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战争揭序幕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孝感日报

1946年5月10日,《汉口协议》的签订推迟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时间,但并没有改变其首先在中原地区发动内战的阴谋。到6月下旬,国民党先后调动30余万人的兵力,层层包围了中原解放区,将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压缩到以宣化店为中心的方圆不足100公里的狭长地带。6月21日,蒋介石密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统一指挥各攻击部队,企图于7月1日发动总攻,实现其在48小时以内将中原解放军主力“一举包围歼之”的狂妄计划。

6月26日,国民党军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公然挑起全面内战。中原军区部队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奋起展开中原突围战役,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大智大勇突重围

3月31日,位于大悟县宣化店镇的中原突围纪念馆,大批参观者排队进入。纪念馆前,一尊年轻战士的塑像巍然挺立。战士左手拳头紧握,右手高举长枪,枪支直指天际,神情激昂刚毅,让人肃然起敬。

当日,孝感日报“初心的追寻”采访报道组在大悟县中原突围纪念馆认真聆听馆长王炳文和讲解员对中原突围的讲述。

“整个中原突围战役自1946年6月26日起至7月31日止,历时36天。中原军区主力以南北两路向西突围,其他部队则在东、西、北线相互策应,配合行动。”进入馆内,跟随讲解员的深情讲述,75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伟大战役,一幕幕浮现在我们眼前。

1946年6月20日,中原军区情报处截获了蒋介石发出的围歼、消灭中原部队的电令。21日,中原局电告中央,请求月底突围。

突围迫在眉睫!6月23日,毛泽东当机立断,亲拟电文,以中央军委名义电示郑位三、李先念:“所见其是,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1946年6月26日拂晓,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国民党军开始从北、东、南3个方向分4路向中原军区腹地集结。当晚,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部队按照预先批准的战略转移方案,分路实施突围。

大智还需大勇,出奇方能制胜。面对30万大军的堵截,如何成功实现突围?面对强敌,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人沉着镇静,运筹帷幄,慎思断行。

当晚,由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和第二纵队主力组成的北路军,约15000人,在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率领下,撤离宣化店等地,向平汉铁路鄂豫交界处武胜关的信阳柳林东侧地区开进,北路军于6月29日晚一举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钢铁防线。6月30日凌晨,北路军各部全部越过平汉线。北路军突破平汉铁路封锁线后,继而抢渡唐白二河,强渡丹江,血战南化塘,在南化塘地区打败了胡宗南部的“天下第一军”。

如今,在中原突围纪念馆二楼,有个专门制作的半景画厅生动再现了北路军突破平汉铁路封锁线的战斗情景。

由王树声率领的南路军,从宣化店向西挺进。7月1日,南路军突破平汉铁路封锁线,并于8月27日与江汉军区部队在房县会师,随后开展了鄂西北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为了牵制和迟滞国民党军,由皮定均率领的一纵一旅以部分兵力东西佯动,造成东进事态,掩护主力部队向西突围。

由张体学率领的独立二旅,在宣化店地区完成了掩护中原军区主力部队突围和抗击南线之敌,掩护主力西进的任务后,再向东突围。

“在历时36天的突围战役中,中原军区5万英雄儿女,以无比的毅力,英勇奋战,顽强拼搏,至1946年7月底,中原军区各路、各支突围部队,均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实现伟大战略转移。”讲述时,王炳文神情肃穆。

中原突围战役后,中原军区部队又根据中共中央新的战略部署,在鄂、豫、皖、川、陕广大地境内开展游击战争,继续在解放区外线牵制敌人。从1946年7月下旬开始,中原军区部队开始以陕南、鄂西北为中心,创建了豫鄂陕、鄂西北两个革命根据地,并在大别山、大洪山、桐柏山等地燃起敌后游击战争的熊熊烽火。当全国解放战争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后,参加中原突围的各路各支部队,又纷纷汇入战略反攻的洪流中。“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当年从宣化店突围出去的英雄部队,又成为解放湖北、解放全中国的一支支劲旅,为新中国的诞生再建新功。

伟大的历史铸就伟大的精神

中原突围战役牵制了30万的国民党部队,有力地配合了华中、华北和西北解放区的军事斗争,保存了中原军区的部队主力,建立了鄂豫陕和鄂西北两块根据地,为争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于中原军区部队发挥的重大战略牵制作用,当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曾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1946年10月在《三个月总结》中高度评价了胜利的中原突围:“单就中原军区本身而论,损失是不小的;但从全局来看,中原坚持与突围是成功的。”1947年12月,刘伯承、邓小平在光山苏家河接见部分参加中原突围的干部时指出:“没有一年前的中原突围,也不会有一年之后的千里跃进大别山。”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当年的这些论述,是对中原部队光荣战斗历史和贡献最客观、最全面的评价,是历史的结论。

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的精神!中原突围及其前后的伟大斗争实践,孕育形成了宝贵的中原突围精神。

“中原突围史是一部雄壮激昂的英雄史诗,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和精华,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军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王炳文说,中原突围精神主要内涵体现为:为彻底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决服从全局、不惜牺牲局部的顾全大局精神;顽强进取、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善于结合实际、勇于开辟新路的科学创造精神。

中原突围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转折、辉煌篇章,中原突围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传承红色基因,脱贫攻坚再“突围”

伟大精神永放光芒,光辉历史激励前行。大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中原突围精神的激励下,如今的大悟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再次胜利“突围”。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悟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工作大局,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最突出位置,大力弘扬中原突围精神,让红色基因赋能精准脱贫,下足绣花功夫,采取超常规举措,狠抓责任落实,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2016年以来,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干部驻村帮扶、“互联网+”社会扶贫等3个全国现场会先后在大悟县成功举办。

尽锐出战、攻坚拔寨。大悟集中火力向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发起冲锋,誓夺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种种“加强版”、“创新版”的脱贫攻坚方法不断推出,很多“老大难”问题有了针对性解决方案。

全县10387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8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顺利实现“县摘帽”,全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摆脱千年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严守防止返贫底线、提档升级特色产业、巩固推进稳定就业、推进易迁后续扶持、规范管理扶贫资产、持续兜牢民生底线……”大悟县扶贫办副主任刘进发介绍,下一步,该县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文字:记者汪开海

李建新

王琦

特约记者龚红焰

李杨

通讯员何烨明

图片视频:记者徐文

史料支持:孝感市史志研究中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