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奔腾向东。流经武汉,从湘口到沌口,绵延72公里,形成了一个“S”形大湾。
被誉为中国车谷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武汉经开区),就在这个江湾的怀抱之中。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殷殷嘱托沿江城市“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牢记嘱托,武汉经开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地处沿江开发腹地的智慧生态城,9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三分之二是生态绿地,其余三分之一不引进工业项目,全部布局现代服务业、下一代汽车、数字经济,打造产业集聚高地、人才和创新要素集聚热土,建设宜居宜业的科技生态新城。
初夏时节,驱车于此,但见长江之畔,一座充满未来感的“智慧之城”跃然而出。龙灵山景区里,自动驾驶汽车穿梭运行,带来最新科技体验;“春笋”科技园区内,智能网联汽车头部企业竞相入驻,数字新地标雏形初现;经开大道两旁,路特斯科技全球总部、融创文旅产城总部等加快建设,一条“总部经济”大道正在形成。
“我们将继续坚守‘生态优先’发展战略,以产业转型、产城融合为抓手,以打造代表武汉未来的山水宜居休闲城、创新活力新都市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引进新兴产业、打造智慧城市为特点,集聚高端人才和新兴业态,推动‘中国车谷’转型升级,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武汉经开区智慧生态城办公室副主任王丰说。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加速扩容
打造未来智慧城市样板
因车而生、因车而兴。作为我国三大轿车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面对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武汉经开区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要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应用示范,打造创新平台,培育产业生态。
坐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的智慧生态城,由此成为武汉未来数字化治理以及智慧都市的试验区。
2019年9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经过两年建设,如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区,106公里测试道路完成车路协同智能化改造,全面覆盖5G信号、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路侧感知设备和车路通讯系统等相关智能基础设施,具备高等级自动驾驶测试运行条件,车路协同技术应用领跑全国。
目前,示范区正加速扩容,今年将以武汉经开区全域为基础,推动更大范围的开放测试运营。同时,加快建设占地1300余亩、全球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力争年底投入使用,满足车企产品开发和功能测试需求。“同步还将建设一条4.3公里的国际二级赛道,引进法国勒芒拉力赛等国际赛事活动,实现赛车运动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功能相互融合。”王丰介绍说。
以示范区为引领,智慧生态城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及智慧城市建设的科研高地,26家领军企业与创新公司在此发起成立“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组建了1个院士工作站、15个联合创新实验室,展开联合创新研发。
一系列规模化、可持续运营的智慧应用加快落地。由东风公司牵头打造的“自动驾驶领航项目”已全面开放试乘运营,53辆Robotaxi穿行大街小巷,市民只需网上预约,即可体验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明年底,还将进一步扩大自动驾驶车队运营规模,并开通至机场、高铁站的运营线路。龙灵山景区建成国内首个自动驾驶主题公园,自动驾驶公交、物流配送、共享出行、智能停车、清洁环卫等7大类型的19辆自动驾驶汽车开放运营。
为推动智慧出行,目前,武汉经开区236台公交车已加装车联网终端,实现基于车联网的信息交互和协同控制。今年8月,首条搭载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公交线路将开通运营,从龙灵山景区到沌口中心城区。下一步,还将为10000台社会车辆加装车联网终端,不断扩大车联网用户规模,改善交通安全,提升出行效率。
5月6日,住建部、工信部印发通知,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6座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其中,以智慧生态城为代表的武汉经开区,成为武汉试点工作的“主阵地”。未来,这里将加快智能化基础设施、新型网络设施、车城融合服务平台建设,开展自动驾驶示范应用、有关标准规范制定等多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数字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智慧赋能引来重大项目
车谷崛起数字经济新地标
在智慧生态城核心区,屹立着5栋科技智能化大楼,远观犹如破土而出的巨型春笋,由此得名“春笋”。
3月31日,作为武汉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的承载地,“春笋”建成开园,当天就迎来7家重点企业签约入驻,均为数字经济企业及配套服务商。其中,武汉球之道科技有限公司为国内球场管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总裁邓赢未表示,将在智慧生态城核心区打造一个3400平方米的智慧球场,引入智能人脸识别、智能视频剪辑、智能视频捕捉、智能灯控等先进技术,打造成地标式网红球馆和湖北省裁判员培训基地。
