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砥砺初心终不悔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孝感日报

记者 王德强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能成为这次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并参加党的百年华诞庆祝活动,我感到无比光荣。我将倍加珍惜这份荣誉,再接再厉,培育出更多更好的香稻品种,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受益致富,不辜负大家的期望。”6月28日,在北京接受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孝南区农业农村局香稻育种专家汤俭民饱含深情地说。

汤俭民,1958年出生于孝感市孝昌县周巷镇叶山村,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潜心水稻育种科研41年,他培育了23个水稻新品种,其中香稻品种21个,在我省累计应用2000余万亩,为农民增收20余亿元。

41年,汤俭民获得各级荣誉20多项,从省劳模、省优秀共产党员,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国务院津贴专家,他始终置身于田间地头,守望垄亩,追梦不歇。

干好农业为农民

黝黑瘦削的脸庞、清瘦的身材、布满老茧的双手、佝偻的脊背……见到汤俭民的人,对他的第一印象,都会觉得这就是一位普通的“老农”。

而走近这个黝黑瘦削的“老农”,倾听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感动。

1980年,22岁的汤俭民从孝感地区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孝感县农科所工作。在农村医院当医生的父亲叮嘱他:“干了这一行,就要拿出‘定盘心’,农业总得要人干,要干就干好。”父亲的话,犹如一粒种子,埋进了汤俭民的心田。

从此,不论日后有多少转行的机会,甚至出国学习的机会,都被他一一拒绝。他谨记父亲的话,一心一意扑到农业事业中。

为取得农民的信任,汤俭民与2000多个农民交朋友,建立长期往来关系,把他们培养成农业示范户。凡是想与他见面、要求帮忙的农民,只要事先来电话约定了时间,他都见面交谈,帮助解决问题。遇到“讨要”种子的村民,他总是慷慨相赠,每年送出去的种子有2000多斤。

81岁的许福安,是新铺镇永安村7组村民,与汤俭民的友谊持续了30余年。每逢有新产品要示范种植,汤俭民总会第一个想到他。在许福安的示范下,永安村7组近70户村民与汤俭民结下不解之缘,成为新品种“基地”。说起这位老朋友,许福安连连称赞:“汤局长就是我们党的好干部!为我们农民做了大半辈子好事!”

曾经许愿要种出“三好米”的汤俭民告诉记者:“我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农民种了我们的稻谷实现增收。”

41年来,汤俭民为2000多位农民送种子、送技术,带动农民增收20余亿元。

只愿稻米香天下

走进孝南区农业农村局的汤俭民育种工作室,4间仓库里保存着数万种各类农作物种子,保存年限最长的已超过30年。如果要选一件这辈子最喜欢做的事,汤俭民的答案一定是培育香稻!

这段时间,汤俭民冒着酷暑,在海南育种基地和孝感两地来回奔波,忙着育种、播种、选优、推广,研究培育新的香稻品种。

41年来,他每年在孝感、海南、广西等地往返,几乎一年四季在酷暑中度过。“从海南、广西带回的试验材料,需要先一粒粒剥掉谷壳,每份都要用手剥出100粒,还不能剥碎,才能在孝感播种。”汤俭民说。

正因为此,他的右手大拇指不知被谷种磨损得破了多少次皮,流了多少次血。春华秋实,种子没有让他失望,付出终有收获。

本世纪初,“鄂晚17”等19个香稻品种相继问世。“广两优香66”于2012年通过了国家审定,并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成为我省当年唯一获此殊荣的品种。香稻“鄂晚17”,更填补了我省无一级香粳米品种的空白,2006年审定至今一直是我省的主推品种。

这些成绩让汤俭民更加坚定了“把老百姓碗里的饭搞香”的决心。

2018年,汤俭民团队成功培育出“鄂香2号”,成为全省首个长粒型香型粳稻,在孝南、孝昌、云梦普遍推广,安徽、江西等外省也多有推广。

去年8月,“长粳优582”成为全省首个长粒型香型杂交粳稻。“长粳优582”融合了籼稻和粳稻两个品种的优点,吃起来松软不粘连,有嚼劲,口齿留香。如今,汤俭民和他的团队正在对这个品种进行选优推广。

做农夫追梦不歇

2018年12月,汤俭民退休了,但他却退而不休,始终以一个“老农”的形象,来往于田间地头、阡陌之间。“我这辈子,就是一个农民。”汤俭民说。

夏天,烈日当空,汤俭民在三四十摄氏度高温的稻田里,为几百对稻穗完成杂交授粉;冬天,他怀揣种子赴海南耕播。一年四季,汤俭民绝大多数时间在农村跑,在水田里泡,比一个农民干的活、沾的泥巴还要多。

“汤俭民香稻品种选育工作室”六名成员之一的周启涛记得,2020年9月底,天气炎热,星火社区的育种基地还有半亩地等待插晚稻。因为天气太热,工钱出到了两三百元还是请不到人,已是花甲之年的汤俭民顶着正午的日头挽起裤腿下田插秧。

41年来,汤俭民一年300多天工作在农田,20多个春节在海南陵水基地里度过,4次感染血吸虫病,但他却心甘情愿,还曾作诗自勉:“春暖花开好时光,我却年年无心赏。日也忙,时也忙。忙来忙去为哪桩?百姓若满意,我心才舒畅!”

41年来,为了培育香稻,汤俭民像候鸟一样南来北往,错过了为父母送终,缺席了儿子的成长……他说:终生遗憾!

如今的汤俭民依旧置身泥土,忙碌在稻禾丛中。他会永远恪守自己的誓言:不惜汗水洒禾土,但求稻菽遍地香。

是这句誓言,更是汤俭民作为农民的儿子,爱这片土地、爱这里的农民这种情怀,让他投身垄亩,矢志不渝。

从1980年到2021年,横跨41个春秋,汤俭民只追一个梦:培育稻谷新品种……这,是一位优秀种子专家的坚守,更是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