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福利院里的“红管家”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孝感日报

通讯员 晓平 可观 君雅

张千稳到菜市场买菜,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黝黑的老式杆称自己复称,菜贩摊主戏称他“黑杆子司务长”。

张千稳精打细算,科学搭配食谱,用有限的生活经费让福利院的老人、儿童吃出了幸福感。会理发的张千稳还自告奋勇替院民免费理发。

有人算了一笔账,张千稳每年为单位节约的经费比他工资总和还多。因此,张千稳连年被单位评为“红管家”。

今年57岁的张千稳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右腿肌肉严重萎缩,肢残三级。因行走不便,从小就遭受了异样的目光,这也让张千稳对弱势群体更加有同理心、更加认同“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

1990年8月,作为民政帮扶对象的张千稳,被安排到汉川市社会福利院上班。起初,主要是做院内环境卫生清洁工作,管吃管住,还有劳动补贴,这让张千稳既有成就感又有归属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张千稳,空余时间主动到院区菜地除草、翻地、浇水,他不仅喜欢种菜,还喜欢做菜,多次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厨师技能培训,拿到了厨师证后,单位安排他到厨房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2007年2月,因工作需要,张千稳被调整到司务长岗位,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腿脚不方便的他,为了掌握食品及时令蔬菜的市场行情,几乎跑遍了城区所有菜场、超市及粮油批发点。为了省点运输费,他长年累月坚持自己踩着三轮车在市场和食堂之间来回跑,非常不易。

去年5月的一天,张千稳连人带车一起掉到了水沟里。原来他觉得本地蔬菜都已经上市了,但菜市场的菜价依然不便宜,便带上馒头和水,骑车4.5公里来到郊区菜地,想买些既新鲜又便宜的蔬菜,因地形不熟,腿脚不便,就摔倒在沟里。

张千稳到菜市场买菜,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黝黑的老式杆称、肩上斜挎着一个装着账本的军绿色书包,菜贩摊主戏称他“黑杆子司务长”。因为好几次在摊贩那里是按预算买的菜,回来入库时却发现短斤少两,吃了哑巴亏的张千稳就配置了这套装备。有些菜贩摊主看到小动作占不到他的便宜,就主动拉拢贿赂他,看到张千稳过来,就喊“张总,过来歇一下喝口水,单位的事莫搞这么认真”,接着就往张千稳手里塞饮料,还有的提着鸡鸭鱼肉找上门求张千稳关照生意,张千稳毫不客气地说:“只要你的菜质优价廉,没必要搞这些小动作。我不缺吃不愁喝的,把你的东西拿走!”

“油盐不进”的张千稳有一次一不留神在菜市场把自己买菜的“专车”丢了,在院务会上,他作了自我批评,并主动承担责任和损失,自己花800多元又买了一辆同样的三轮车,还配置了一把车轮锁。

社会福利院主要承担着辖区孤弃儿童、孤寡老人的衣食住行、上学就医及照看护理工作,哪一项都与司务长有关,虽然十分辛苦,但从来没见张千稳叫过苦喊过累。他常说:我也是弱势群体中的一员,有机会让我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社会价值所在!

为了用好有限的生活经费,保证老人和儿童吃饱吃好,张千稳不光要精打细算,还要制定出科学营养的食谱。熟知厨师业务的他通过不断钻研和摸索,总结出一套四季食谱调养法。春天以蒸煮为主,少制作油炸食品;夏天以清淡为主,多补充体液;秋冬多做炖菜,以高热量的牛羊肉食品补充身体所需的热量和维生素。“众口难调”是所有食堂经营管理者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张千稳依据营养学要求和食物定量标准,结合季节特点、个人喜好、个别病号等实际,制定食谱,提出了“口味随着季节变、能量跟着消耗补、营养依据对象定”的科学配餐方式,做到一日三餐花样多、品种全、搭配合理、营养均衡。这一系列举措,让福利院的老人、儿童吃出了幸福感!

去年初,突发新冠疫情,社会福利院成为重点防控单位,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外面的人进不来,院里的人出不去,院民理发的问题成了院长头疼的事,张千稳曾拿过半年理发剪,他自告奋勇替院民理发。这项任务接手至今已近一年,现在已成了他的专利。

有人给张千稳算过一笔账,他每年为单位节约的经费比自己工资总和还多。因此,张千稳连年都被单位评为“红管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