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优化营商硬措施打造一流软环境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周燕琼

通讯员 丁寒松 程武秀

持续减负,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近3亿;组建企业方舱,将80余家企业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创新实施五要素监测,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现状,“一企一策”帮助企业研判分析、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自2018年7月以来,宜昌创新实施“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先后解决各类企业诉求6022个,用一项项硬实举措,厚植企业生存发展沃土,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多方联动

服务机制更健全

“不仅帮助协调办理400万贷款延期一年,还助力降低了物流成本。”枝江市桔缘柑桔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代年说,今年新享受到的“双千”服务活动,累计帮助合作社节约成本约20万,“以前羡慕工业企业享受优质服务,荣幸的是这波红利也惠及到了农业企业。”

今年以来,市“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宜昌市“双千”办)将服务对象由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进一步扩展至农业企业,全市1427家工业企业、1637家服务业企业、445家农业企业进入“双千”服务平台,其中既包括规上工业、服务业企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也包含了“进规”“进高”重点后备企业,建立了覆盖一、二、三产业的服务对象基本信息名录库,实现产业对象全覆盖。

“‘双千’服务活动变单打独斗,为全市上下高效联动。”谈及“双千”服务活动新变化,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庆荣介绍,县市两级在对服务企业数量进行扩容的同时,逐一落实包保责任制,建立帮扶责任清单,通过行业联动、部门协同,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帮扶责任更加细化,是被服务企业今年一致的感受。除了为纳入服务范围的每家企业安排一家联系单位、一名联企干部对口帮扶,重点企业还必须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包保帮扶,建立帮扶责任清单。目前,共有33名市级领导联系服务68家重点企业,323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3112名干部联系帮扶3509家企业,带着真情实意下基层,当好服务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打开市“双千”服务信息平台,企业诉求、办结进展、存在问题等情况一目了然。随着服务活动不断深入推进,宜昌探索建立“双千”服务信息平台,将传统的手工填报、统计、分析、交办、承办企业问题,变为线上操作,实时查看办结进展,每周跟进、督办,实现全链条公开透明,痕迹清晰,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

企业诉求,需要多久能办结?为了提高服务活动质效,市“双千”办扎实开展企业诉求“清零行动”,进一步优化企业诉求办理流程,针对未办结的企业诉求,设置时间节点,倒查推进、各个击破。目前“双千”服务活动的企业诉求办结数量已达6022个,办结率提升至99.49%。

正是这一场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使得宜昌市在权力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换取了企业满意度和市场活力上的“乘法”。

■一企一策

量身定制“服务包”

12月17日,宜昌市点军区乐星红旗电缆(湖北)有限公司里,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加紧生产各类电缆,满足持续新增的订单需求。

乐星红旗电缆公司副总经理何足玲怎么也想不到,企业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从洪灾的泥淖里走出来,并实现正常生产经营。

6月底,宜昌地区突发暴雨,该公司遭受严重洪水灾害,生产被迫停止,直接经济损失约7550万元。灾情发生后,宜昌市、点军区迅速行动帮助抢险清淤,同时市“双千”办牵头的服务专班第一时间为企业拟定了8项灾后恢复举措,并以任务清单形式交各相关单位办理。

在多方帮助下,300万元的保险赔款提前到账,企业获得电费优惠36.17万元……至8月中旬,公司全面恢复生产,比预期提前1个月左右。

受疫情影响,乐星红旗电缆公司海外订单锐减,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市“双千”办通过组织供需对接会等措施,帮助企业搭建销售平台,开发新的国内市场客户。

一系列保障举措出台、落地,为企业家筑起“保障墙”。

“目前订单逐月增加,每月新增约5000万元。”何足玲说,感谢政府的定制“服务包”,不仅让他们挺了过来,还帮他们稳得住、能发展。

坚持问政于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今年以来,市“双千”办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服务,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和项目建设工地一线,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做到总体概况清、基础数据清、困难问题清、发展诉求清,“一企一策”帮助企业研判分析、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为了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加快推动经济疫后重振,自8月份起,市“双千”办发动广大联企干部常态化开展规上工业企业订单情况监测,逐月跟踪掌握企业的产能恢复、在手订单、预计新增订单等情况,综合分析研判规上工业企业运行情况。从11月份监测情况来看,企业产能持续平稳恢复、生产基本正常。

