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湖边村的“逆袭”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孝感日报

记者 李琦

特约记者 易成

隆冬时节,云梦县伍洛镇湖边村,村委会前的田地,如同一块块棋盘格,被绿意覆盖着。去年10月种下的油菜长势喜人,在寒风中自在摇曳。

“以往,这些地都要闲置到清明前后。现在不一样,等到4月底,油菜花就会开满整个湖边村。那时候,欢迎你们再来!”站在田埂上,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李传国话中饱含期待,向记者发出邀请。

这个生机迸发的小乡村,我们难以窥探它的过去,却可以憧憬它的美丽。它正在用自己的“逆袭”,留下游客的脚步,呼唤着一个个游子的归来。

“留在村里,没有一点出路”

湖边村是云梦41个贫困村之一。全村438户、1876人,其中贫困户51户、134人。

2015年,市委宣传部牵头的市直扶贫工作队入驻湖边村。通过深入细致的走访,工作队发现村里的一件怪事,那就是尽管挨着戴壁湖,看似不缺水,长久以来却因水而困——

由于地势低,再加上堰塘、沟渠年久失修,排水不畅,长满芦苇杂草,储水能力差,一天晴农田就“喊渴”,在村里种田只能“望天收”。

村内水路不畅,对外道路不通。工作队长李传国回忆,自己刚驻村那会,村里唯一的进出通道,就是一条2米半宽、不到1公里长的泥巴路。

道路不畅,不仅阻隔了村子和外界的交流,更遮住了村民幸福生活的希望。

“守着几亩薄田,连饭都吃不饱。留在村里,没有一点出路。”上世纪80年代初,15岁的丁新芳不满足像父辈一样只在地里刨食,用稚嫩的肩膀,扛起自己选择的未来,毅然奔赴汉口,开启打工路。

选择“逃离”的,不只有丁新芳。

早些年,村民朱金田也“舍近求远”,去黄石大冶承包千亩地,种植优质晚稻,“没办法啊,村里种田条件不好,旱年、涝年都是无收。”

越来越多渴望改变贫穷命运的后生们,先后走出乡村。留在村里的多是老弱妇孺。

人走了,村空了,地也荒了。

“最高峰时,全村2300多亩地,三分之一都被撂荒着,”提及过往,李传国仍感痛心,他接着说,“那时工作队便发现,湖边村是穷在基础设施上。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不仅人留不住,产业也发展不起来。”

“水通了、路畅了,心也就通了”

“不解决水、路的问题,一切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在工作队的努力争取下,470万元的项目资金接续投入,37个扶贫项目相继落地。湖边村的“逆袭”,从基础设施开始。

下转02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