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火烧坪:从蔬菜“一枝花”到云上“大观园”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杜强

阅读提要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7.6℃,是全国有名的“高山蔬菜之乡”。30多年来,当地享受着蔬菜带来的经济红利,同样也背上水土流失、土壤酸化等发展包袱。

单一种植的老路行不通了。近年来,火烧坪转型发展精品蔬菜,接续打造“云”系品牌——云海花都、云上药谷、云中民宿……云上“大观园”,正在方圆百余平方公里的高山之巅兴起。

12月2日,火烧坪乡迎来大雪。

若是往年,长阳大清江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宏波会选择“猫冬”。今年,他却忙得停不下来,公司从种蔬菜向搞旅游转型,千亩田园综合体正式起步。

蔬菜种植走向精细化

冬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驱车从长阳县城出发,不到2小时来到火烧坪集镇。山上山下,两个世界——县城里,记者偶感寒意;火烧坪,已是冰天雪地。

走进当地蔬菜龙头企业大清江公司,厂区十分安静。“每年6月至10月最热闹,全国200多家商贩守在火烧坪买菜。”王宏波说。

高山蔬菜是火烧坪传统特色产业。上世纪80年代,交通还不发达,上山拖煤的货车把火烧坪的蔬菜带下山。“包菜虽只有几分钱一斤,老辈人却发现种了几十年的菜可以卖钱。”王宏波说,从那时起,当地人纷纷种菜卖钱。

“过去,种得最多的是包菜、萝卜、大白菜‘老三样儿’。”王宏波介绍,随着外地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高山蔬菜价格下降,百姓收入锐减。2015年,该公司率先引进西红柿、甜玉米、辣椒、瓜米等精品蔬菜,采用“避雨延秋”种植模式及先进技术,错峰抢市场,让蔬菜附加值更高。

龙头带动,火烧坪从大路菜逐步转向精品蔬菜种植。火烧坪乡党委书记李德兵说,该乡精品蔬菜种植面积已超万亩,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

“无中生有”发展高山花卉

气温降至0℃,位于黍子岭村的云海花都项目基地里,鲜艳的马蹄莲傲雪斗霜绽放。

2020年5月,钟祥市农青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建设占地10亩的实验大棚,打造高山花卉繁育、种植基地。

“这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能干成么?”2019年,听说有企业要到火烧坪种鲜花,黍子岭村党支部书记汪方军心里直打鼓。

事实上,农青园艺公司落户火烧坪前也有多个选择。公司火烧坪现场负责人李建全介绍,当地温度、自然条件十分适合冷凉品种花卉培育、种植。不过,最打动他们的是当地淳朴民风。项目落户之初,公司提出培育花卉需要充足水源。村民闻军和田承斌两人闻讯组织一个19人的帮工队,无偿开挖1100米管槽、安装水管,仅1天时间就把水引到花卉基地。

“现在看,到火烧坪投资,我们的选择没有错!”李建全发现,在其他地方很难存活的花卉品种,搬到火烧坪就奇迹般焕发活力,长势喜人。如今,鸟巢蕨、高山杜鹃、绣球、马蹄莲、香水百合等10多个品种、15万株花卉争奇斗艳。根据规划,公司明年将建设100亩花卉生产试验房、500亩阳光大棚、500亩地栽花卉。

鲜花不仅扮靓乡村,也充实村民的“钱袋子”,吸纳附近的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往年都是出门打零工,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50岁的田继娇笑逐颜开。

村集体经济也有新突破。汪方军介绍,通过入股分红和土地租金,该项目今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

主打“云”系品牌

今年夏天旅游的火爆场景,田俊丽至今难忘。

田俊丽是青树包村人,开着一家名为“高原红山庄”的民宿,距离集镇不远。盛夏八月,来自武汉、宜昌、孝感等地的游客挤满她家的民宿。其中,孝感一个由20多位老师组成的旅游团在这里吃住游玩5天。临走,游客还把熏肉、玉米、萝卜等土特产品塞满了车子的后备箱。

“我家有60多个床位,平均每天接待90多人。”田俊丽说,一年里至少有3个月游客爆满,她家每月收入20多万元。“不过,更多游客没有地方住,看到客人失望离开,我心里也很遗憾。”田俊丽打算进一步完善设施,更好地服务游客。

火烧坪有“云中凉都”美誉,夏季吸引大量游客避暑度假。当地党委政府顺势而为,引导村民发展旅游经济,建设“云中民宿”。目前,火烧坪的民宿已有16家,且还在增加。

高山气候适宜中药材生长,火烧坪还在打造“云上药谷”。11月26日,阿莲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忙着切割新鲜大黄。不远处,魔芋、当归、独活等中药材堆成小山。

钟莲是合作社负责人,过去曾在火烧坪、资丘一带收购药材。2017年,钟莲牵头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转型种中药材。该合作社是苏中药业集团黄蜀葵订单种植基地,发展黄蜀葵500多亩,产值200多万元,带动56家农户增收。

目前,火烧坪乡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产值超过6000万元。

从蔬菜“一枝花”到云上“大观园”,火烧坪高山小镇特色转型之路越走越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