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从省港航局传来喜讯,今年1月至5月,湖北省港航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1亿元,占全年目标计划的42%,较2020年同期增长172.8%。繁忙的阳逻港,是湖北水运兴旺景象的生动图景。数据显示,今年我省集装箱吞吐量增幅喜人,1月至5月全省完成123.72万标箱,同比增长124.9%,其中武汉港110.44万标箱,占全省集装箱吞吐量的89.3%,同比增幅高达164.1%。湖北水运蓬勃发展,成为我省经济重振先行军。背后,是全省各水运基层党组织不忘初心、奋力拼搏的结果。今年以来,在省港航局党委带领下,全省水运系统聚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迅速传达学习,全面动员部署,强化组织领导,规范制度机制,积极搭建平台,创新学习形式,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以‘红色引擎’引领,让湖北水运绿色发展。”省港航局党委书记、局长王阳红说。党建引领,我省水运投资创纪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港航局深刻把握学习教育目标要求,以“三个到位”为抓手,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学习积极性,激发机关党史学习教育的新活力。精心谋划,组织领导到位。省港航局坚持先学一步,党委第一时间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以及全体党员大会,主要负责人带头为全体干部职工讲党课,局负责人在所在党支部讲党课,各党支部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迅速掀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热潮。丰富载体,活动开展到位。省港航局坚持把学习摆在首位,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党课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把学习党史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积极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局机关以支部为基本单元,开展具有特色的系列活动,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组织党员干部到大悟县中原突围纪念馆、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二七纪念馆、八七会议旧址等开展参观学习。通过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教育、缅怀革命英烈、瞻仰红色旧址等系列活动,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今年以来,省港航局组织党史辅导报告和党课4场,集中学习会4场,观看40余集党史教育视频,1000余人次参加学习,40余人次分享党史学习体会。创新思维,措施落实到位。机关党组立足“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瞄准民生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组织局负责人和各处室负责人深入一线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列出清单11件,按照定领办领导、定工作措施、定检验形式、定责任人和定完成时限的“五定”方式,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到群众心里去,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两不误”“齐推进”。省港航局最新统计显示,五年来,湖北水运投资创历史之最,共完成投资319亿元,年均投资超过60亿元,在长江流域各省内河投资中排名前三,进入全国内河投资第一方阵。总投资33.5亿元的雅口航运枢纽,7月将迎来第一台机组发电。这个我省“十三五”重点工程,设计有44个泄水闸,每个重达138吨,是汉江在建的“最强壮”工程。这是我省汉江梯级开发规划9级中的第7级枢纽,计划2022年建成,届时从雅口至上游崔家营将形成52.7公里千吨级航道,全面提升湖北内河航运能力,扩大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辐射范围。五年来,湖北长江、汉江航道分别跨上万吨级、千吨级。新增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352公里,总里程达到2090公里,位列长江中上游省份第一、全国第二。汉江河口2000吨级航道、香溪河、蕲河、陆水、浠水、溇水等航道建设顺利推进,全省“两横一纵一网四支”的航道网络体系加快形成。不仅发展快,湖北水运还贴上绿色发展的新标签。目前,全省共取缔长江干线各类码头1233个、泊位1405个,清退港口吞吐能力1.58亿吨,腾退岸线长度155公里,复绿面积856万平方米。长江、汉江、清江两岸草绿水碧。省港航局介绍,湖北水运建设围绕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要求,着力构建平安、高效、智能、绿色的现代化航运体系。目前我省共建成216个泊位、214套岸电设施,3796艘100总吨及以上船舶生活污水改造全部完成,全省共设置固定污染物接收设施3724个,移动接收设施144艘(辆)。武汉、宜昌两座水上化学品洗舱站和武汉、十堰两座50吨溢油应急库建成运营,宜昌、鄂州两个LNG码头开工。多式联运助推湖北水运转型升级多式联运,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运输方式之一。研究表明,多式联运能提高运输效率约30%、减少货损货差约10%、降低运输成本20%左右。不仅降本提效作用明显,还是绿色交通发展方向,减少大气污染和碳排放。根据湖北省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我省重点打造多式联运集疏运基础设施,投资1623亿元建设72个“铁水公”重点交通项目,补齐多式联运“连而不畅、邻而不通”等“最后一公里”短板。其中,水运连通工程总投资298亿元,包括汉江蔡甸至兴隆2000吨级航道工程、武汉阳逻港区铁水联运二期等16个项目。根据部署,我省还将推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畅通中部出海通道。同时,推进汉江航道梯级开发枢纽项目建设,提升汉江通航能力。开工唐白河、松西河航道整治,打通水运南北通道。让黄金水道“流金淌银”。未来,一条条精品线路将畅通国内外,成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水铁联运。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铁路通道,打造5条以武汉、宜昌、荆州、黄石、鄂州为节点的水铁联运品牌线路;江海联运。开辟5条以上武汉至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辽宁等国内沿海港口及韩国、日本的近洋航线,将武汉打造成为长江中上游的外贸货物集散基地和集装箱枢纽港;水水直达。开辟和发展3条以上长江中上游、汉江、湘江、洞庭湖区港口至武汉港的集装箱航线,使武汉成为川、渝、陕、豫、湘等地区内外贸集装箱目的地港和中转港;陆水空联运。依托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和武汉天河机场,培育3条以上陆空、空铁联运精品线路。巩固长江三峡库区载货汽车滚装运输,培育3条以上水陆滚装联运精品线路。到2023年底,湖北将开通至国内及欧洲、东盟、东南亚等地20条以上多式联运精品线路。其中,中欧班列(武汉)开行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400班列以上。先天有优势,发展有势头。湖北,全国多式联运示范试点最多的省份。湖北已有武汉阳逻港、黄石新港、鄂州三江港、宜昌白洋港、武汉金融控股集团等五个项目入列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数量居全国第一。目前,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项目已通过国家验收,黄石棋盘洲港项目即将接受国家验收。根据计划,未来三年我省还将争创7个国家级、12个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亮点频发、多点沸腾。2020年,湖北成为全国交通强国试点省份,正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等6个方面先行先试。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一个推进我省港航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建设热潮,将在荆楚大地上迅速展开。让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湖北竞争力,为湖北率先实现中部绿色崛起提供交通硬支撑。撰文:陈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