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汉创意天地:见面少了,效率更高了

2022年0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三春

见习记者 李朝霞

通讯员 张秋菊 冯芬

一个半开放式的创意产业园区,注册企业1400余家,入驻企业540余家,办公人员超万名……园区人力资源高度密集,如何做到防疫和运营两不误?位于武汉市南湖片区的武汉创意天地给出了答案:数字化运营、智慧物业管理。“目前企业入驻超九成,园区和入驻企业一切运转正常。园区产值远超去年同期。”中电光谷助理总裁、武汉公司总经理姚华表示。科技防疫运营人员压缩三分之一影视、直播、游戏公司,还有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走在占地291亩的武汉创意天地一期园区内,处处能感受到灵感迸发的气息。“作为半开放式的园区,我们以楼栋为单位把好关口。”工作人员杨勇介绍,8月2日起,园区增加消杀频次,所有办公楼栋设置红外测温装置,扫码、测温、戴口罩等成为基本要求。“减少人员流动,管控好外来人员是防疫关键。”杨勇反问道:“偌大的园区内,是不是很少见到拎着扫帚、撮箕走来走去的保洁员?”原来,园区还实现了线上保洁AI巡检。一旦启用该系统,园区内的视频监控连接算法系统,能够通过拍照、对比发现辖区内异物并自动生成工单,通知运维中心和保洁员处理。这同样适用于对园区陌生人的排疑。安保和保洁人员无需进行地毯式巡逻服务。来到园区运维中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大大小小十余块屏幕上,显示着水、电、安防等园区的各方面运行数据。据介绍,园区的摄像头实现24小时无死角监控。其中大部分为AI智能化摄像头。借助它们,员工能刷脸进门,陌生人会被自动识别。园区车辆进出、缴费实现了无人值守。出现异常情况,附近的秩序员能接到通知迅速赶来处理。此外,园区的11个配电房、4个水泵房全部无人化监控。基本运行数据、温度、湿度等出现异常都能第一时间预警。“水电费没了,手机上会提醒我们。”园区企业、武汉精臣智慧标识科技有限公司品牌负责人吴桢打开园区自有APP“园区通”表示,线上能报修设备设施、预定会议室,甚至下单预定园区的广告位等。不用跑来跑去,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机率大大降低。据介绍,按照正常情况,该园区运营人员需要300多人。通过数字化建设,目前运营人员压缩了三分之一。产品和数据备份“软硬兼施”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打伞干活”?园区企业也有科技妙招。“文件、资料上传云端,能上尽上,成为不少企业共识。”吴桢说。精臣公司的便携式打印机市场份额在细分领域领先,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不同国家的防疫要求,企业将大量货品提前发送到亚马逊等既定市场的国外仓库,就近发货,最大化减少疫情影响。在园区内,还有一栋年纳税过亿元的游戏企业大厦,聚集了大量数字经济和创意产业人才。游戏企业等往往对电脑等设备配置要求较高,储存的工作素材量大。一旦因为疫情等原因到不了办公室,岂不令人抓狂?“130多套高性能备用设备在仓库静候。”武汉掌游科技有限公司外联经理徐桢说,这些准备工作让大家拎起设备就能异地办公。员工能在外地远程控制办公室电脑,连接企业服务器丝毫不影响正常工作。此外,去年疫后,企业发展依然稳中向好,如今还增加了办公面积,降低人员密集度,改善了办公环境。“机器能做的事儿就别让人干。”武汉乐谷在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定坤则直言。自去年疫后,企业完善了应急响应机制,开发了内部工作任务流管理系统。基于该系统,需要多人协作的事项,能自动分配并转交任务流程。居家办公乃至身处任何地方,都不会影响工作进度。“我们还开发了外卖共同点单、员工拼车等多个小应用。大家见面交流少了,办事效率却提高了。”邓定坤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