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史志研究中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孝感共产党人孝感人民举行多次武装暴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在这个时期,党领导孝感人民广泛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并配合徐向前、贺龙指挥的红军部队取得双桥镇、龙王集等著名战斗的胜利,还先后粉碎敌军三次“会剿”和三次“围剿”。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孝感成为鄂豫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块红色区域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湖北“硕果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并且创造了“二十八年红旗不倒,二十二年武装斗争不断”的革命奇迹。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全省大革命高潮迅猛掀起,中共孝感地方组织在斗争中迅速发展。1927年4月,孝感各县建立党的特支、部委3个,党支部27个,党小组9个,党员发展到1200余人。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孝感工农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商民运动蓬勃兴起,形成汹涌澎湃的大革命洪流,猛烈冲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基础。孝感成为北伐军的前进基地。蒋介石、汪精卫公开背叛革命以后,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批中共孝感地方组织负责人、共产党员及工农运动骨干分子被捕牺牲,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致惨重失败。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简称八七会议),吹响土地革命的号角。中共湖北省委派郭述申等干部到孝感工作,迅速建立和恢复党的组织。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孝感人民举行多次武装暴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孝感成为鄂豫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时期,党领导孝感人民广泛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并配合徐向前、贺龙指挥的红军部队取得双桥镇、龙王集等著名战斗的胜利,还先后粉碎敌军三次“会剿”和三次“围剿”。
后由于王明“左”的错误干扰和“肃反”扩大化危害,加之敌强我弱,第四次、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红四方面军和红三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孝感境内的中共组织继续坚持斗争,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便衣队,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斗争,为保卫苏区付出了巨大牺牲。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孝感牺牲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有姓名可查的达10268人。延伸阅读:
中国工农红军
第一架飞机“列宁号”
1930年3月16日,天空浓雾弥漫。一架国民党军用飞机在武汉飞往开封执行任务的返航途中,汽油燃尽,迷失航向,被迫降落在宣化店(今大悟县境内)附近的陈家河沙滩上。飞行员跳出座舱,准备逃跑。当地赤卫队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将其团团围住。随后,鄂豫皖红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二营连长钱钧带领手枪队员赶到,缴获了飞机,俘虏了飞行员龙文光。
3月19日,河西岸的国民党反动民团袭来,妄图抢走飞机。当地赤卫队配合红军游击队,同敌人展开一场殊死的争夺战。最后,击退反动民团,但赤卫队员也有伤亡。当时驻新集(今河南省新县)的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接到报告后,指示手枪队和赤卫队要切实保护飞机和飞行员的安全,并尽快把飞机运到新集。从陈家河到新集虽然只有50多公里,但沿途山路崎岖,沟壑纵横,运走这个庞然大物可不容易。手枪队和赤卫队员把飞机拆卸开,组织400余人的搬运队,肩背手抬,连拉带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半个月时间终于将飞机运到新集。
鄂豫皖红军领导人徐向前等接见了龙文光。在红军首长和战士的热情鼓励下,龙文光毅然参加红军。他和红军战士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将飞机重新整装,涂上一层银灰色油漆,在机翼两侧下面各绘一颗红星,在机身侧面工整地写上“列宁”二字。整装成功后,鄂豫皖苏维埃政府隆重举行仪式,将这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从此,中国工农红军有了自己的第一架飞机。
这架木壳飞机虽然构造简单,但为中国工农红军立下了汗马功劳。1931年7月初首航时,飞往河南固始、潢川等地侦察敌情,散发革命标语和传单。之后,又远行武汉,进行示威性侦察飞行,震撼武汉三镇。国民党反动派惶恐不安,下令有关部队严加防范,并实行灯光管制。1931年12月,在“列宁号”机翼下安装挂弹架,由侦察机、宣传机变成“轰炸机”。在黄安战役中,由龙文光驾机,钱均领航,飞至黄安城上空,投下炸弹,炸毁敌指挥部,炸开黄安城门,配合红四方面军攻克了黄安城,在中国革命史和空军建设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