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其文:夕阳映照初心挖掘“红色宝藏”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孝感日报

特约记者 程荣东

赵棚镇张氏祠堂,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安北地区的第一个独立支部旧址。安陆市卫健局退休干部张其文退休后的十余年里,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修复张氏祠堂革命旧址。

除完成张氏祠堂修复外,张其文还挖掘整理出5万多字的《张氏祠堂党支部》《李先念、陈少敏张家冲会师》《地下联络站》《汪立波与张氏家族的生死情缘》等红色故事,编辑成册,激情宣讲。

4月15日,张其文伏案书房,认真整理数易其稿的红色故事《张氏祠堂,不能让你从地球上消失》。“要挖掘好这段红色历史,让后人传承红色基因。”这是他为老家赵棚镇党史学习教育精心准备的宣讲文稿,也是献给党的百年华诞的礼物。

1939年初,李先念从河南竹沟南下安陆赵家棚,建立了鄂中地区第一支抗日武装,并以安陆为依托,建立了鄂豫边区第一块抗日根据地,赵家棚成为鄂豫边区和新四军第五师重要的战略指挥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抗战时期的安北地区是指安陆北部赵家棚、应山东南部寿山、太平和孝感东北部磨山王店、厉店等地。

《安陆县志》记载:1938年10月,中共党员汪立波奉命到赵家棚一带进行抗日革命活动,发展张继生等人为共产党员。1939年春,在张氏祠堂举行入党宣誓,并建立中共张氏祠堂党支部。从此安北地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辟抗日敌后根据地,开展武装抗日活动。1982年,张氏祠堂被当时的安陆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后,张氏祠堂曾作为赵冲村的榨油坊和加工场。1992年原赵冲村将此改建为小学。随着村级合并,赵冲小学停办,祠堂无人看管,由于年久失修,破烂不堪。

“我出生于赵棚镇张家冲大塆,张氏祠堂党支部旧址离我家只有500米,小时候经常听父母讲新四军的故事。”现年69岁的张其文说,自己是一名老党员,一直在思考,如果革命旧址没有了,如何传承红色文化?他退休后的十余年里,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修复张氏祠堂革命旧址。

2011年春,张其文与家族部分老党员协商,决定以民间筹资的方式,在原址共同修复张氏祠堂,打造红色教育和新农村文化活动基地,并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安陆市党史方志办公室的大力支持。

倡议发出后,张家族人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共筹资200多万元。2012年7月1日,动工重建张氏祠堂,当年11月17日祠堂修复竣工,保留了祠堂原貌。祠堂内,依据汪立波同志曾经居住和张氏祠堂党支部的活动场所,安排了两间屋,分别制作了“简介”。修复后的张氏祠堂,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学习。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张氏族人齐聚祠堂,缅怀革命前辈光辉业绩,激励后人开拓进取。

在张其文多方打听联系下,几经曲折,2018年10月29日,已77岁高龄的老红军汪立波的女儿汪世芳风尘仆仆地来到赵棚镇,站在修复后的张氏祠堂前追寻父亲的足迹,对张其文所做的工作感激不已。

退休不褪色,银发印初心。“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只要有一丝余力,就要发挥余热,为党和社会办一些实事。”张其文表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