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把研究做在宜昌高质量发展的大地上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三峡日报

7月18日,由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伟军作为首席专家的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三峡大学举行。该项目将从长江三峡地域历史变迁中的“地理——交通”联系、“社会——文化”联系、“经济——生态”联系入手,对构建带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及其中各要素的耦合优化进行研究,以打造区域高质量生态经济体系。

这是该校借助自身优势,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生动写照。

近年来,该校秉承“服务行业

服务地方”的“双服务”理念,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人才、国内外学术交流等综合优势,以及地处三峡的区位优势,持续关注社会热点,深入基层做研究,为地方发展积极建言献策,高水平高质量服务区域发展。

“顶天立地”做研究

帮助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构建精益生产体系;承担了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十三五”规划;协助湖北交投公司完成宜昌白洋港物流园的可行性研究……近年来,三峡大学经管学院积极为宜昌本地大中型企业进行管理诊断,帮助其找准发展航向,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既为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把脉问诊,也为宏观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三峡大学经管学院受相关部门委托,先后参与编制《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宜昌市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宜昌市“十三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宜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宜昌市会展业发展规划》《宜昌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万里茶道茶源地遗产综合研究》《宜昌市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

三峡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田野说:“学术研究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立地则是深入基层、关注社会。因此,我们既重视‘高大上’的科研理论,也注重服务社会、服务企业。”

高端智库助发展

“建议加快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实施步伐,完善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制度,加大库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移民社会保障体系……”

2010年,该学院的水库移民研究团队经过历时半年的实地调研,对三峡移民总体安置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关于建立三峡后续工作时期宜昌市三峡移民安稳致富长效机制政策建议》,提出了建立与完善移民培训与就业促进机制,为移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方面的政策建议。相关部门在制定“十二五”时期促进宜昌市移民安置致富的主要对策时,采纳了成果中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三峡大学建立高端智库,主动捕捉经济社会中发展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原创性研究,向有关负责部门建言献策。

2019年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宜昌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三峡大学,共同组建了与省政府研究室协同的特色新型智库——三峡智库。

三峡智库成立后,经管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宜昌、面向全省,乃至全国,以战略性、前瞻性的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在长江生态保护等方面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

同时,三峡大学与宜昌自贸片区管委会成立“宜昌自贸区研究院”,在近一年时间内开展了宜昌自贸片区产业发展规划3年行动计划、自贸片区发展研究、研究院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为宜昌自贸片区更好地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知行合一育人才

经管学院在做研究的同时,十分注重人才培养。

多年来,该学院组织博士教授针对区域发展、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从2014年至2019年连续将研究报告编辑成《宜昌发展研究报告》。在这其中,一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

今年,面对突发疫情,经管学院又启动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项目研究,组织6位博士教授针对病毒传染的社会应急管理机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其破坏性控制与恢复重建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在实践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该学院共有100余位博士、教授,并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5个硕士点。

同时,该学院还认真研究区域企业与干部教育中的经济管理类培训需求,高质量地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和地方干部,源源不断地为地方发展输送人才。

“我们将继续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走出象牙塔,从现实中找问题,从实践中寻答案,从创新中求突破,把论文写在广袤大地上,把研究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田野表示。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陈曦

见习记者 汪欣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