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早上9点,晨露已干。樊辉坐在收割机驾驶座,熟练地操纵操作杆,割台不停翻转,稻穗被吃进脱粒仓,秸秆被粉碎还田。
樊辉是大悟县丰店镇繁荣家庭农场的主人,平时和父亲一起打理农场。今年农场种了400余亩中稻,秋分过后,稻子陆续成熟,正是收获的季节。
2009年,樊辉毕业后进入上海一家造船厂工作,劳动强度大,工资马马虎虎。刚工作一年,传来母亲生病的消息,樊辉果断辞职回乡,一边照顾双亲,一边另谋出路。
头两年,他帮父亲开翻斗车,活计接不完,可开翻斗车并不是长久之计,况且年终结账总让人头疼。看着村里越来越多的田地撂荒,樊辉心里有了主意。2015年,和父亲商量后,他流转了50余亩土地,买了两台农机准备大干一场。
“一开始,走了不少弯路。”樊辉还清晰地记得,2016年,他们流转了六七十亩荒地,里面的杂树甚至有胳膊粗了,因为不懂如何开荒,他们纯靠请人工,耗时费力。
搞农业不能光靠热情。樊辉对知识孜孜以求,每年只要县里搞农技推广交流活动,他就去参加,向“老把式”和大户请教。此外,他还继续添置农机,农场实行全程机械化管理,效率提高,规模逐渐扩大。2017年起,农场开始赚钱了。
“今年保守估计能收15万公斤谷,按每公斤2.6元的收购价,除去成本,今年中稻纯收入20万元左右。”樊辉算了一笔账。
业精于勤。2015年起,樊辉父子还利用农机帮种粮大户进行田间管理。随着农机补齐,农场名气渐大,许多散户和大户主动把土地交给他管理,2018年,在县农业部门帮助下,农场申报了农业托管项目,提供一条龙服务。
“农场能一步步做起来,还要感谢国家政策好!”这些年,各级政府鼓励返乡创业、发展农业,种粮、购置农机都有补贴。2018年,因为带动不少贫困户增收,县人社部门帮助申报了扶贫车间,不仅能获得相应补贴,每年抗旱期间的水电费还能减免,农业托管项目去年也获得奖补。
今年,樊辉的农场被推荐申报了市人社部门组织的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扶持项目。9月中旬,市就业局组织农业专家来到农场把脉问诊。
“家庭农场不宜过分扩张,要先把现有的规模做精”“要利用绿色生态的优势,打造自己的山米品牌”“要把手机变农机,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拓展市场”……专家们提出的建议,樊辉视若珍宝。
目前,他开始认真思考落实专家们的建议,谋划好下一步的路:做农机电商,做山米品牌。
艳阳下,收割机一趟趟划过田野,留下一幅幅美丽的“回”字形图案,不久后,这些田地将被翻耕,种上冬小麦。樊辉相信,靠着勤奋,他们的路会越走越宽。(记者王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