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与时间赛跑用奋斗发声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三峡日报

在7月15日举行的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体会议上,7位有关负责同志,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围绕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提升市域治理水平,加快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一高双争三决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了大会发言。本报摘要刊登如下。

对标一流优化营商环境

先行先试促进转型升级

市政府副市长、宜昌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汪元程

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党工委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坚持对标一流、先行先试,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力推动疫后经济重振和产业转型升级。1至6月,全区经济逐步回暖、主要指标降幅收窄,“小进限”在全市率先破零,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市前列,宜昌综保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

找准切入点,推进经济快速复苏。加快推深做实“六多合一”改革,着力营造尊商重商的营商环境。全力推动“多规合一”平台试点应用。推行医疗器械“承诺即投产”,企业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变更和医疗器械备案平均耗时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2小时。大力开展以“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促复苏”为主题的“双千”服务,建立“县级领导+区直部门”包保机制,在全市率先实现规上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复工率、整体人员到岗率“两个100%”。全面落实稳产稳企稳业政策,减免各项税收5.49亿元。

抓住关键点,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企业开办“零审批”,探索“立等可取、一站办结”、商事登记确认制、简易注销试点、“一照通”改革,发出全省首张承诺制“一照通”营业执照。推进行政审批“零见面”,深化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网办率达100%、即办率90%。推进政务服务“零费用”,上半年仅区域评估就为企业节约成本600多万元。推进服务企业“零距离”,开展项目现场拉练,以企业和项目需求为导向,探索实施报建项目告知提示制度和现场认领等改革。1至6月新签约产业项目45个,协议投资额68.77亿元。

聚力突破点,提升外向经济水平。以宜昌综保区、宜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为新契机,深入推进以贸易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放大用好综保区政策红利,出台《宜昌综合保税区招商引资扶持办法》等,宜昌综保区首批15个项目集中入驻。面向市场主体开展营商环境痛点难点问题有奖征集活动。组建专班化解疫情给外贸带来的负面影响,全区39家重点外贸企业中有12家进出口总额同比正增长,为稳住外贸基本盘提振了信心。

项目攻坚再聚力

砥砺前行争一流

宜都市委书记

谭建国

宜都市委按照“四个勇当”目标要求,以项目建设稳固经济发展基本盘,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疫后重振经济发展战,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由负转正,经济运行总体平稳。1至6月,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亿元,总额位居宜昌第一。

坚决打赢阻击战。坚持早研判、早部署、早落实,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防控工作体系和包保责任体系。组建“1+1+N+K”常态化防控工作队伍,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

精准服务抓复产。全力护航复工复产,疫情期间保障17家“停不得”企业、5000余名员工规范有序生产。3月中旬全市261家规模工业企业和211家限上商贸企业全部复工。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双千”服务,近千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做好“省30条”“宜昌市25条”政策配套服务,打造“六多合一”品牌。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截至目前,累计减免税费3.32亿元。

转型发展增后劲。加快推进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目前入园重点项目35个,总投资过370亿元。全面实施“绿色园区+智慧园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示范园区。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持续深化工业技改。4个技改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调度,共储备技改项目196个,亿元项目达67个,总投资296亿元。

围绕产业强招商。围绕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稳链、补链、强链。搭建“视频会客厅”,形成“不见面招商常态化”,举办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网上集中签约活动,总投资额60.1亿元16个项目完成网上签约落地。上半年新签约项目76个,协议投资额126亿元。

抢抓机遇攻项目。实施“一线工作法”。东阳光胰岛素制剂等一批优质项目加紧建设。全力对接争取支持湖北发展的一揽子政策。红花套过江通道、化工园区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江南翻坝油气管道等重大项目获得实质进展,总投资20亿元的长江岸线综合治理工程纳入省、市“十四五”水利规划。

推进飞地园区转型升级

加快兴山高质量发展

市委委员、兴山县委书记

汪小波

兴山县委坚持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以“与县内两条‘350’高铁建设赛跑,兴山每天不一样”的竞进状态,推进县内经济社会与县外飞地经济协同发展、山上高海拔地区与山下香溪河谷地带融合共进,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持续收窄,部分指标6月同比转增,县域经济呈现加速恢复重振态势。

消除顾虑聚共识。将建设“全省飞地经济发展示范县”作为县域基本发展战略,通过固化权责关系、优化合作模式、简化分税程序,进一步消除思想顾虑,凝聚广泛共识。2017年5月,与宜都达成全新的三方协议,累计完成投资41亿元共建宜都生态工业园。加强与猇亭交流合作,共同推进猇亭园区转型发展。

