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众志成城保安澜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鄂州日报

1998年夏,长江全流域特大洪灾自西向东席卷而来。6月26日至7月1日,长江水位上涨2.5米,出现“三级跳”。

在长江水位猛涨的同时,我市连遭特大暴雨袭击,7月,总降雨量达777.9毫米,达到有记录以来最高值。全市七大湖泊均超过排水位2米以上,35个中小型水库溢洪,141个内湖围垸漫堤溃口,81家企业、15万多亩耕地、23000多间房屋受淹,财产损失达10多亿元。

面对特大洪水灾害,广大军民戮力同心、众志成城、殊死搏斗,夺得抗洪抢险大战的胜利。

6月26日,樊口外江水位达到23.17米,超过设防水位0.17米,根据防汛预案,市防汛指挥部(简称市防指)立即通知各区、直管乡镇防汛指挥部,组织一线劳力上堤查险。6月28日下午2时,水位涨至24.77米,超警戒水位0.27米,各级防汛指挥部按照市防指的通知要求,组织二线劳力上堤,搭设工棚、哨所,全面巡查堤身、堤面、禁脚。7月1日,长江水位达到25.59米,超出紧急水位线0.09米,市防指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三线劳力自备工具上堤防守,开展拉网式巡堤查险。

7月4日,长江水位持续上涨。市防指再次发布命令,要求各级防指组建干部、群众、技术人员“三结合”专班,精心查险、准确判险、及时报险、快速除险;成建制组织民兵,作为抗洪抢险突击队;进一步强化防汛责任制,严肃防汛纪律。

在长达数月的抗洪抢险中,各级防汛指挥员始终站在最前列。有关省领导来我市,指导长江沿线防汛工作,日夜巡堤查险,指挥抢险,慰问抢险军民和受灾群众。

28位市领导冲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坚守责任堤段,指挥抗洪全局,日夜处于高速运转状态。

各堤段防汛责任人和广大党员干部,与抗洪大军吃住在一起,有的人顾不上自家田地被淹、房屋倒塌,一心扑在抗洪抢险上。

在抗洪大军中,6320名党员奋勇向前。冒着生命危险跳进水里筑“人堤”的是他们,战斗结束后留守阵地的是他们,牺牲在抗洪一线的汪泽春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67岁的沙窝乡宝团村林场场长汪泽春,主动请缨上堤抗洪抢险。一天,汪泽春带领3名防汛人员,突击对江堤实施防浪护岸措施,不幸被雷电击中,以身殉职,被省政府追授为“革命烈士”,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防汛抢险中,110多名积极分子递交了入党申请书,72人火线入党。

在最危险的堤段,人民子弟兵无私无畏、勇往直前,筑成钢铁长城,是抗洪抢险的中流砥柱。

武警总队湖北机动支队组织520多名官兵,分赴粑铺大堤、昌大堤、罗湖江堤,火速投入战斗;樊口大闸船闸导水墙外测出现渗水,广州军区组织800多名官兵参与抢险,迅速控制险情。

在抗洪斗争中,800多名武警官兵紧急出动30多次,转移受灾群众1000多人。鄂州军分区组织官兵,全力投入抗洪一线,并组建了162支6000多人的青年民兵突击队。

在抗洪大军中,人民群众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挖开民堤保干堤。

为了大堤的安全,燕矶村村民苏顺安主动将堤脚下的水井填闭,全家人取江水饮用。看到守堤人员挥汗如雨,他和老伴在堤边设了一个茶水站,每天从1公里外的地方挑清水烧茶,无偿为抗洪军民供应茶水。

67岁的小桥村村民涂克桂,主动请缨上堤帮忙做后勤工作,他的儿子涂正明是村委会主任,孙子涂涛是一名大学生,祖孙三代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

在粑铺大堤,驰骋着一支由30名青年教师组成的抢险突击队,风里来雨里去,参加抢险10多次,被誉为粑铺大堤的“轻骑兵”。

广大人民群众是抗洪斗争的坚强后盾。他们坚守后方,心系抗洪一线,为抗洪大军做好后勤工作,送饭送水、洗衣理发、送医送药。

这次防汛抗洪,全市共投入资金6850万元,耗用砂石料36万立方米、编织袋等678万条,出动车辆2.7万台(次),搬运土方110万立方米,夺取了抗洪斗争全面胜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