不只是调查企业订单。针对企业运行中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市“双千”办创新企业运行监测、生产要素调度和困难企业帮扶模式,采取了电力复工指数、搭建企业方舱、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等一系列管用的新办法提升服务质效。

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中,搭建“企业方舱”,将一批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纳入救治。截止目前,宜昌市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已为入舱的207家工业企业、116家服务业企业、44家建筑业企业制定纾困方案,累计为223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29.87亿元,80家企业已康复出舱。

■有呼必应

全力当好“服务员”

7月16日,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上,有一份清单格外醒目。这份清单名为《营造更优环境落实惠企政策加快疫后重振责任清单》,后被称为优化营商环境“71条”。

之所以让企业家印象深刻,除了政策本身的吸引力,还在于将政策落实责任人制定为市直各部门的“一把手”,并实行电话公开,不简单搞“笼而统之”。

这不仅展现了政府为企业服务的诚意和决心,更体现了从被动坐班服务到主动出击的转变。

为了对宜昌江腾游轮有限公司所属船舶进行受电设施改造验收,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港航建设维护中心组成联合验收小组,主动上门服务,赴重庆万州、巫山对公司所属3艘船舶进行现场验收,为发放补贴资金创造有利条件,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助力复工复产。

为了缓解企业用工难题,猇亭区人社局在每个社区、村,发展劳务经纪人,不仅做到招聘信息的精准传达,也能实现失业、待业人员信息的精确收集,让人与岗挂钩。

8月底,长阳绿源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养鱼池的增氧机突然“停摆”,天热加上缺氧,池中的鱼儿不断向水面翻跃,老板张尧焦急地打电话向长阳县供电公司求助。25分钟后,大堰供电所三名员工赶到了现场。“任何时候,都是随叫随到。”张尧说,工作人员不仅立刻帮忙排除了故障,还对养鱼池的抽水泵、空气压缩机和增氧机等涉及用电的线路、电器和辅助设施进行了巡检。

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双千”服务活动开展两年来,为企服务之风竞相吹拂,市“双千”办共评选出红旗单位25家次,红旗候选单位26家次,双千之星235家次。

企业反映的订单不足、销售困难,怎么解决?市“双千”办着力推动产销对接,畅通内循环。通过出台《宜昌市企业产销对接活动总体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分批举办包装产业、建材产业、食品产业产销对接活动,为企业供需双方牵线搭桥,打通上下游供应链产业链。在10月16日举办的全市包装企业产销对接会上,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市综艺包装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11月27日举行的长江·三峡建筑产业博览会,为建筑建材装饰产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12月3日举办的全市食品产销对接活动,通过现场直播,多渠道宣传,助推各类食品品牌走出去。

两年来,市“双千”服务活动在不断探索中前行,逐步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工作模式,成为宜昌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也吸引了襄阳、荆州等兄弟市州前来学习借鉴。

优化营商环境,强健经济“体格”。截至11月底,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已连续8个月正增长,连续6个月保持在两位数。

保市场主体

促发展活力

“4月份邮储银行为我们办理了续贷,民生村镇银行为我们办理了延迟支付利息,5月份三峡农商行下调了公司贷款利率,大大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宜昌华益工具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书益笑容满面,“目前公司正在全力赶制前期延迟的海外订单,预计今年年产值可以达到5000万元左右,比去年还略有增长!”

