传统繁琐的工序变得简洁流畅。
“引进这套智能化设备以后,我们的用工比同等规模的车间减少一半,产量反而翻了一番。”九车间运转主任倪腊琴介绍,公司投资1.8亿元建成智能化生产线,一个车间从原来每班需要20个工人,减少到5人,生产效率提升60%。
近年来,枫树线业积极实施“企业上云”行动,加快制造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企业研发、创新、生产和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ERP系统上云,使得公司生产效率准确性达到98%,月人均产出提高25%,生产计划下发及时率达100%,生产成本下降10%,盘点准时率达到99%。”公司企业规划部长倪志超介绍,公司投资850万元用于ERP(企业资源计划)信息化改造项目,目前一期已正式完成,生产效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2-4倍。“我们充分利用华为云安全稳定的性能,以及云上强大的ERP大数据和全生命管理流程,帮助企业打破传统ERP使用的弊端,简化管理,节约成本,高效快速实现数字化运营。”
“上云标杆企业即通过云服务、云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主要领域、主要环节的有效应用,带动生态圈企业上云用云,共享云计算的便利,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成本,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华容区发改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入选湖北省首批上云标杆企业,枫树线业不仅可以享受湖北“数字经济13条”专项奖励资金,还可以优先申报国家级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目前,已组织辖区7家企业申报2021年度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第一批技改项目,枫树线业公司技改项目已入围;组织10家规模以上企业对接网络服务机构,逐家上门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
“产学研”联动
丽美药包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检查刚生产出来的铝管。
铝片经由振动料斗自动整理,通过下料导轨准确地送入冲压型腔,在模具的作用下,被一次性冷挤成型,形成坯管,并自动脱料,经输送链有序输出,自动接入下一道生产工序……在湖北丽美药用包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医药铝软管自动化生产线设备飞速运转,经过生产、分装、轧盖等工序,一批批药用软管整装待发,即将被运往全省各地。
“现在6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每个月产量达1500万支。今年预计会突破去年1.5亿支的产量,增加到1.8亿支。”生产部经理涂志军介绍,围绕产品中高端化,近年来,丽美药包公司在设备更新、质量控制、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致力成为铝制包装软管容器产品研发和生产的行业领头羊。“新引进的进口高速全自动铝管生产线2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效率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人工减少了将近一半。”
“两条腿走路。‘硬件’投入力度加大的同时,我们在‘软件’方面也及时跟进。”行政部经理胡璧介绍,丽美药包坚持“产学研”联动,与鄂州职业大学初步达成订单化培养人才意向,与湖北工业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在已成立的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孵化科研成果。目前,丽美药包拥有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余件,产品已出口南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公司‘联姻’名企,与三九、恒安、哈药等国内多家知名药厂达成稳定的配套供应关系。上半年已完成全年原计划任务的62%,超去年同期约5%。”
“激发科技创新新动能,加大培育能力,加强企校合作服务,强化科技队伍建设,促进传统工业提档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华容区发改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正通过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组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企校联合创新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协助税务部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使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品的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为华容科技创新工作增添活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