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高端装备制造是我省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之一。最近,工信部公布新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支持企业名单,湖北25家企业入选,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逸飞激光”)榜上有名。逸飞激光,主营激光装备,为电池生产企业打造智能焊接与装配生产线。近年来,该公司坚持创新,以“研”值拉动产值,一改昔日的四处求订单窘境,如今已被众多头部企业主动纳入供货名单。拥有“全极耳”专利102项动力电池生产车间里,几位工人来回巡视,观察机器运行情况,记录设备运行数据。伴随着机械运行与焊接声,生产线上数十台激光焊接设备同步运行,依照指令敏捷地左右移动,电光石火之间就完成电池极柱和连接片的焊接,实现电池的串并联。眼下,在动力电池生产企业里,这样的智能焊接与装备生产线几乎成为标配,而逸飞激光就是打造这些智能装备的企业。激光被誉为“神秘之光”,丰富多样的激光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电池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激光的助力,焊接工艺的选用将直接影响电池的成本、质量、安全等。在众多焊接方式中,激光焊接因能量密度高、焊接变形小、热影响区小等优势脱颖而出。自2005年成立以来,逸飞激光一直深耕锂电池激光焊接与智能装备领域,目前,公司已具备方形、圆柱、软包电池的结构件、电芯、模组、PACK等激光智能装备综合解决方案,可为电池生产企业打造智能焊接与装配生产线。逸飞激光的合作伙伴名单上有许多“大咖”,一些国际领先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均赫然在列。作为一家本土企业,能受到头部企业的青睐得来不易,逸飞激光负责人认为,关键在于坚持创新。去年9月22日,特斯拉向全球发布了全新的4680圆柱“全极耳”电池。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全极耳是‘最好的改变’”,让“全极耳”技术冲上行业热词榜。“全极耳”对应的是“单极耳”。通俗而言,就是通过焊接工艺让电池的电流传导“从点到面”,帮助电池的充电效率和安全性能均大幅提升。“逸飞激光是国内最早布局‘全极耳’的企业之一。”逸飞激光负责人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公司从2009年就开始研究圆柱全极耳动力电池激光焊接与生产,收获颇丰。截至目前,公司拥有的圆柱全极耳专利达102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涉及全极耳极片制作、揉平、电芯组装、焊接、检测设备等多个领域。“公司的创新体系有三个关键词:激光、智能装备、电池工艺。”该负责人表示,围绕动力电池激光焊接工艺与智能智造应用,逸飞激光已累计申请了国内、国际专利等知识产权400余项,并在全极耳动力电池激光焊接与生产、电池柔性智造等领域拥有多项全球先进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六维”智造华中总部进展顺利“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时,动力电池市场还是兆瓦时(Mwh)时代,现在是吉瓦时(Gwh),很快,太瓦时(Twh)也要来了。”逸飞激光负责人表示,公司成立16年来,见证了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曾经,一条200Mwh的生产线需要50多个工人在工位上生产,现在,4Gwh只需要10余个工人负责巡线等辅助工作。电池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令各种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拓展。市场还在不断“长大”。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电子制造、五金精密加工等行业快速发展,激光焊接装备的市场规模也随之迅猛增长。有数据显示,2013年-2020年间,我国激光焊接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从15.6亿元上涨至124.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以上。巨大的市场需求,“滋养”着逸飞激光。今年,全球多家国际型汽车、电池巨头向逸飞激光伸出橄榄枝,公司订单量迅速增长,在持续投入新产品开发与创新升级基础上,公司加速拓展产能。目前,逸飞激光在鄂州重金打造的“六维”智造华中总部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有望近期投产。该项目包括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研究院、智能制造试验与示范线、智能装备总部生产基地、智能制造云服务中心、智能制造专业培训中心。该项目可年产激光焊接设备、全自动激光焊接工作站及智能激光焊接生产线千余台,激光装备产能超过20亿元。“照目前的趋势来看,在去年同比增长的基础上,今年的营业额还可实现80%以上的增长。”公司负责人信心十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