主动担当促转型。举全县之力支持兴发集团打好“关改搬转治绿”组合拳,推进飞地园区转型升级发展。上半年,与猇亭区合作在猇亭园区投资8亿元实施电子级混配等工程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29个,开工建设有机硅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与宜都市合作在宜都园区投资21.32亿元实施300万吨/年低品位胶磷矿选矿及深加工等项目。

创新突破抓拓展。将“飞地工业”向“飞地旅游”拓展,支持县属全资国有企业湖北昭君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神农架、五峰、秭归等地发展文旅产业。与五峰联合成立湖北武陵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酒店、景区和滑雪项目。与秭归联合成立湖北屈子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屈原故里乐平里、五指山等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将昭君故里、屈原故里、大老岭景区、高岚朝天吼串联成旅游环线,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产品。

强力支持优服务。将飞地园区作为兴山县内园区同等对待。建立科学高效、共建共享的园区开发模式。建立飞入地、飞出地、兴发集团三方定期会商制度。

统筹推进兴山“6+1”七大主战场高质量发展,打好国家项目资金谋划争取、兴发集团县内县外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县城功能转型升级“六大主攻战役”,强化底线思维,打好党建安全稳定环保等“防守战役”。

集聚城区招商新优势

打造都市经济新引擎

伍家岗区委书记

李向东

伍家岗区委紧扣市委“双核驱动”战略,坚持市区一体,推进产城融合,全力发展都市经济,打好疫后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强化全局意识,紧扣战略抓招商。出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决定”和“打造都市经济样板区实施意见”,坚定不移发展都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围绕聚要素、优载体、提品质,提升全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交通承载力、产业就业承载力、社会公共服务承载力。全力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上半年,全区招商引资项目共计246个,实际到位资金297.7亿元。

强化主动意识,整体联动抓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一盘棋”,主动与市直部门整体联动,共同争取市委高位推动。中国船舶宜昌海洋装备科技园、中燃三峡区域总部、大唐网络5G项目成功签约。新建安琪健康食品原料产业园,投资12亿元。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先进地区沟通联络,建立双向交流渠道和联系合作机制,持续拓展城区招商成果。

强化比较优势,突出重点抓招商。紧扣产业链条抓招商。依托“一区多园、片区开发、商务楼宇”三大资源承载平台优势,绘制《伍家岗区产业链招商全景图》。聚焦总部经济抓招商。依托沿江楼宇经济带和万达、城东、东站、五一广场“一带四圈”,引进重点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或营销、结算、研发等中心机构。目前,全区认定各类总部企业37家,2019年实现税收近10亿元。围绕片区开发抓招商。高标准推进共联滨江片区等城市地块综合利用,加快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城区经济体。

强化服务意识,优化环境抓招商。牢固树立“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大的软实力、最持久的竞争力”理念。制定伍家岗区2020年任务落实“清单”。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六多合一”。制定出台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十八条”。大力弘扬服务市场主体“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创新开展“金牌代办员”服务模式,筑牢“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聚焦“六多合一”

抓实“一网通办”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绍刚

去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会同市直相关部门,推动“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企业开办服务、工程建设审批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等多项工作受到省政府专项激励。

聚焦“六多合一”,着力破解“放管服”改革痛点堵点。多规合一破解“拿地难”,融合城乡规划及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环保、林业等多项规划,叠加编制“一张蓝图”,建立综合信息平台,线上协调用地;多评合一破解“评估繁”,全市18个工业园区统筹推进区域性评估、环境影响等8类建设评价事项由政府购买服务,为企业省时省钱;多审合一破解“审图慢”,项目业主只需网上提交一次资料,8至15个工作日就能办结,提速30%以上;多验合一破解“验收拖”,验收时限由57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多证合一破解“信息堵”,推行“58证合一”,企业备案资料精准推送相关部门共享,同时实施106项涉企审批“证照分离”;多管合一破解“监管弱”,实现“五统一”综合执法,强化“双随机一公开”事中事后监管,我市“互联网+监管”工作纳入全省试点。

抓实“一网通办”,着力推动政务服务提速提效。五级一张网,事项标准化,我市作为湖北政务服务网五级联通试点,率先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数据大共享,网办智能化,实现系统、数据、业务“三通”,持续压减流程、环节、时间、跑动次数,办件总体时间压缩70%以上;掌上自助办,办事便捷化,自主开发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实现社保、公积金、车辆违章等13类信息可查可办,市民通过鄂汇办、支付宝、市民e家等手机APP,随时掌上办理公共服务事项。

