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期,《觉醒年代》播出后,这部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的关注度和口碑持续走高。该剧以“南陈北李”从相识相知到相约建党的革命故事为叙事主线,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艺术再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梦想,传递出极富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情怀,圈粉无数。
这部红色正剧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简单灌输,不回避曾走过的弯路和不掩饰曾经遭遇的困境,编者一级不落看完,且还想看“续集”。想不到的是,该剧目不仅上了热搜,就连“00”后的青少年也为其叫好,并成为追剧大军。为什么是《觉醒年代》?特辑新华网、《北京晚报》等媒体的相关报道解其密码。
1、全景式还原建党历程,探寻建党思想密码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再现了100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觉醒年代》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核心事件,勾勒大时代,传承大文化,抒写大情怀,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与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的主题,题材重大,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安徽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和安徽省广播电视局提前数年组织策划精心打造,并集结了一流的主创团队。
“全国电视十佳制片人”刘国华担任总制片人,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秘书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编剧龙平平操刀剧本,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马向阳下乡记》《安居》导演张永新执导。张桐、于和伟、侯京健、马少骅、刘琳、朱贺日尧、张晚意、曹磊、夏德俊等老、中、青三代实力演员的加盟,让《觉醒年代》看点十足。
2、以历史质感和理想主义征服观众
优秀的历史题材作品,必然是体现了历史感的作品。《觉醒年代》选择用事实体的方式艺术阐述历史,既没有对代表了革命和进步的正面人物进行简单的美化、拔高,也没有对反对历史进步的人物进行简单的漫画、丑化。创作者从历史发生的空间环境和空间细节、人物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征、人物关系的情感表达和关联细节入手,像体验生活一样去体验历史,发掘历史过程和人物性格的每一个细节。大到北大校园、红楼建筑的空间关系,小到陈独秀嗑瓜子这样的性格癖好、动作习惯,可以说都了然于胸,从编导到演员都似乎与历史人物达成了“灵魂附体”的一致性。
《觉醒年代》基本抛弃了人为的戏剧性设计,让所有的戏剧冲突都来自于人物的性格冲突、选择冲突,就像黑格尔在他的美学理论中所提到的那样,是一种合理性与另一种合理性的冲突。所以,观众们普遍反映,过去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人物在这部作品中全部鲜活起来了。观众不觉得是在“看戏”,而是在“看人”,看陈独秀如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看蔡元培如何兼容并包、大智若愚,而李大钊则因平易近人的性格,被年轻观众戏称为“铁憨憨”。
除了尊重创新规律、尊重历史、尊重艺术之外,《觉醒年代》的成功还在于尊重审美,体现了从迎合大众走向引导大众的创作追求。
3、角色塑造抓灵魂,有情有味再现初心
“导演简直是‘细节控’”“主旋律剧也能这样吸引人”“被家人拉着看一集,结果就离不开电视了”“接地气的主旋律题材剧”……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在央视一登场,就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引发了收视热潮。
有网友表示该剧“真实、震撼,感觉每一句台词都像是历史考点,每一段都是一篇小论文”,更有观众评论这是“少有的具有思想深度、历史深度、艺术深度的优秀电视剧”。
毛泽东在蒙太奇的画面中登场,风雨飘摇中他发足狂奔,趟过民不聊生的破旧山河。
陈独秀长发掩面,于群情激奋的学生中安然进食,俨然一副不拘小节的狂士形象。
……
每个重要人物的出场方式都不同,或意气风发,或忠厚沉稳,或傲骨凛然,塑造出了不同人物的独特性格。有观众将剧中片段反复揣摩:“我太喜欢润之出场这一段了,2分钟的片段反复看了好几遍。他自风雨和苦难中而来,如光一般耀眼!”
有厚度也有温度,革命人物的塑造不仅有“接天气”的高光时刻,更有“接地气”的烟火气。陈独秀会不顾旁人目光狼吞虎咽涮羊肉,李大钊看到妻儿在院中捉鸡时会开怀大笑……在这部剧里,“南陈北李”等历史人物不再只是课本中“精神导师”式的高大全,而是血肉丰实、性情卓著的革命先驱形象。
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和理想之美,剧中人物的觉醒感召着当代青年。该剧从历史纵深处回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在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中,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中,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中,描绘出气势庞大的爱国群像。这些闪耀着思想光辉的革命先驱追求真理一往无前,今天的年轻人为先辈们的赤子之心热血沸腾,“信念感”“触动”“震撼”“使命感”“做有为青年”等成为年轻观众的心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