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两个数字背后的深情厚谊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万霞

“我希望,我们的师生能永远记住这两个数字,5/7和5/6,它代表了云南临沧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这就是患难与共、生死之交!”12月17日,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在该校宣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谈到决战脱贫攻坚时,颇有些激动。这两个数字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时间回溯到2020年2月。亲人们的雪中送炭2020年2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艰难时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0所附属医院3万多名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物资紧缺是当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全国支援的同时,学校及各地校友会也在千方百计筹措,就在此时,“彩云之南”的一份快递让人感动——云南临沧市从该市14万只口罩中,拿出七分之五共10万只,临翔区从全区仅有的6000余只口罩中,拿出六分之五共5000只,都寄给了学校!随后,一些临翔村民自制的腊肉、香肠、火腿等,寄到华中科技大学。这是村民们过年的物资,采花坝村村民白国安说:“就算有人买,我多少钱都不卖,但送给武汉的亲人,送多少我都愿意!”倾囊相助的生死之情让人动容。此前,“武汉亲人”持续5年的帮助,深深地刻在当地人心中。“学校这些年不远千里来帮助我们脱贫,如今他们有困难,我们理所应当要尽一份心。”自2015年开始,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华中科技大学对云南临沧市临翔区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定期深入扶贫一线,每年近300人次赴临翔区开展帮扶工作。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在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中被评价为“好”。2019年,临翔区已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今年11月,邵新宇带队赴临翔调研,签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临翔继续振兴发展。一路用心,收获真情。在调研现场,邵新宇提起这两个数字,情不自禁起身率所有调研人员深深鞠躬:“由衷感谢临沧市和临翔区的亲人们雪中送炭,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百景园的“临沧美食”宣讲会上,邵新宇笑着对师生们说,“请大家网购时多买些临沧土特产,那里的茶叶、山货都好得很,大家继续作贡献!”就在两个月前,学校已将“临沧美食”引进到学校食堂,备受热捧,供不应求。在华中大百景园食堂一楼,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虽然还不到12点,“云南临沧特色美食”窗口前已经排起了队,学生们说“这里的土鸡米线来晚了就没了”。百景园一楼食堂经理王敏介绍,该窗口的四名工作人员均来自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是当地从事民族美食烹饪的专业人员。主要菜品原料都由学校后勤集团与临翔区供销合作社对接,从临沧当地空运而来,在经过食品质量验收后统一配送。目前,窗口上线了土鸡米线、鸡肉烂饭、泡鲁达等多个产品,仅米线的日均销量就在250份左右。“现在,原料三五天就要采购一次,每次要采购土鸡和米线共600多斤。”从凌晨4点多开始,来自临沧的李如红和同事每天要在后厨工作十多个小时。“我们那边的好东西特别多,但因为是山区,交通很不方便。这次能代表临翔把我们当地的特色美食和原生态的农副产品带到学校,是很开心的一件事,对临翔产品和美食文化的传播也很有意义。”后期,还将有干巴糯米饭、菠萝饭、柠檬手撕鸡配饭等更多美食,不远千里来到华科大的餐桌。该校同济医学院研二学生鲁健窈是云南临沧人,这几年学校与家乡的互助她看在眼里,深有感触。“感恩学校!在学校的帮助下家乡变得越来越好!希望往后我也能成为助力家乡脱贫致富的一颗小小螺丝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