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眼看着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好,吸引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今年,村里一位在北京开超市的老板将放弃一年30多万元的收入,回到村里跟我们一起从事蔬菜种植。”刘四田说。
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带动,目前,村里在家的村民都成了种菜能手,陈刘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村,村民务农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菜篮子”鼓起了“钱袋子”,村民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跟陈刘村情况类似的还有同处于隔蒲镇的钟垸村。该村以政府搭桥、能人引路、项目推动、群众参与等方式,先后成立了2个蔬菜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以跟农户下订单种植合作的方式,增加农民的整体收入。其中,该村种植的红菜薹远近闻名,远销武汉、北京和太原等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兴旺。在云梦,像陈刘村、钟垸村这样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村民致富的村庄有不少。
近年来,该县在城关、隔蒲潭、道桥、义堂等8个乡镇建成3万亩的高效示范区,实行蔬菜产业生产、储存、加工和销售一体化融合发展,注重延伸蔬菜产业链条,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突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培育农村新业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蔬菜产业已成为该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休闲农业+农旅融合
促乡村和美
5月13日,走进云梦县倒店乡六李村,村道两旁,一个个白色的蔬菜大棚格外显眼,瓠子、黄瓜等蔬菜嫩绿青翠,挂满枝头。漫步进村,一排排景观树迎风招展,一幢幢农家庭院错落有致。
这样的一幅乡村美景,如果回到几年前的六李村,那就是另外一种景象了。
是什么原因让六李村实现华丽转变,成为美丽宜居的和美乡村?这得益于云梦县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近年来,云梦县聚力生态宜居,全域打造美丽乡村,不断完善机制、创新举措,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走向宜居宜业宜游。
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六李村以打造“田园风光富美六李”为目标,整合各类资金约300万元,制定以“项目+村集体+带头人+合作社+农户”的“5+”产业发展模式,建设集“现代农业种植区+泥鳅莲藕套养区+野外休闲垂钓区+特色林果采摘区+户外亲子活动区+乡村特色农家乐”六大板块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产业园区,着力推进乡村农旅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目前,六李村现代农业种植区、泥鳅莲藕套养区已经建成,其他区域正在加快建设。村庄环境大为改观,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夯实,已经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富美乡村的华丽蝶变。2020年,六李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被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授予“全省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荣誉称号。
类似六李村的还有云梦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胡金店镇潘陈村,潘陈村围绕生态宜居目标,投资200多万元,打造集亲水观光平台、主题森林公园、人行步道及采摘园于一体的“花园式”美丽乡村。
云梦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以“联村共建”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村级资源共享、利益同谋、发展并进、机制健全的产业发展新思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云梦,一个个乡村正在朝着“湾湾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和美乡村转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