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有温度,托举高质量发展的“稳稳幸福”。
翻开伍家岗区财政报告,一项项详实数据,犹如一股股甘甜的清泉,灌溉“企业庄稼”,滋润群众心房,奔涌到社会发展需要的四面八方,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大的财政动力,成为进一步打造“积极财政”的生动实践。
账本越来越厚实,条目却越来越清晰。每一组数据的背后,都折射出全区人民满满的幸福感和收获感。
这得益于该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的财政制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得益于该区加大财政公开力度、便利社会监督,既当好“铁公鸡”,不该花的钱“一毛不拔”,又打好“铁算盘”,把该花的钱花好,花在刀刃上,花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2020年,面临疫情的考验,伍家岗区全区上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用政府支出的“减法”,换取全区企业效益和市场活力的乘法;用民生投入的“加法”,撬动区域发展城市升级的平方数。
此消彼长之间,传递出浓浓的“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正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财政理念与民生情怀。
1
优服务
通渠道
积极财政夯实经济发展底气
重大项目建设是撑起经济的“四梁八柱”。寒冬时节的伍家岗,却勃发出夏天般火热的建设气息:项目建设工地机器轰鸣,夜以继日与工期赛跑;投产企业有序调度、满仓生产,发展之势百尺竿头。
中国船舶宜昌海洋科技装备园、中燃三峡区域总部、安琪集团、宝业集团、兴发集团研发中心、三峡大数据产业园……一个个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或投产,让伍家岗区的经济实力更有“体量”。
为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该区积极争取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深入分析研究国家政策资金扶持方向,找准与区域经济发展、与具体项目的契合点,筹集近12亿元用于支持民生事业及项目建设。争取多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银行贷款贴息1795万元,对开工生产、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资企业的人员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373万元,为企业开工复产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也成为助推该区重大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
大雪节气,寒意渐浓。在伍家岗区绿源纯净水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流水线上忙碌作业,公司总经理陈云感慨道,这些“落地有声”的实惠,让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更提振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随着政策春风吹来信心,该区财政部门勇当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持续整合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最大程度帮助企业节约时间成本。更新区级涉企收费清单,确保清单之外无收费。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亲清”的政商关系,让不远千里的企业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伍家并选择了伍家。
同时,着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生产调度资金”“工业技改资金”等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激发企业创业活力。加快区级产业基金的落地落实步伐,充分发挥基金在贯彻产业政策、引导民间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力争最短时间内发挥产业基金给辖区企业带来的推动效应。深化“政银企”合作,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高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
小微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和主渠道,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伍家岗区财政资金“活水”既灌溉着大项目、大园区、大企业的发展,又全面沐浴着小微企业的成长。
中小微企业成长既需要好的市场环境,也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此,该区加强政府采购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区中小微企业政府采购项目金额占总采购金额的90%以上,远高于中小企业促进法中规定的占比要求。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政策,切实增强中小企业履约能力。大力支持“伍家夜宴·仲夏季”、万达“万市大集”等夜经济主题活动,通过“商圈提质+街区升级”发展路径建设文商旅跨界融合型夜间经济区,进一步挖掘社会消费潜力,推动疫后中小微商贸服务业快速恢复。
随着一系列财政服务政策措施发力,汇聚成伍家岗区经济逆境复苏、回归常规的强大动力。
2
系民生
重保障
强化利民投入铺就康庄大道
“现在菜市场改造搞得这么干净、漂亮,蔬菜、鱼、肉、粮油等品种也齐全,我们当然更愿意来了。”“感谢政府出钱改造,如今,菜市场环境好了,人多了,我们做生意也做得舒心。”
在位于中南一路的森态园菜市场上上城店,前来买菜的市民周女士以及从事猪肉生意30多年的商户王满远说道。而他们口中说的“改造”指的是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区财政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18家菜市场标准化改造任务,其中新建菜市场1家,改造老旧市场17家,切实为居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带来便利,同时也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了辖区菜市场购物环境和管理水平。
在伍家岗,类似这样的利民之举还有很多:老旧小区改造、医院改扩建、学校建设、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分类、山体修复、城市绿化,等等。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0%以上,翻开2020年伍家岗区财政的民生清单,跳入眼帘的都是鲜活而温暖的数据,浓浓民生情力透纸背,涌向民心。
全区集中财力向民生倾斜,着力推进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
落实困难群体保障政策。统筹资金1.2亿元用于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医疗救助资金、残疾人两项补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就业专项扶持等,保障特殊困难群体正常生活。推行稳岗就业政策,落实享受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延长享受期限1年的政策,真正实现了社保、五保、低保、医保全覆盖。
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学校建设和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能力提升,民欣家园幼儿园、共谊幼儿园装修工程已完成竣工验收,岳湾路小学和东艳路小学已经完成建设并于2019年秋季学期开学投入使用,外国语小学改扩建项目交付使用,联合中小学新建、李家湖小学及区实验小学北山校区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全面建成三馆三中心,全新的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职工活动中心等场馆将陆续开放,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伍家医院改扩建工程,满足周边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支持城市品质提档升级。筹措资金近1.4亿元,用于推进城乡环卫作业一体化,推进花园城市建设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市形象。支持宜棉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增强辖区居民幸福指数。继续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工程,为居民营造干净舒适的购物空间。推进雨污分流改造、运河截污提升泵站工程及山体修复、城市绿化等。在全区试点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行动。
全面落实防疫、抗洪救灾资金保障。安排疫情防控支出近8000万元用于保障防疫物资、救助特殊群体、稳岗就业补助及其他疫情防控支出。足额保障资金用于抢险防灾救灾相关领域,帮助受灾居民进行保险理赔,协助人民群众恢复正常生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増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事事总关情。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3
抓改革
严监督
阳光财政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
“财政支出的盘子大了,老百姓得实惠的项目多了,也对财政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资金用到急需处,让钱花出效益来,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伍家岗区财政局局长齐运建的肺腑之言。
据统计,截止2020年12月,上级下达该区直达资金预算指标已全部分配,分配进度100%,精准落实中央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这一切,是伍家岗区推进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逐步显现出来的效应。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该区财政部门狠抓预算绩效评价,强化财政管理职能。一方面,科学编制2020年部门预算,对预算执行率低的项目,调减该项目金额。印发《宜昌市伍家岗区预算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办法,建立健全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结果应用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
另一方面,结合疫情工作重点开展房租减免等专项检查,积极落实财政监督职能。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完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占有使用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分级监督管理体制,严把国有资产转让、报废、出租等行为的审批程序,预防国有资产流失。
今年来,为进一步打造高效透明“阳光财政”,该区财政部门积极促进便民服务和规范管理双提升,答好“互联网+放管服”这道改革试题。
借助“互联网+”继续完善政府采购备案系统,预算单位足不出户办好政府采购各项手续。让数据“跑路”,替群众“跑腿”,深入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全面改革,线上缴费系统全线升级,辖区居民可线上线下随时随地缴费,享受便捷、高效、低碳的缴费体验,同时辖区单位可以信息同步更新,加强了资金和票据的全流程监管。
通过积极推动各项财税改革落地,一个更加规范、更具活力、适应公共财政体系需要的财政运行机制,在伍家岗区逐步建立。
“家底”变厚实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了……大考之年,伍家岗区财政部门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一高双争三决胜”征程中正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王海益 袁满
通讯员 胡少军
本版图片由伍家岗区财政局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