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穿一江过六湖地铁“暖心线”文艺范十足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成龙 张倩倩

通讯员 产启斗

“快,帮我拍几张照片,我要发朋友圈。”1月2日中午12时30分许,武汉市民刘玲刚走进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省农科院站候车大厅,就被优美的壁画环绕,犹如钻进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幻的森林。她赶紧把手机递给男友,一路小跑到壁画前,兴奋地摆好姿势。8号线二期贯穿了东湖风景区、水果湖、街道口商圈及南湖大型居住区,沿线串起东湖风景区、湖北日报社、省博物馆、省美术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风景名胜、文化场所和知名高校,是一条饱含文化韵味和文旅气息的地铁线。1月2日开通首日,这条地铁线引来不少市民“打卡”,被市民们亲切地称为“暖心线”。特色站点引市民争相“打卡”1月2日一大早,武汉地铁志愿者、退休老人文昌植就赶到洪山站服务。从2012年2号线开通当日起至今,文昌植在武汉地铁服务时长已超过5300小时。“我见证了武汉地铁的迅猛发展,也见证了地铁开通带来市民幸福指数的提高。”“生态环保、科技感是8号线的特色。”文昌植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洪山路站,来往的乘客兴高采烈,他们看到头顶上落樱飞舞的图案,纷纷感叹“太美”。挖掘并体现沿线站点的“文艺气质”,是8号线二期的设计特色之一。在省农科院站,圆形站厅正中,一棵通体由线型灯管组成的“大树”夺目耀眼,其身后,由马赛克浮雕展现的四季森林巨幅艺术墙清新唯美。整个站厅凸显植物与科技两大要素,紧扣省农科院风格。在省博湖北日报站的“艺术橱窗”,一览极具荆楚特色的文物浮雕,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等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逐一呈现。在洪山路站,观赏全国最大的地铁站手绘艺术墙。在街道口站,体验这片曾以电脑著称的街区的“城市掠影”,穿越于街道口的昨天、今天与未来。武汉市民王娟娟提前做好了功课,专门赶在线路开通首日,从省博湖北日报站坐到省农科院站,逐一打卡“网红”车站。车站美得能打卡,车厢内也充满温馨细节。“这个车厢怎么有5个车门,比我以前乘坐的其他地铁线路,多一个车门?”从洪山路车站上车后,有细心的乘客发出疑问。地铁工作人员解释,增设一个车门,是为了在客流高峰时,更好地方便乘客上下列车。在车厢的一角,有专为停放轮椅设计的区域,该区域配有固定装置,只需像系安全带一样轻轻一“扣”,轮椅即可固定在车厢中。在车厢外的站台上,规范设置有盲道。让出行更加便捷伴随着8号线二期的开通,市民体会到的不仅是美景,更是不断扩大的生活半径,以及不断压缩的出行耗时。“这条地铁线,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从中南医院站登上地铁8号线,武汉市民张飞宇忍不住啧啧称赞。张飞宇家住大东门,亲戚住在马房山,有时需要到江夏区办事。他说,以前靠公交出行,到亲戚家得1个多小时,如今开通了8号线二期,路上只用耗费半个多小时。“到江夏区办事,也方便多了。”徐女士家住汉口后湖,工作地点在武昌区东湖路。以前,也能坐地铁到单位上班,但下地铁后仍有两站路的距离,“走路有点远,转公交的话,坐车时间还没等车时间长。”如今,8号线二期把地铁站的一个出口直接设到公司旁边,下地铁后步行5分钟左右就能到单位。“随着武汉地铁线网越织越密,我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家住中南医院站附近的陆先生,特意来“尝鲜”乘坐,帮儿子探路。一路上,他用微信向家人“直播”新线情况,计算从家里到街道口的时间。“终于改变出门先坐公交的历史了。”陆先生说,以前到汉口,先坐公交到地铁站,现在出门就可以“地天通行”,畅通无阻。下午2点左右,南湖雅园小区居民严文瑾从文治街站上车,准备乘坐8号线换乘4号线,前往武汉火车站。她有些激动。“以前从南湖开车去,遇到堵车,可能要近1个小时,现在40多分钟,真是太方便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