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芳
小时候,家里有个小小的姜黄色土陶坛子,由母亲一手掌管,其他人轻易不让碰。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就会神秘地从陶坛子里挖出一小勺浓白细腻的猪油炒菜或者下面条。每次母亲用猪油在厨房烹饪时的香气,我都恨不得狠狠地嗅上几口。而今,每每忆起母亲,仿佛鼻翼又闻到猪油特有的醇厚滋味,那是不能忘怀的关于母爱与厨房的绵长记忆。
有人说,那是一罐热量满满的猪油。确实,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猪油是案头的白月光,绵软滑嫩的猪油深深地滋润了我们的童年。年事渐长之后,渐渐悟到让人记忆深刻的美食从来都是质朴且没有技术含量的。而猪油的点石成金之力,源于那个年代物资的稀缺,也源于岁月积淀后的情怀。
在众多食用油中,猪油的香味和滑润感是素油无法替代的。日常最朴素的食材,一勺猪油就是点睛之笔。诸如米饭、面条、馄饨、蔬菜等,都能因猪油的加持而变得丰腴醇香。只要加一勺猪油,原本平凡无奇的食物,就能产生神奇的魔法,就能被点化得香气四溢。
比如炒青菜,无需高超技艺,洗一把最家常的空心菜,把锅烧热后下猪油爆炒,不仅菜的口感更绵软,顷刻间普通的菜叶都似乎带上肉的余香。而记忆中母亲在炒菜的时候,总是用一块豆腐大小的肥肉就着热锅往锅上抹一圈,留下猪油渍,让青菜蹭上一些肉味,抹完后将肥肉放在灶头上的一只小碗里,等下次做菜的时候再用,直到那一小块肥肉磨得精光后油渍殆尽。
而我对于猪油的热爱,和许多老一辈的人一样,来自小时候吃的那碗猪油炒饭,在穷困的年代里,那是我们的山珍海味。
可能是小时候在农村挨过饿的原因,在我肚子饿了的时候,吃多少东西都不能让我的大脑发出“已饱”的信号,唯有那一碗油汪汪的猪油炒饭,能够迅速填饱我的肚子。在无数个深夜苦读的夜晚,一碗朴素敦实的猪油炒饭令我心驰神往。
猪油炒饭,涵盖了开门七件事中最为基本的四件:柴、米、油、盐。母亲做的猪油炒饭格外简单而醇香:清油在锅中烧热后,将晚上没有吃完的剩饭倒进去翻炒,七成熟后再加入一勺猪油与少许食盐、葱花,一碗油亮香喷的猪油炒饭就热腾腾地放在我的面前。饭香和葱花、猪油的香味合在一起所散发的那种香味是如今在外面饭馆无论吃多少美味佳肴也感受不到的。母亲有时还会在炒饭里加上她自己腌制的腌菜,若遇上家里的母鸡给力多下了几只鸡蛋,母亲就会在香喷喷的猪油炒饭里加上一个鸡蛋。扒松后,炒饭便变成了黄澄澄的鸡蛋饭,粒粒金包银的精致模样,晶莹剔透。对于这样的美食母亲从来舍不得吃,每每都是我们姐弟各分一碗美美地狼吞完。
母亲在熬猪油的时候,我们姐弟俩就像小狗般守在锅边,看着白花花的肥肉慢慢挤出所有的油分,再凋零成一小团黄褐色的猪油渣。母亲把猪油渣捞出来盛在碗里,撒上少许盐花,我们迫不及待地拈起一粒放进嘴里,咬碎油渣后,深藏在里面的猪油在嘴里溢出,顺着喉咙滑下去,干涸已久的肠胃顷刻间被欢快地滋润了。
母亲是勤劳又能干的。至今冬夜里有关温暖的记忆里还有小时候母亲包的手工馄饨,肉馅小而咸香,半透明的皮,碗里加一勺猪油,那一粒粒馄饨就是至美之味,清汤里漂着葱花,闪着油光,汤未进嘴,香气已经抵达脑仁,别有一番勾魂的力量。
猪油曾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那么令人向往的角色,然而在追求健康饮食的今天,高脂高热量的猪油渐渐远离了我们的餐桌,就如同那过去的生活远离了我们。
对猪油炒饭垂涎欲滴的岁月早已远去,猪油,于我而言,一直都是唤醒味蕾的制胜法宝,它是曾经幸福的缩影,是清贫岁月里丰腴醇香的另一种乡愁。它不仅是简单的食用油,还时常让我想起有母亲陪伴的幸福时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