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程荣东
银行流水、上岗合同、积分手册、鉴定报告……在安陆100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蓝色资料袋里,都能看到装订整齐、内容翔实的十几份材料。细细翻看,每一份材料都见证了贫困群众收入从少到多,政策保障由弱到强的过程,展现了贫困群众在脱贫奔小康道路上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小小资料袋见证了“大乾坤”。
一份合同
带来真金白银
“2015年度家庭总收入19608元,1人低保每月134元……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624元。”
“2016年度家庭总收入21592元,1人低保每月216元,教育补贴1000元……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120元。”
……
“2020年度家庭总收入51625元,公益性岗位每月750元,省内务工交通补贴300元,残疾补贴每月150元,7月份开始4人低保每月920元,教育补贴1200元……全年人均纯收入12459元。”
打开赵棚镇赵棚村贫困户舒玉环家的档案袋,几年来的家庭收入测算表,清楚记录着她家的脱贫路径。舒玉环家有4人,丈夫常年在武汉打工,儿子先天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为照料儿子和刚上初中的女儿,舒玉环无法外出打工。镇里根据她家的实际,自2019年始,为她安排了保洁员的扶贫公益性岗位,并签订了劳动合同,每月750元岗位补贴。
在安陆,像舒玉环这样参加扶贫公益性岗位的贫困人员有1897人。
自2019年起,安陆按照“想获必劳、劳有所获”的思路,统筹利用好就业专项资金、扶贫资金、光伏收益等资金,合理开发了保洁护绿、道路养护、河库管理、生态护林等扶贫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就业。该市一方面与贫困户签订务工合同,保证程序齐全、务工情况真实可靠,另一方面加强对公益性岗位规范化管理,杜绝贫困户“等、靠、要”思想。
“这份工作对我来讲也不是很累,村里对我们贫困户这么关心,让我一年又多了6000多元收入……”雷公镇魏桥村贫困户吴中成当上了村里的保洁员,每天把包保的路段扫得干干净净,直言要对得起这份工作。
一纸鉴定
保障住房饮水安全
“饮水方式:集中供水;水量:达标;水质:达标;用水方便程度:达标;饮水安全评价结果:安全……”“结构形式:砖混;评定等级:安全……”这是接官乡唐畈村贫困户胡道清资料袋中的饮水和房屋安全鉴定报告。
“去年4月接通自来水,建了水冲式卫生厕所,装了电热水器,现在家人洗澡、洗菜方便多了,政府的政策真是好……”76岁的胡道清高兴地说。
以前,胡道清一家用苦涩的井水,干旱之年常常不够用。去年村里从附近的会店水厂铺设自来水管网,全村55户贫困户家家通上了自来水。
为高质量实现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安陆从贫困群众最基本最直接的住房以及饮水安全入手,对依然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市贫困群众的住房逐一进行安全鉴定,组织第一书记逐户提取饮水样本,送至上级卫生部门进行水质检测,确保贫困户住上安全房、喝上放心水。按照“一户一策”原则,采取自来水入户、集中打井、分户供水、安装净水器等多种方法,2015年以来共解决4765户贫困户安全饮水问题,实现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动态清零目标。
住房保障方面,共认定农村房屋20454户,认定报告全部发放到户。通过危房改造、防贫保等措施解决C、D级危房问题286户,其中危房改造64户、“无房户”11户、“防贫保”125户、“综合财产保险”86户。
一本册子
催生精神动力
“这些牙膏、牙刷、毛巾都是从爱心超市兑换的,只要把家里收拾干净,参与村里的公益活动,就能攒积分换取物品。”1月5日,洑水镇殷棚村贫困户郭付安拿着一本粉红色本子,用去年四季度的信用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这本粉红色本子,就是安陆正在推行的爱心超市信用积分正向激励评分手册。自爱心超市设立以来,郭付安便成了这里的老顾客。
郭付安妻子患精神残疾,生活自理能力弱,家里脏、乱、差,以前帮扶干部每次上门走访时,无处落脚。
村支书殷成保介绍,爱心超市成立后,考评小组成员到他家进行考评时,考评结果为差,并在随后的屋场院子会上进行了通报。知“耻”的郭付安会后开启了卫生大扫除。“现在他家拾掇得干干净净,还积极支持配合村里工作,每个月的评分都在前列。”
安陆在全市推广爱心超市信用积分正向激励模式,设立爱心超市113家。在持续开展感恩扶志、“三讲一评”等活动的同时,不断拓展爱心超市的内涵,将爱心超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三位一体宣传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宣传群众身边鲜活生动的典型事例,打造综合性的宣传平台。并与消费扶贫结合起来,将社会各界捐赠的物品和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一起纳入超市,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
“爱心超市”的设立,通过现实表现与积分评定相挂钩,精神引领和物质奖励相统一,有效唤起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促进贫困户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全市涌现出各级“五好模范家庭户”“我脱贫我光荣户”“十星级文明户”等“脱贫之星”2000余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