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 王昕 李柳
苍苍莽莽,群峰叠翠。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建始县,自古便有“楚蜀咽喉”之称。重山阻隔,坡陡路险,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2017年起,省公安厅作为建始县定点扶贫工作的牵头单位,联合长航局、华电湖北公司、省农发行和武昌理工学院等4家单位,定点帮扶团碑村、小坪村、大牌村、雪岩顶村4个贫困村,一场“把穷人当亲人、把建始当故乡、把扶贫当事业”的脱贫攻坚战在武陵深山打响。经过4年多持续奋斗,4个贫困村7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2837名脱贫群众笑逐颜开。昔日穷山沟,大步奔小康。党建引领谋划“金点子”“国家级森林乡村、省级生态村、恩施州美丽乡村、建始县‘四好农村路’示范村”……这些荣誉称号彰显了茅田乡雪岩顶村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我们建设发展的金点子,都是村党支部一班人琢磨出来的!”提到村干部,77岁的李常成老人伸出大拇指。雪岩顶村地广、人稀、路险,靠什么把506名村民凝聚在一起?富不富看支部,强不强看“头羊”!扶贫队与村“两委”迅速达成共识。驻村伊始,长航局扶贫队就启动“雪岩顶上党旗红”党建工程。他们增强农民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张贴“共产党员户”党旗标识,要求农民党员在思想觉悟、乡风文明中率先垂范,在村级事务和发展经济中建言献策,在脱贫攻坚和创业致富中创先争优。前不久,农民党员高耀权被评选为“六员标兵”(党的声音传递员、脱贫攻坚战斗员、产业发展示范员、乡风文明倡导员、大小事务监督员、邻里纠纷调解员)。这是他连续两年获此殊荣,村党支部每年都要组织这项评选活动。“脱贫攻坚任务这么重,光靠扶贫队和村‘两委’几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农民党员成为脱贫攻坚的‘造血干细胞’!”长航局扶贫队驻村第一书记彭琤深有感触。定点扶贫以来,省公安厅引导成员单位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转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4个驻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凝心聚力作用,吹响了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和冲锋号,切实当好宣传队、工作队和战斗队,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又快又好持续推进。特别是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和罕见特大暴雨灾害中,他们带领村民圆满完成疫后重启和灾后重建工作。与此同时,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还与村干部结对,帮助提升村“两委”的工作能力,积极培养预备党员和后备干部,4个定点帮扶村共吸纳新入党党员7名,发展村后备干部10名,为村支“两委”提供了新鲜血液和后备军,切实打造了一支“撤不走的工作队”。完善设施保障“钱袋子”“当年我们学院领导第一次来村里时,连车都开不进来,只好停在村外好远的地方,步行从坑洼不平的泥泞土路走进来!”站在如今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上,武昌理工学院扶贫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陈登感慨万千。定点扶贫以来,聚焦村民关注的短板和难点,4家成员单位持续投入财力与物力,帮助完善交通、电力、饮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切实解决了村民出行、用电、通信和饮水等生产生活困难。 “要致富先修路”。成员单位把修路作为头等大事,捐资430多万元、争取经费1150多万元,累计新建村级公路102公里。其中长航局争取建设资金833万元,8条组级路全部硬化,全村形成38公里的循环路网。如今,4个定点村均实现了水泥道路“组组通,户户连”。“真没想到,我们山区农民也能用上自来水!”站在海拔1600米的雪岩顶,记者听到了当地农户的欣喜和感慨。由于地处高山地区,4个定点扶贫村不同程度缺水。扶贫队同时推进“一管清水进农家”工程,他们累计投入经费210多万元,新建大中型水蓄水池104口,铺设自来水供水管网15公里。“现在我们不为水发愁了,吃水、洗澡、浇庄稼、养牲畜、办企业——真是水到渠成!”村支书李贤江喜不自禁。如今的村庄,家家有宽带,户户有手机,电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一些村民和村集体还做起了电商。这是成员单位投入经费650多万元,大力完善电力通信设施带来的喜人景象。其中华电湖北公司引资600万元,对全村高压线路进行了整体改造。“农民家也养花种草,房前屋后干干净净,新农村真有新样子!”武汉游客李先生由衷赞叹。“安居”才能“乐业”。成员单位着力建设美丽乡村,累计投入经费252万元,新建村委会办公楼、文化广场和卫生室,安装路灯378盏,建设花坛72个,配置垃圾箱105个,修建公厕2座,帮助76户贫困户改建土厕。“天蓝、山青、水绿、地净、人和”,现今,四个定点扶贫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民的幸福指数。产业扶贫抓牢“牛鼻子”“扶贫固然要输血,但关键在造血。”建始原属国家级贫困县,地理位置偏远,土地稀少贫瘠,发展产业极为困难。“组织村民干啥好挣钱?”这是4支扶贫工作队当初着急头疼的事。“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就比困难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是富硒大县,森林覆盖率近70%,绿色、富硒是我们发展高山种植养殖的独特优势!”