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脱贫攻坚党旗红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孝感日报

记者 郑玉欢

特约记者 朱辉

4月13日,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安陆市木梓乡党委荣获“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面对荣誉,木梓乡党委书记杨学军说:“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沉甸甸的荣誉化作奋勇前行的澎湃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上率下

压实脱贫攻坚责任

“不得不佩服!一些问题我们没发现,而杨书记在遍访过程中发现了,并在开碰头会时提出研究对策!”细数工作亮点,木梓乡党委副书记雷年华对书记遍访工作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数据显示,书记遍访过程中,对全乡463户贫困户“全覆盖”,发现并解决住房安全问题58条、饮水安全问题17条、健康扶贫问题12条、政策兜底方面问题13条、稳定收入方面问题16条、教育扶贫问题1条,确保全乡“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到位,为木梓乡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夯实坚实基础。

“很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如今,群众家里漏水了,邻里发生纠纷了,电话都打到杨书记这里来了!”雷年华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木梓乡党委有效发挥脱贫攻坚“火车头”的作用,始终压紧压实党员干部的攻坚责任,组建乡扶贫工作专班,安排6名机关精干力量专门从事扶贫工作;成立以党委书记为政委、政府乡长为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8个分指挥部,以上率下,高位推动,责任到底;乡党政主职联系包保王河、泰山两个重点贫困村,做到尽锐出战。

2020年至今,木梓乡党委专题研究脱贫攻坚13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3次,做到周周有部署、月月有研究,有效保障了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

配强班子

凝聚共谋发展合力

木梓乡位于安陆市西南部,是一个典型人少地多的农业大乡,下辖23个行政村中,曾有5个市级重点贫困村,江河村便是其中1个。

“近几年,在江河村委书记曹亚洲的带领下,村民发展养牛,江河村从市重点贫困村一跃成为木梓乡精准扶贫先进村。”雷年华边介绍边回忆道,以前的江河村,连条水泥路都没有,更不谈什么产业,留守的村民守着几亩薄田,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谋生计。

考虑到江河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木梓乡党委决定选优配强江河村“两委”班子。

2012年,在群众的力荐下,木梓乡党委耐心做工作,将江河村在外地做门窗生意的老板曹亚洲引进回村担任村委书记。

结合本村草料丰富实情,2015年到河南学习考察后,曹亚洲决定发展养牛。“养牛投入大,起初,村民们不敢尝试,我就带头养了15头牛,赚了7万元。”回想起当年的情景,曹亚洲仍觉历历在目。

尝到了养牛的甜头,渐渐地,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养牛的行列。2019年,江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67人全部脱贫。

如今,江河村共有16户村民养牛,最高存栏量达300多头。看着牛儿个个体格健壮,曹亚洲信心满满,“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

脱贫攻坚以来,包括曹亚洲在内,木梓乡共调整支部书记12名,下派机关干部任支部书记5名。木梓乡把抓党建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推动脱贫攻坚往深里走、向实处干,调动了党员干部积极性,凝聚了共谋发展的合力。

党建引领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山乡巨变,体现在百姓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中。在木梓乡集镇中心安置点,一栋栋小洋房拔地而起,门前绿化、路灯、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便民服务中心”几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

“这是木梓乡最大的一个安置点,居住着全乡搬迁户84户226人。”安置点专管干部曾祥文介绍,木梓乡围绕“搬新家”与“换新貌”并重,在安置点建起了扶贫车间,完善了水、电、路等配套设施。

搬迁到哪里,党支部就建到哪里;移民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按照要求,木梓乡借鉴社区网格管理经验,在集镇安置点专门成立管理办公室,组织4名党员成立党支部,推选楼栋长,并通过党支部牵头,成立互助志愿小组,对安置点内13名留守老人实行“一对一”关怀服务。

“住在这里很舒心,卫生保洁有人做,安全巡护有人管,邻里矛盾有人调解,独居老人有人关心照料。”谈起如今的生活,安置点居民夏华申老人眼里充满了感激。

夏华申是一名老党员,也是组长。为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社区生活,他带头引导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安置区公共事务管理,制定安置点村规民约,召开屋场院子会,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找到归属感。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要求,木梓乡累计利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2257.2万元,建设6个集中安置点、5个分散安置点和1个购房安置点,安置贫困户160户433人,逐步让搬迁户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风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