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通讯员 周燕琼 文小浩
楷模名片 黄桂云
49岁,长江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副所长。20多年来,她坚守三峡濒危珍稀植物抢救保护一线,迁地保护了三峡濒危珍稀特有资源性保护植物千余种2.4万余株,
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库区生物的多样性,促进了长江生态环境修复,被誉为三峡珍稀植物的“保护神”。近日,她获评2月至10月“荆楚楷模”月度人物。
在三峡大坝坝顶,有一个神秘的“植物王国”。
这里,一株株珍稀植物生长繁茂,生机盎然,犹如坝顶上的一颗“绿色王冠”。
三峡工程建设后,生态恢复和濒危珍稀植物的抢救保护,成为长江大保护的重要课题。
在黄桂云和科研团队的努力下,千余种三峡濒危珍稀特有资源性植物得到迁地保护,560种植物存活至今。
“我的愿望就是每一个种群都不消失,让整个长江三峡生机盎然。”黄桂云说。
穿梭深山峡谷
摸清库区植物“家底”
从小就爱摆弄花花草草的黄桂云选择了园林花卉专业。1992年,她从职高毕业后,应聘到三峡坝区从事园林绿化工作。
“就算是锄草,我也要锄得最好。”虽然只是临时工,但黄桂云干得不亦乐乎,短短几年,就能独当一面。
2000年,得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三峡库区野外调查后,黄桂云主动联系,要求加入野外科考工作。
“一个女孩子家家,为什么要自讨苦吃?”来劝说的朋友一茬接一茬,但黄桂云依然壮着胆子入队,一有机会就凑到教授跟前请教。
渐渐地,大家发现这个“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两把刷子。“我对植物特别敏感,植物特性、位置只要讲过一遍,都能分毫不差地记下来。”
黄桂云有些自豪。
此后,黄桂云经常穿梭于荆棘丛生的深山峡谷。那时,她好像忘记了自己的性别,腿脚被荆棘划伤,用布条一缠接着干;手臂被马蜂蜇伤,扯把草药敷在肿痛处继续赶路;右脚踝摔成粉碎性骨折,也不顾劝说,带着嵌在腿上的钢钉,再次上山……
10多年过去,黄桂云终于摸清了三峡库区珍稀植物“家底”,把自己从“门外汉”变成了大家眼里的“活词典”“活地图”。
为挽救三峡库区濒危珍稀特有物种。2007年,三峡集团成立三峡苗圃研究中心(植物所前身)。黄桂云不负众望,被任命为业务负责人。
从此,她更拼了。
定制引种方案
把珍稀植物带回
“家”
常在崇山峻岭中,黄桂云收获不小。
2007年,一次野外考察,黄桂云发现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生长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
一定要保护好!经过请示,黄桂云决定把这批植物运回植物所。可怎么运呢?
她专程北上,请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但专家直摇头:坝区地表都是花岗岩风化砂,栽种普通树木都很难,更何况是珙桐?
“一旦发生滑坡,就可能给珙桐造成灭绝性灾难。”黄桂云怎会轻言放弃?
为深入了解珙桐的生长习性,她在峭壁边扎下帐篷,一住就是一个月。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珙桐生长的光、热、水、气、土壤等条件指标数据。
有了第一手数据,黄桂云又量身定制了“分级移植”方案:从海拔1500米到1000米,再到500米,最终抵达植物所。每一站留给植物两年适应期,四季跟踪不间断。
万物皆有灵。在黄桂云看来,植物虽然不会说话,但能感知人类的精心呵护。终于,2011年,引种到低海拔的珙桐绽放出白鸽般的花朵。
“这是华中地区第一例。”黄桂云笑着说,它现在依然长势良好,不仅开花,每年还结果子。
在黄桂云及团队的悉心照料和精心管理下,植物所的移栽植物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三峡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库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被誉为三峡库区珍稀植物“博物馆”,成为长江生态修复的“绿色名片”。
20余年奔波不停,只为长江三峡添新绿
2014年,三峡集团挂牌成立了“黄桂云创新工作室”,攻关珍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啃书本、查资料、做实验,无数次往返北京、武汉,向专家教授请教,黄桂云成了实验室的“排头兵”。
但真正实验起来并不顺利。比如三峡特有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我们用孢子进行繁育时,它总是黑乎乎、软绵绵的,毫无生机。”
是不是方向搞错了?黄桂云又走出实验室,“原生态”观察植物的生长习性。
“植物和人一样,幼儿时期生长最迅速。所以相比种子,嫩芽、嫩茎等营养器官更适合组培。”得出结论后,黄桂云立即回到实验室,重新试验,并成功诱导出组培苗。目前,相关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推广实验室组培,植物所已成功培育出了香果树、枫香、蓝莓、石斛等一大批经济、科研价值高的苗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技术10余项。
2019年,黄桂云又发现全球现仅存两株的鄂西鼠李,为长江物种资源保护又立一功。
20余年,黄桂云一直满腔热血、步履匆匆,奔波在保护长江三峡濒危珍稀物种的道路上。未来,她还会继续与植物花草为伴,为长江三峡生态再添新绿!
点
评
长江大保护是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黄桂云作为非科班出生的女性,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而且在该领域取得了专业化高水平的成果,她一定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首先在科学知识方面,她要从头学起,从业余变成职业;其次在性别方面,在荆棘丛生的山林中长年穿梭,是许多男性都难以胜任的工作。然而,她却坚持下来,而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她是荆楚楷模、巾帼英雄!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智库副院长
杜志章
作为一名女性,黄桂云扎根深山,20多年坚守科研一线,为修复长江生态贡献了力量。这种执着奉献的精神非常不易。作为一名百姓宣讲员,我将宣讲黄桂云的先进事迹,希望带动更多人保护身边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守住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荆楚楷模、秭归县在宜农民工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
王华君
记者手记
是什么力量,让黄桂云20多年坚守三峡濒危珍稀植物抢救保护一线?
“爱好,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黄桂云说,作为一名三峡人,她不仅热爱眼前巍峨的大坝,更爱长江的一草一木。保护这些珍稀植物,让更多的物种延续,是她们这代人的责任。
凭借着迎难而上刻苦钻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科研精神,黄桂云带领她的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挽救了一批批濒危植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长江大保护的责任担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