州人大副主任、县委书记向红林一语点破扶贫队员。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指导下,4个扶贫工作队紧紧抓牢产业扶贫“牛鼻子”,积极探索推行“五个一”模式(即选准一项主导产业、打造一个龙头、设立一笔扶持资金、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套服务体系),围绕蔬菜、水果、茶叶、烟叶、中药材、畜牧业和旅游休闲等七大特色产业,按照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模式,因地制宜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定点扶贫以来,成员单位组织驻村种植茶叶、药材、烟叶、青脆李、甜柿子、猕猴桃和关口葡萄等经济作物2300多亩,养殖良种牛、跑山羊、生态黑猪和青脚麻鸡等牲畜8200多只(头)。去年,定点扶贫的小坪村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9500元。截至目前,成员单位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9家,开设农家乐78家,成立村集体经营公司4家,每个村集体年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我们捐资65万新建的村办茶厂即将开业,今后每年将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入!”华电湖北公司驻村第一书记张仕来信心满满。去年4月,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省公安厅警务保障及时组织成员单位和公安厅直系统开展消费扶贫,一次认购建始茶叶7000多斤,及时缓解了当地茶农、茶企的燃眉之急,省公安厅挂职副县长赖栋才通过央省媒体两次直播带货。定点扶贫以来,公安厅直单位及4家成员单位累计消费扶贫2200多万元。马坡茶、猕猴桃、甜柿子和富硒大米,以及猪、牛、羊、鸡等农畜产品,纷纷从深山老林走进成员单位的超市、食堂和餐桌,其中仅华电湖北公司就累计认购860多万元。志智双扶充实“脑瓜子”“我想养猪,但又怕猪生病。”“我也想开农家乐,但我做菜不在行。”“我想种些甜柿子、猕猴桃,但我没技术。”当地村民勤劳质朴、脱贫心切,扶贫工作队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既给鱼,又授渔。4个扶贫工作队注重智志双扶,通过组织“脱贫先锋、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扶思想长志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教知识传技术,引导贫困农户提升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技能。“技能培训强本领、就业帮扶稳‘饭碗’、捐资助学‘拔穷根’,这是我们每个扶贫队的三板斧!”省农发行扶贫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王文成说。4个扶贫工作队拿出专门的精力和财力,不定期组织烹饪、防疫、防病等种经营与种养技术培训,效解决了部分农民“想致富,无技术”的难题。同时,他们还为贫困户“找饭碗”,为有务工意愿的贫困户定向投放务工岗位,华电湖北公司优先招录贫困户大学毕业生。定点扶贫的团碑村,仅去年就输出劳务人员260人。为彻底斩断代际贫困链,成员单位特别注重教育扶贫。“知识必将改变命运,教育终会照亮人生。教育扶贫可以彻底斩断代际贫困链,这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头等大事!”华电湖北公司副总经理熊中奥对此坚定不移。定点扶贫以来,华电湖北公司建立“关爱助学基金”,已捐资近30万元,资助了39名学生;长航局捐赠价值2万元的教学用具,招录34名高中、中职贫困生到体系院校就读,实行学费、住宿费等“六全免”政策,学成毕业后全部安排就业;武昌理工学院成立大学生实践基地,每年寒暑假定期征召大学生定点支教团碑村。这些从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今后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一线感悟拉紧思想“防滑链”赖栋才(省公安厅下派建始挂职副县长)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建始县原属国家级贫困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定点扶贫单位的齐抓共管下,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乡村振兴拉开帷幕。党中央决定,对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设立5年的过渡期。摘掉“贫困帽”,不等于船到码头车到站,乡村振兴可谓任重而道远。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单位要拉紧思想“防滑链”,始终把定点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矢志不渝地做到“四个不摘”,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再接再厉推进乡村振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扶贫单位一如既往地真帮实扶,广大干部群众上下一心、久久为功,不歇气、不松劲、不停步,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美好愿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