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史志研究中心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陶铸在应城汤池举办抗日骨干训练班,培训大批抗日骨干,发展中共党员,组织和开展抗战活动,使汤池成为鄂中抗日游击战争的策源地和发动敌后鄂豫边区抗日战争的战略支撑点之一。李先念率部南下,创建赵家棚抗日革命根据地,锻造出一支强大的抗日劲旅——新四军第五师。由此,孝感成为新四军第五师的主要建军地和指挥中心,成为鄂豫边区的基本区和领导中心。
汤池抗日战略支撑点的建立
1937年11月,中共中央驻武汉代表董必武利用统战关系,与国民党湖北省建设厅厅长兼农村合作事业委员会主任石瑛洽商,在鄂中应城县的汤池开办湖北省建设厅农村合作委员会农村合作事业指导员训练班,简称汤池训练班。这个训练班,以国民党湖北省建设厅的名义,用建设厅的经费,由爱国人士李范一先生出面主持,共产党派人具体指导,用合法的名义,训练有独立工作能力的抗日工作人员。
时任中共湖北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的陶铸,以共产党员的公开身份负责领导汤池训练班的工作。12月17日,陶铸带领60多名青年,乘小火轮离开武汉途经天门皂市赴汤池。20日,训练班在应城汤池正式开学。
训练班设训练委员会,李范一任主任,陶铸任教务主任,杨显东负责联络工作和筹措经费,许子威负责总务。在开办训练班的过程中,陶铸亲自制定教学规划。训练班的课程设置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群众工作、游击战争、《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合作社业务等。第三期将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作为主课。学习方法是以自学为主,课堂讲授为辅,以大集中、小分散的形式进行。
训练班在汤池举办了3期,每期1个月,共培训学员245人。训练班第三期还吸收了鄂中地区的一批知识青年。毕业后,即抽调第一期毕业的6名学员和第三期毕业的部分学员共20多人,由李华和沈德纯率领到武昌,准备分配到鄂东和鄂北两地工作。到武昌后,石瑛发现人少力量不足,便在武昌解放路120号重开办了一期。这一期是1938年4月中旬开学,到5月中旬结束,共培训学员100多人。
培训班于1938年3月底第三期结业后,被迫停办。陶铸跟李范一协商,决定利用余下的经费,继续在汤池开办一所以补习文化为名的临时学校。4月中旬,汤池临时学校在夏家庙正式开办。陶铸担任校长(后由董世光)、蔡承祖担任副校长。10月,汤池临时学校在应城沦陷前夕被迫停办,共培训学员300多名。
汤池训练班和临时学校,为鄂中和鄂豫边区发动敌后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准备了干部。汤池训练班第一期于1938年1月20日毕业,学员没有分配工作,编为12个小组分别到京山、天门、汉川、安陆和应城的城关、长江埠、巡检司等处实习。第二期学员毕业后连同第一期120多名学员,于1938年2月,以湖北省建设厅农村合作指导员的身份,分配到应城、京山、天门、汉川等县。其中以应城为主,分配40多人,其他各县均为10人左右。三、四期学员230多名,先后分配到湖北32个县。这些学员生根在广大群众之中,成为抗战的种子,开花结果。临时学校的学员毕业后主要充实到鄂中各县的农村合作社。经过董必武批准,还有一部分学员到国民党西北军86师当干部;通过统战关系,动员了10余名学员到张自忠部随营学校学习。
在汤池训练班,建立了中共鄂中特别支部,领导鄂中抗战。并从训练班里拿出经费,购买武器,支持建立应城抗日游击队。这支游击队,后来发展到3000多人枪。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称赞说,“汤池是发动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战争的战略支撑点之一,为民族的解放战争事业作出了贡献。”
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南下与赵家棚抗日根据地建立
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率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及干部共160余人自竹沟出发南下,于2月下旬赴随县均川镇,同国民党五战区代表、鄂中专员石毓灵就新四军部队进入鄂中配合国民党军作战进行谈判。通过中原局的积极争取,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默许新四军部队进入鄂中抗战。
3至4月,日军开始向鄂中地区进犯,国民党军和鄂中地方部队纷纷向后方退逃。具有爱国之心的国民党应城县长孙耀华向中原局提出,请新四军部队到应城地区抗日,从而使独立游击大队挺进鄂中取得“合法”名义。3月,独立游击大队在信阳南部灵山冲大山寺同新四军江北游击第六大队会合,李先念传达了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六大队立即南下,深入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并注意同五大队协同行动。4月5日,李先念率独立游击大队自灵山冲大山寺出发继续南下。途中,一面利用日伪矛盾收编礼山夏店反正的伪军,一面积极寻找和联系敌后地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5月9日,李先念部在小悟山青山口与许金彪的湖北抗日游击队会师。李先念向许金彪传达了中原局关于发动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提出了发展平汉铁路西侧地区和两部汇合整编的要求。在李先念的主持下,两部统一行动,除留少部分人坚持孝感中和乡根据地的斗争外,大部分转移至平汉铁路以西安陆赵家棚地区。赵家棚是安陆、应山、孝感3县边界地区的中心集镇。东靠大别山而紧扼平汉铁路,西接大洪山脉,北依桐柏山,是军事上连接鄂东与鄂中的纽带。李先念部与许金彪部会合后,运用军事统一战线的策略,在转移途中,联合国民党地方武装曹省三部,打击驻平汉路西侧的伪军胡翼武部,俘敌100余名,缴枪100余支,为开辟安陆、应山根据地扫除了一大障碍。5月中旬,根据李先念指示,应山县委军事部长杨焕民率重新组织的应山抗敌自卫团转至安陆赵家棚,与独立游击大队会合。为了统一指挥,经中共中央中原局批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和应山抗敌自卫团合编为新四军挺进团,许金彪任团长,周志坚任政委,下辖3个大队。
6月6日,豫鄂边区党委组织部长陈少敏率信阳挺进队2个中队和竹沟留守处干部共200余人自四望山到达鄂中,在赵家棚与李先念会合,所率部队也编入新四军挺进团。新四军挺进团成立后,除第三大队到京山养马畈执行任务外,其余部队以赵家棚为中心在安陆、应山、孝感交界地区展开斗争,积极寻歼伪军和小股日军,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李先念还召集安陆、应山等县国民党县党部、各区负责人和开明士绅开会,阐明新四军进入鄂中的抗日目的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共商合作抗日事宜。
从此,鄂中敌后抗战局面为之一新。赵家棚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为尔后主力向鄂中其他地区出击,为鄂东敌后作战略展开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