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九”驱寒,中医有方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胡蔓

通讯员 胡梦 黎婉婷

楚天名医大讲堂名医档案甘爱萍湖北中医名师,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2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老年病科学术带头人、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湖北省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治疗脾胃病、老年病,亚健康及虚弱体质的调理。“三九”已至,冷空气一波刚走一波即将又来,面对逼人的寒冬,我们应该如何调养驱“寒”?这期“楚天名医大讲堂”,邀请中医甘爱萍教授给大家讲讲驱寒养生的知识。什么是寒气?甘爱萍介绍,中医里有六淫邪气,分别为风、寒、暑、湿、燥、火。冬天是寒气当立,寒气分为外寒和内寒。外寒就是我们感受的外感的风寒,比如说穿得单薄,就容易感受到寒气。如果冬天饮食生冷,寒从内生,那么也会伤脾胃。再一种就是内寒,这指的是人体本身体质比较虚弱,阳虚的体质容易引起内生的寒邪。那么,体内的寒气从哪儿来?第一种是熬出来的内寒。白天属阳,阳主动;夜晚属阴,阴主静,在中医看来在主静的时候人应该休息。熬夜损伤阳气,导致人体气血阴阳失衡,长此以往,阴盛则阳虚,阳虚则寒。第二种是吃出来的内寒。一到夏天,有的人喜欢吃雪糕、冰棍、冷饮,更有甚者,早上起来喝一大杯冰水,饭后立即吃冰水果,这样饮食生冷也会损伤脾胃,长期而为,内寒就吃出来了。此外,懒也生内寒。动为阳,静为阴,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常运动,气血才能不淤不堵。许多人习惯在家歇着,出门坐车,上班一坐也是一整天,长此以往,气血运行就弱,体力就会下降,内脏功能减弱,则寒从内生。不容忽视的是,虚也生内寒。内脏一虚,功能与活力下降,内寒就会丛生。现在,人们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对身体正能量消耗更大。如果还不注意养生,耗的部分远远大于养的部分,就会导致内脏功能虚弱。内脏一旦运转慢,就会滋生出内寒了。体内寒气爱惹事家住鄂州的56岁刘女士,最近老是脖子疼,医生检查后得知,寒气在作祟。其实,体内寒气是会影响体质的。寒伤阳气,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诱发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此外,寒性凝滞,就像寒冬水会结冰一样,血脉受到寒气的侵袭也会凝滞不通,引起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脖子痛、肩背痛等。所以,以痛为特征的疾病都与寒气有关。此外,还有寒性收引,这就像物质都会热胀冷缩一样,人的筋脉遇寒气也会收缩。外表的筋脉收缩,表现为大小腿转筋、静脉曲张;痉挛则表现为冠心病、心绞痛;细小的血管收缩可引起冠脉症候群或者中风。谨防走入误区有些人冬季很怕冷,为了防寒,晚上会穿着厚睡衣和袜子睡觉。其实,冬季穿厚衣、袜子睡觉不利于身体健康。穿厚衣服睡觉,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汗液蒸发,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即使盖上较厚的被子也会感到寒冷。还有人认为,用很热的水泡脚驱寒,其实不然。首先,水温高容易被烫伤;其次,水温太高会让人出汗,当身体热起来后又遇冷就容易引发感冒或风湿等。值得一提的是,脚上的皮肤相对比较脆弱,千万不要用力去搓,以为搓出一层皮就干净了,其实是误解,这是在损害脚的保护层,反而不利健康。驱寒有四宝甘爱萍介绍,拔火罐是目前大家比较推崇的一种保健方法。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加热、抽吸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吸附的局部皮肤充血甚至淤血,以达到逐寒祛湿、疏通经络、通畅气血、消肿止痛的目的,主要以背部拔罐为主。有的人认为拔火罐后皮肤上面的印记越深,体内的寒气或者湿气就拔出来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误区。拔火罐有淤血,是因为经过负压以后皮肤当中的毛细血管破裂造成,有的人皮肤比较薄,毛细血管比较脆弱,所以拔火罐之后印记就比较深,呈紫色或黑色。如果人体的脂肪比较厚,毛细血管的条件比较好,那么印记就会比较浅,所以,拔火罐不是罐印越深寒气越重。甘爱萍提醒,拔火罐要在正规机构进行,且拔罐时间不宜过长,拔完4小时内不宜洗澡;不吃寒凉食物;不吹空调。有心脏病、各种传染病的人,以及体质特别虚弱的老年人最好慎用拔火罐;孕妇不能拔火罐,月经期如果有痛经可以适当拔火罐;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刺血拔罐,否则皮肤不容易愈合,容易并发其他炎症。此外,当归羊肉汤也驱寒。该汤出自中医精典《金匮要略》,属于药食两用,特别适用于体质虚寒的人群日常调理食用。食用当归羊肉汤要注意,平时怕热、容易上火、口腔溃疡、手足心热的人以及虚火旺盛、感冒、发热、咽喉疼痛、腹泻初愈、痰火较重者,不宜食用。喝姜茶是驱寒良方。生姜可以暖胃散寒、止痛,同时还有温阳的作用,因此姜茶混合到一起,可以起到温经散寒、止疼的作用。一些女性朋友出现痛经的时候,喝点姜茶,或者是外出着凉了,进屋之后喝一杯姜茶可以驱寒。在医学上,隔姜灸、甘氏膏方等也都是驱寒之法。不过,这些方法虽有益健康,但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