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资金给予支持,平台给予指导扶持,公司在业务洽谈、拓展市场上也更有底气!”谈及公司成功实现“小进规”,宜昌瑞展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薛迪豹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小进规”是指小微工业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上企业指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元的工业法人企业。宜昌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发展,为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后劲和坚实支撑。
工业强,中小企业必定要强。2018年至2020年11月底,我市共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80家,一家又一家的中小企业在宜昌这片“沃土”上实现茁壮成长。
用好用足惠企政策
“相关部门多次提供上门服务,使公司很快达到复工复产标准,企业产能有序恢复,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因为疫情导致的损失。”今年3月,宜昌长江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行政部经理杜心华满怀感激地说。
企业融资、降本减负、产业转型升级,是不少大型企业发展面前的“拦路虎”,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良性互动,才能实现“众星拱月”、交相辉映。加快中小企业培育和健康发展,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出台一揽子政策:《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企业“进规”工作的意见》……同时,我市紧抓党中央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机遇,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一揽子“硬核”举措,加快中小企业疫后重振。
相关文件出台后,我市迅速向中小微企业开展全面宣传、解读减税降费、降成本的各类政策,扩大政策知晓面,增强企业获得感,有效地指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和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为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症结”开出良方,我市不断提升进规企业质量,突出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加强对进规企业培育库中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政策支持,激发企业进规积极性,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申报“进规”企业一对一服务,强化“进规”申报的指导与培训。
扶持企业“进规”,我市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进规”发展的意见》指出,对首次“进规”的工业企业,给予企业一次性经济发展奖励10万元;对超额完成年度“进规”目标的县市区,超出部分按5万元/家的标准给予奖励。
1390万元,这是今年我市兑现的进规奖励资金。强化政策引导,落实市县两级对新进规企业的奖补政策,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和“一网办理”,简化程序、精减事项、减少收费、提高效率,规范中间环节和中介组织行为,让中小微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做精做优企业服务
一款市场叫好的产品,可以支撑一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9年4月,位于枝江市董市镇姚家港工业园的宜昌瑞赛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北三迪环保新材有限公司、枝江桑德润清水务有限公司等36家企业一同进入“进规”培育库。
岁月的沉淀,留下成长的足迹。由宜昌瑞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研发的产品,在取得市场消费者认可的同时,也推动企业朝着“小进规”迈出坚实步伐。今年,宜昌瑞赛科技有限公司获得“高质量成长企业”荣誉称号。
数据显示,近3年以来,我市共建立培育企业库590家。在这背后,离不开“双千”服务平台的支持。
将“进规”培育企业纳入各部门服务对象库,县市区比照市级“双千”服务,分别建立“双百”服务平台,并利用平台分别建立“进规”培育企业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确保每个培育企业都有县级领导对接,定期联系走访企业,并协调相关部门积极服务培育库内的企业,一家家企业顺利“进规”。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为帮助中小微企业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和水平,我市每年投入20万元聘请专家团队对全市培育库内企业进行管理咨询辅导。目前,全市已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近200家,形成了为企业提供财税服务、法律服务、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管理咨询、信息化等服务的服务联盟。
配齐配强资源要素
危机,也是机遇。
疫情发生以来,因医疗器械的需要,位于猇亭区的规上工业企业——力佳科技公司锂电池的需求量不断增多。“针对规上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多重困难,相关责任单位及时协调人员返岗复工,公司在3月底基本恢复产能。”力佳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专门研发生产锂电池的科技创新企业,公司现正为国内外客户订单加紧生产。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合力解决中小企业招工难题,我市梳理整合中小企业招聘信息,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指导企业在省公共招聘网注册并发布招聘信息,同步整合职能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在宜院校的优势资源,建立服务企业用工联盟,首批195家单位正式签约入盟。此外,市、区两级就业部门为中小企业指派招工专员,采取“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方式,帮助企业研究制定有效措施。
金融稳,经济稳。为解决企业“成长中的烦恼”,我市深入推进产融合作试点,强化银企对接合作,并进一步拓宽融资途径,积极搭建网上金融服务大厅,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探索“互联网+”金融产品,有效降低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我市不断优化要素保障服务。以提高中小企业用户办电效率为重点,主动优化调整电力报装服务体系,创新推行“互联网+办电”等措施,积极为中小企业开展用电诊断服务工作,组织100多家企业申报全省电力市场化交易。
此外,全市将水、电、气服务事项纳入投资项目“一窗”综合服务内容,实行投资项目审批事项“一窗申报、数据流转、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利用信息化手段“减资料、压环节、提效能、强监管”,创优要素营商环境。
推动“小进规”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宜昌做好经济发展工作的必经之路。在政策引导与平台推动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砥砺前行,加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肖行 田豆豆
通讯员 毛羽 赵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