武汉智慧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运营负责人王明明介绍,“春笋”采用BIM数字化技术建造,5G通信网络覆盖,大楼内规划有无人零售超市、无人打印、共享充电等智能化商业配套,未来还将引入无人驾驶的清扫车、售卖车、快递车等多种自动驾驶车辆和应用场景,打造区域智创集群产业新地标。除首批7家企业外,东风领航、东风悦享、海康智联、元戎启行等自动驾驶头部企业,以及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联合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也将在年内签约入驻。一个数字经济新地标正在崛起。
“春笋”的拔地而起,是智慧生态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车谷“两核两轴”战略核心,近年来,智慧生态城坚持生态优先、智慧赋能、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检验检测、智能家居、高端文化旅游及康养等带动效应强、科技含量高、资金和人才密集型产业,特色产业不断集聚。
在经开大道,路特斯科技全球总部、中建三局绿色装配式建筑、金发科技研发中心、供销e家电子商务平台、融创文旅产城总部、中衡设计集团华中总部、天源环保总部等20多个总部项目加快建设,一条“总部经济”大道雏形初现。武汉新能源汽车工研院、哈工大机器人、中科先进院等科创智慧平台相继落户,科创产业链初具雏形,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原创成果不断涌现。
在沿江区域,融创·首创武汉经开国际智慧生态城聚力打造未来城市亮点区块,奥山冰雪运动旅游小镇、中衡国际设计小镇、武汉爱莎国际学校等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功能配套项目加快建设,以增加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资源供给,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王丰表示,下一步,智慧生态城还依托武汉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加快车联网、车载传感器、芯片、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系统等关键领域产业培育。同时,加快建设智能汽车创新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激光雷达产业园、现代医学产业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为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提供广阔空间。
高端教育医疗项目接踵而至
产城融合按下“快进键”
临空俯瞰,90平方公里的智慧生态城宛如一片扇形树叶——中间蜿蜒的通顺河是其主叶脉,四周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河流湾汊构成了树叶的支叶脉,而点缀其间的绿色葱茏山林则组成叶片。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智慧生态城最宝贵的资源。这里东临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通顺河贯穿其中,川江池、状元湖、官莲湖、硃山湖、牛尾湖等12个湖泊镶嵌其中,大军山、龙灵山、硃山、凤凰山等11座山峰绵延起伏,成为武汉市最大的城市绿肺。
近年来,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均衡发展”理念,智慧生态城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强化城市服务配套和高端特色城市功能,一座生态宜居之城崛起山水之间。
总投资10.6亿元的武汉爱莎国际学校,正加快建设,预计明年9月正式开学。“项目占地170亩,囊括从幼儿园至高中的K-12全流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及外国语学校,规划4000个学位。”武汉爱莎国际学校董事会秘书刘青说,将按国际一流标准建设,致力打造华中地区顶尖国际教育,全面满足武汉外籍人士和高端人才子女教育需求。
高端医疗,是打造宜居之地的重要支撑。在智慧生态城,由武汉经开区和同济医院合作建设的同济国际康复中心项目正加快建设,项目总投资20.5亿元,规划设置普通床位800张,舒缓医疗床位200张,包括国际康复医疗中心、康复培训中心及康复装备研究中心、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及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等。
交通方面,今年底即将建成的武汉轨道交通16号线目前铺轨任务过半,其中连接沌口片区与智慧生态城的区段全长7.5公里,从地下车站逐步过渡到高架上,再从高架“钻”入地下,呈现“上天入地”的效果。随着今年底地铁16号线的开通,武汉所有新城区将实现一趟地铁直达,大幅拉近智慧生态城与主城区的“时空距离”。
此外,长江左岸大道(经开汉南段)、军纱大道南延线等重点路网工程正全力推进,在不远的将来,军山智慧生态城与沌口中心城区将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共同构筑“15分钟生活圈”。
学校、医院、地铁、商业综合体、公园等在武汉经开区智慧生态城规划版图上,一个个重大项目加速落地,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让昔日的偏僻之地,已然成为时尚消费向往之地。今年“五一”假期,全国首个阿狸主题艺术空间登陆融创·首创武汉经开国际智慧生态城,以阿狸乐趣IP为主题的阿狸的童话世界、阿狸呓境、智造未来主题馆等三大场馆迎来全国首秀,吸引了众多年轻市民前来体验、打卡。
坐落于硃山山体公园的奥山冰雪运动旅游小镇,是武汉经开区重点引进的文化旅游项目,有别于常见的景区旅游,在这里,冰和雪将成为核心元素。其中,“冰雪世界”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由三条雪道组成,最长雪道长达400米,垂直落差40米,将为滑雪爱好者带来更多的乐趣。随着2022年冬奥会渐趋临近,冰雪休闲+运动引来“白色经济”跨越式发展,预计未来奥山冰雪运动旅游小镇年接待客流量60万人次。
如今的智慧生态城,碧水蓝天,绿树成荫,宛如生长在绿叶上的城市。越来越多的高端创新人才、企业和产业奔着好山好水而来,一个生机勃勃、宜居宜业的新城正迎面走来,推动中国车谷转型升级,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撰文:孙亚云
吕作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