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迈好第一步开创新局面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湖北日报

编者按12月18日在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好八大重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湖北如何结合实际将八大重点工作落实落地?18日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连线采访专家学者,为湖北齐心协力、开拓进取、迈好第一步凝识聚智。关键词

战略科技力量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当好“国家战略力量”排头兵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会议精神摘要】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会议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这是事关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杜志章说,湖北必须发挥“科教大省”的优势,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当好排头兵。杜志章建议,湖北要发挥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科技创新评价和激励机制;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大研发投入,优化配置资源,发挥中央在鄂高校和湖北地方院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建设好在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学中心,实现重大科技突破创造条件,在建设用地、资金和政策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杜志章认为,还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加大“光谷”建设力度,在信息通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方面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创新,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夯实湖北省持续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关键词

内需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四管齐下扩内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会议精神摘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内需扩大的潜能是非常巨大的。

”邹薇表示,可以从建立强大国内市场、提高消费能力、提升消费品质、提高政府公共采购四个方面来扩大内需。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发达国家的经济构成中,消费占比通常超过70%。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还不充分,下一步应更凸显国内消费需求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内需,必须提高居民购买力,而购买力取决于是否有稳定的就业和持久的收入。因此,收入是扩大内需的源头活水。邹薇强调,不要忘记农村市场,改善销售渠道可以让更多优质商品进入广大农村地区,这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环节。值得一提的是,首次提出“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邹薇认为,这主要是指对若干大宗商品的行政性限购,比如购车等,这使得很多消费愿望不能实现。“有序”则说明这种取消不是一次性的。很多国家通过公共采购来提升消费,让经济循环起来。邹薇认为,如果取消车辆限购,会形成对道路、停车场的庞大需求,政府可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入,形成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关键词

粮食安全省农业规划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周胜利打造粮食安全“湖北样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一苇【会议精神摘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的根本安全,在今年的形势下,它又有了更加紧迫的意味。”周胜利说,我国的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高度依赖进口。今年疫情期间,国际上相关农产品价格猛涨,又一次提醒了我们:粮食安全绝不能被“卡脖子”。周胜利认为,湖北是农业大省,种质资源丰富,科研团队较强,但缺乏成熟的商业育种体系和商品化推介机制,无法面对国际种业巨头的竞争。湖北应集中产学研资源,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引导种业企业创新发展,建设一批强大的种子生产基地,加快湖北从农业产量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周胜利认为,中央提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本质上都是要提高我国耕地的质量。湖北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在这方面应当发挥更大作用,这都需要相关部门绷紧红线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强监管和规范,为我国粮食安全打造湖北样本、作出湖北贡献。关键词

大城市住房武汉大学教授、省住房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曾国安租购同权破短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三春

通讯员

盛婷【会议精神摘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格局,决定了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

曾国安表示,解决好武汉这样的大城市住房问题,是解决好我省城市住房问题的关键。“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新市民的住房问题,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和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问题。”

曾国安说,解决好他们的住房问题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曾国安说,要解决好大城市的住房问题必须始终坚持“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精准施策,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曾国安看来,增加租赁住房供应是补住房供应短板的必要措施。落实租购并举,必须赋予租赁住户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因此,必须推进教育、医疗等多项公共服务供应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促进实现权利平等。“在推进租赁住房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住房市场建设,为住房租赁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曾国安说,要做到切实减轻租赁住房税费负担,规范市场行为和市场秩序,还要防范市场风险,最后还要确保租金水平合理。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握好“自主可控能力”这把“钥匙”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会议精神摘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可控能力不足,是我国创新的一大短板。”叶学平认为,会议提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正是对症下药。在叶学平看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增强“自主可控能力”则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升级的一把“钥匙”。对全国、对湖北来说,产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最为关键的问题。叶学平认为,“再造”产业基础能力,要从重视应用研究转向更加重视基础研究,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从根本上讲,稳定和提升产业链关键靠科技创新。”叶学平说,一方面,湖北要拉长长板,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另一方面,要补齐短板,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近年来,我省“光芯屏端网”集群快速发展。叶学平认为,我省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梳理遴选一批材料类、设备类、软件类、工艺类和产品类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项目,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攻关,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加快推动产业迈向更高层次。同时,发挥信息光电子、先进存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国字号”创新中心作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关键词

改革开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钱学锋牢牢抓住最大“着力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会议精神摘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健全金融机构治理。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要深刻认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作用。”钱学锋认为,中央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是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下的正确选择。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两个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未来仍将处于战略机遇期,深入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才能在应对各项风险挑战中“化危为机”。湖北的经济结构是典型的内陆型经济,主要嵌入的是国内产业链和价值链,外贸开放度也不高。钱学锋认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湖北弥补传统要素比较优势不足、吸引内外资企业来鄂投资兴业的最大着力点和工作抓手。湖北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构建营商环境比较优势,努力成为链接国内国际市场的内陆高水平市场平台。钱学锋认为,“十四五”时期,湖北要发挥好自贸区窗口平台作用,巩固“内循环”区位交通和市场优势,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和试验,打造新发展格局中的开放型经济特色示范区,实现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词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划出红线

保护创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阳春【会议精神摘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既要保护创新、呵护成长,又要明确边界、划清红线。”董登新说,一些平台企业手握大数据资源,话语权较强,如不加强监管,容易侵占消费者利益,扼杀其他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比如“大数据杀熟”现象。所以,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很有必要。董登新强调,企业是健康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还是无序扩张、成为垄断者,我们需要辨别清楚。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与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并不矛盾,一方面要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保护市场有序竞争。以互联网金融行业为例,如果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应予以合理支持;如果是无序扩张、潜在风险巨大,则应该坚决清理。“行业监管部门应当提升监管水平,对新生事物足够了解,走向自信、成熟。”董登新认为,判断是否垄断,资本是否无序扩张,要看是否形成了垄断价格、垄断利润,对于一些新型平台,还要看有没有潜在风险,是否存在过度杠杆,是否有安全漏洞。这对行业监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监管部门有责任列清单、划红线,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关键词

碳排放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算好生活生产“碳中和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会议精神摘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碳中和,意味着社会经济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碳吸收总和为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表,湖北应积极以碳中和理念,指导生活和生产。”叶青认为。叶青介绍,曾有统计显示,每多买一辆车,就应多种十余棵树,以此中和增加的碳排放。“如果每个人都建立绿色生活的理念,湖北就能在低碳城市建设中领先。”“不仅个人生活要算碳中和,湖北的经济生产也要算碳中和。”叶青建议,应建立能源结构省域统筹机制:一个城市新建钢厂或者煤化工企业,能耗会上升,那么另一个城市就应谋划相应的新能源产业,进而早日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立时间较早,目前交易活跃。”叶青介绍,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将为湖北打造全国碳交易服务中心、促进低碳服务业壮大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截至2020年7月31日,湖北碳交易市场配额成交总额79.46亿元,交易额位居全国前列。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看似是环保追求,深层次还是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叶青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鱼和熊掌兼得”,即经济总量上升,单元能耗下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