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荆州市荆州区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便利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打造荆州城市后花园,美丽的“楚乡”正展现迷人的风采。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农旅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传说三国名将关羽曾在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铜岭村练兵,因关羽赤兔马上的铜铃曾掉落于此,人们便称此地为“铜铃岗”,也就是现在的铜岭村。沿着笔直的铜岭大道走进铜岭村,只见整齐排列的民居颇有楚文化特点,每座房屋门侧都刻着古朴的对联,门前随处可见盆景花卉,构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美丽乡村画卷。近年来,铜岭村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办起专业合作社,打造“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引进七彩花都、恒荣梅园等乡村旅游项目,走出了一条村集体主导、村民抱团发展的致富之路。昔日贫困落后的小山村,一跃成为荆州市“十佳最美乡村”。“又来了两车游客。”看着停车场上大大小小的车辆,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李明石格外高兴。走进“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只见三五成群的游客徜徉在橙红相映的凤尾花丛中。不远处“共享菜园”里,村民们站在田垄上挥锄松土,不时传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他们都是村里的居民,忙着自家地里的农活,也替游客打理菜地。”李明石介绍,园区提供租地服务,游客可以在这里租种一小块菜地,交给附近村民管理。“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是村集体项目,采取“村委会+项目发起人+农户+基地”的投资模式。项目投资1200万元,流转土地1000余亩,开发了瓜果蔬菜采摘、农家趣味体验、果树菜地认租代购等一系列游客互动体验式项目,每年吸引近30万游客前来,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以前种地一年收入仅几千块钱,现在将土地流转出去,可以收不少租金,在蔬菜主题公园做工一天还能挣到80块钱。”年近六旬的村民金志春说,自从村集体产业发展起来,家里的收入翻了两番。铜岭村距离荆州市城区各景点距离均不超过3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在游览完历史悠久的荆州古城、宏伟的楚王车马阵等名胜后,乡村风味十足的生态旅游便成了游客的“新宠”。正是瞄准了这一定位,铜岭村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提出的“打造文化旅游名镇
建设生态宜居八岭”的发展思路,深入挖掘本土乡村文化,发展具有魅力的乡村旅游。下一步,八岭山镇将坚持走乡村旅游发展路线,把铜岭村特色发展经验复制到全镇各村(居),结合本村(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付强)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特色种养业让村民走上致富路“我得赶紧把谷子晒干了,别人还等着买咧。”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谢耀敏早早地起床忙碌。很快,他家门前,金黄的稻谷已铺得满满的。谢耀敏是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宗北村农民。昔日宗北村是一穷二白的贫困村,村民靠传统种植养殖业难以维持生计,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谢耀敏也不例外。“想留在家但留不下啊。”他算了一笔账,一亩田的收入,减去人工、除虫、化肥、收割等一切支出,不到一千元。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2018年宗北村引进湖北万福祥米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订单农业,在播种之前便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还与贫困户签订产业帮扶协议,免费提供优质稻的种子,发放优质稻回购补贴,村民积极性大大提高,村里掀起了一阵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种植热潮。“种子都是免费提供的,又有专人指导,还签收购合同,优质稻还比普通品种稻子能增收一万多元。”谢耀敏开心地说,他主动签订了产业帮扶协议,把家里20多亩地全种上了优质稻,单就这一项,一年收入达4万余元。“新的稻种不仅市场价比普通稻子高,播种也从插播变成了直接播种,节省人力不说,亩产也有保证。”宗北村党支部书记郑祖均自豪地说,村里还组织村民集中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农业抗灾知识等,帮助他们提高稻谷产量。水田适合养虾,谢耀敏也没闲着,在专家的指导下干起了“虾稻连作”。这种模式主要特点是一田两收,一水两用。稻谷生长间歇期在水田中放虾苗养虾,每年6月份收完水田里的虾后,就开始播种,到10月收割稻谷。“种一季稻养一季小龙虾,后来发展为种一季稻养两季虾,收入还蛮可观。”谢耀敏热情地带大家参观了他的稻田,一边走一边介绍。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已经收割后的稻茬又重新生出绿苗。郑祖均介绍,截至目前,宗北村水稻种植5000余亩,苗木种植3000多亩,特色产业带动率100%,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带动率98%,已实现贫困户75户218人顺利脱贫。据介绍,川店镇把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为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各村立足本村实际,因户施策开展产业扶贫,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和本人意愿,带动贫困户发展水稻、苗木种植以及小龙虾养殖等特色种养产业,充分挖掘贫困户内生动力,大大提升了“造血”功能。(罗东山)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生态产业拓宽小康路沿着刘沙公路走进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双马村,只见红墙绿瓦的新苑小区内农家别墅鳞次栉比。在双马村二组入口处,双马亭造型别致,旋转的小水车流水淙淙,配以庭院内绿植、野花等,令人流连忘返。“我们整洁秀美的村庄,离不开生态产业的支撑。”弥市镇党委书记胡庆海介绍,近年来,弥市镇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探索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引导规模经营,一批生态农业项目落地生根:投资1.2亿元,占地1100亩的荆州玫瑰园,成为农业休闲旅游目的地;投资1500万元,占地面积380亩的虎渡河生态蔬菜产业园,成为农民发展生态经济的绿色银行……在外打拼多年的肖运国、肖运刚兄弟俩,去年通过镇里招商引资返乡创业。“建成生态蔬菜产业园,就是要为居民提供无公害蔬菜,让大家吃得放心。”担任虎渡河生态蔬菜产业园总经理的肖运刚说。他介绍,目前产业园主要采取生态链种植养殖的运作模式,用传统方式养殖生猪和土鸡,将其粪便发酵处理后作为肥料用于绿色果蔬种植。而各季节剩余的绿色果蔬又可作为生猪和土鸡的养殖饲料,这样一来就能减少污染,让土壤得到不断改良,持续提高农产品品质。在镇里的帮助下,产业园与荆松一级公路接通了,一到节假日,来到这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荆州玫瑰园,同样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2016年,河南客商刘锐通过招商引资来到弥市镇,建成玫瑰观光园,每年仅流转土地所产生的租金就达70余万元。2019年玫瑰观光园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带动周边20余户贫困户就业。目前,玫瑰园正积极探索玫瑰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自有生产车间,预计能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胡庆海介绍,市场主体引进后,镇里会对市场主体实行干部一对一包保,从土地流转、规划布局、劳力安排等多个方面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帮助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同时,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区、镇纪委加强常态化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保障各项政策落地生根。近几年,弥市镇加大投入开展村庄整治,按照“一镇一线一村”示范创建的目标思路和工作重点建设了双马村、龙华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里的观光旅游线路正在火热打造中。未来,弥市镇村民还将有更多机会获取红利。(腾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