宜昌华益工具是国内最大的气动套简及汽保设备制造企业,年产套简总成1000万个,80%的产品出口美国。受海外疫情影响,3月初,公司400余万元的美国订单发不出去,300余万元的欧美订单也都纷纷延期交付。产品出口受阻,销售不畅导致资金极其紧张。“这几年公司一直发展不错,这次疫情真的把我们逼上了绝境。”

转机来自于“企业方舱”救治。

为了保市场主体,化解企业难题,4月3日,宜昌市决定借鉴方舱医院的理念,搭建“企业服务方舱”,经信、金融、财政、法院、发改等13个政府部门,银行、担保等21家金融机构集中办公,对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入舱”企业,逐一指定主办银行,一企一策制定纾困方案,充分运用财政、金融等政策工具,政府提供一揽子支持,为企业纾难解困。

经过排查,华益工具被纳入“企业方舱”救治。宜都市委办作为其对口帮扶单位,先后两次召开专题协调会,争取金融机构支持。最终,邮政储蓄银行为企业办理了12个月的续贷,贷款利率由6.65%下调至4.85%;民生村镇银行为企业延迟支付利息,并承诺贷款到期后不抽贷、不断贷,实施无还本续贷政策。对续贷的评估费、抵押登记费等费用给予减免,由民生村镇银行统一支付;三峡农商行将公司1569万元的三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由6.89%下调至4.50%。

“‘企业方舱’救治,真正把我们从‘死亡线’拉了回来。”李书益算了一笔账,几家银行可为公司每年减免70多万元的贷款利息。除此之外,通过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企业还享受了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社保缴费等各项税费减免8万余元,目前,华益工具已实现正常运转,具备出舱条件。

据介绍,宜昌市县两级共建“企业方舱”10个,共有207家工业企业、116家服务业企业、44家建筑业企业入舱。截至目前,全市各大银行机构累计为223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29.87亿元。根据企业“康复”情况及自主意愿,经主办行综合评估,已有80家企业康复出舱。

政策送温暖

企业添动力

“仅2月就为公司减免养老、工伤及失业保险单位缴纳部分近6万元。”宜昌阳光饲料有限公司主营鱼畜配合饲料生产销售及粮油购销,该公司负责人郑石轩介绍说,公司将免征的25.45万元社保费追加到厂区产品质量检测检疫上,保质高效地推出助农产品,助力农业生产。

“本来每个月我们要缴纳社保费349万多元,现在减免了284万多元,最后实缴只有不到65万元。”宜昌兴发集团主任经济师、人力资源主管向恒星介绍,从2月到6月,累计减免1000多万元,为企业大大节约了运营成本。

除了社保外,税务、金融等部门通过网络和上门服务,也为企业送来一个个实实在在“政策红包”。

在湖北华鑫光电有限公司,法人杜冯林表示好政策为发展吃下了“定心丸”。疫情发生后,华鑫光电第一时间捐款15万元助力抗疫。枝江市税务局及时送达了税费优惠政策,税收管理员尤先进算了一笔税费优惠账:企业对外捐赠可享受所得税税前扣除优惠,加上5个月社保费减免,合计可享受税费优惠40余万元,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源头活水。

狠抓惠企政策落实落地。市“双千”办下发《关于梳理<营造更优环境落实惠企政策加快疫后重振责任清单>落实情况的通知》,广泛宣传“71条”政策措施,督促责任部门及时落实,跟踪掌握进展情况;组织编印《服务业惠企政策汇编》“167条”政策手册1000册,由联企干部送给企业,实现重点帮扶企业全覆盖,助推政策优势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会同14个行业主管部门对惠企政策兑现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同时向50家龙头企业调查核实了各部门政策落实落地情况,督促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惠企政策。”截至目前,为各类企业提供贴息、补贴等7311万元,提供纳税减免等税务支持28.1亿元。

促企业发展,宜昌相关部门努力当好企业“粮草官”。

“截至目前,我们落实非高耗能用户电价优惠、湖北省化肥企业电价优惠、支持性两部制电价等3项政策,共优惠电费2.16亿元。”宜昌市经信局局长丁庆荣告诉记者,宜昌落实市工业生产调度资金支持,将去年支持68家企业的2.4亿元市工业生产调度资金的使用期限延长到今年底,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目前这68家企业全部按期复工复产。落实市重点产业发展基金调度资金支持,落实市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并加大对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磷石膏综合利用的资金支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