力推“服务革命”,着力实现营商环境利企便民。再造审批流程。80%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企业开办注册、发票申领等6个环节1天办完,不动产登记2天办结,项目审批总时间最长80天、最短15天;力转服务方式,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对接,将“六多合一”服务延伸到招商落地,与市县重点项目全量对接;淬炼“店小二”队伍,逐项落实首席代表、提前5分钟到岗、一次性告知、窗口无否决等具体措施。

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生物技术百年老店

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熊涛

1至6月,安琪集团销售收入预计增长15%以上,利润预计增长50%以上,员工收入同比增长6.2%,上缴税收同比增长19.3%,圆满实现

“双过半”。

危中寻机开新局,经营业绩创新高。集团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抢抓机遇、乘势而为。一是核心产品发力。集团及时调整产销策略,集中力量生产家用小包装酵母和抗疫保健品等产品,确保国内外稳定供货。抢抓国际市场空档,加快海外营销总部建设,实现出口业务收入1.93亿美元,同比增长11.35%。大力拓展线上业务,实现电商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净利润2809万元,同比增长3.7倍。二是企业上下合力。集团外地子公司迎难而上,转危为机。赤峰公司、崇左公司、伊犁公司的产量、收入、利润同比均大幅增长;埃及公司和俄罗斯公司克服特殊困难,确保生产稳定。三是营商环境给力。在伍家岗区、高新区、市经信局全力支持下,宜昌工厂主要生产线一直坚持生产,部分停产装置也迅速恢复,将损失降到最低。

创新研发增动能,项目建设提质效。集团认真落实5月25日市委专题办公会精神,多区域多领域齐头并进,在综保区设立子公司,开展跨境电商、保税仓储、保税加工等业务;成立安琪纽特股份公司,专注做大做强保健品业务,设立新园区工厂,扩建食品原料新生产线;在猇亭区和云南普洱市成立子公司,启动城区酵母工厂搬迁和澜沧酵母项目前期工作。

苦炼内功强治理,党建引领促发展。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把党建作为公司发展的“硬核”支撑,深度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二是强化组织建设。严肃党的组织生活,强化党员日常管理,紧密结合集团生产经营开展党组织活动。三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制定了《安琪集团经营管理活动中防止领导人员利益冲突的办法》,实现了利益冲突事项的动态管理。

“三个第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

湖北和远气体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

李诺

公司1月13日在深交所成功发行上市,成为中国证监会实施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县企业上市IPO绿色通道后湖北贫困县成功上市第一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公司被省政府确定为疫情防控物资扩产、转产、新建“三个一批”重点企业,积极担负起全省各地医院医用氧气保供任务。

建强红色堡垒,用“第一站位”为企业发展领航。一是用党建引领共同价值追求。公司成立之初就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企业党建的着力点,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阳光、担当、朴素、学习、安全”的特色文化体系。二是用党建引领企业经营发展。将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和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并建立了党支部与董事会的定期沟通机制。三是用党建引领职工创先争优。

勇担保供责任,用“第一力度”为生命之氧逆行。疫情期间,公司合计供应医用氧1000余万气态方。一是紧急响应保需求。接到保供任务后,公司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组建了党员先锋突击队,制订了应急保供预案,通过瓶装、储罐等多种方式,为省内156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以及370家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了医用氧的全天候供应保障。二是扩大产能增供给,将宜昌猇亭、黄冈浠水2家生产基地工业液氧产能全部改为医用液氧产能,液态产量由150吨/天增加到290吨/天,瓶装产量由2000瓶/天增加到4000瓶/天,满足了全省供氧需求。三是优质高效强服务。先后为武汉金银潭医院、宜昌市中心医院、黄冈市大别山医院等医院新建和扩建了医用氧供气设施,参与了火神山、雷神山医用氧供气工作。

加快复工复产,用“第一标准”为企业愿景打拼。聚焦主业扩投资,今年全公司计划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个,大力发展以高纯氢气、高纯氨、高纯氦气为主要产品的电子特气,进军家庭医用气体产品;创新驱动提质效,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情系公益惠民生,积极筹备成立1000万元规模的慈善基金,实施系列公益项目。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孙晓陵 陈曦 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