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江山 孔维敏
通讯员 刘珍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仲冬时节,溯江而上,“中国脐橙之乡”秭归县风光旖旎,峡江碧水东流,两岸脐橙飘香,悠悠橘韵缭绕在高峡平湖间。
12月18日,“2020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揭晓,秭归脐橙荣列榜单。而在10月下旬,“秭归脐橙”就已斩获第二届湖北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金奖。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秭归脐橙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总产量60万吨,鲜果产值突破30亿元。2020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秭归脐橙”品牌价值评估26.91亿元,居全国同类品牌前十位。
生态种植,“种”出好山水
来到郭家坝镇烟灯堡村,橘树漫山遍野,一颗颗橙果圆润饱满、挂满枝头。
“以前一下大雨就泥水横流,滑坡是常事。”该村村委会副主任崔凤英回忆,山上以前都是“光板田”,没得柑子树,看过去都是光秃秃的。
30多年前的秭归,柑橘种植面积并不大,长江两岸都以粮食种植为主,水土流失严重。
上世纪70年代,秭归立足县情,大规模推广种植柑橘,形成了依山种橘、以橘养山的生态产业思路。
目前,该县森林覆盖率达79.7%。记者从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秭归柑橘规模化种植面积3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9.61%,占森林总面积的13.3%。
树下套种紫花光叶苕子、鼠茅草、红小豆,树上挂黄纸板、诱蝇球,田间挂太阳能杀虫灯。在烟灯堡村柑橘种植示范园里,伦晚、纽荷尔长势喜人。
“园里建有沼液存储池和异位生物发酵床,可减少化肥、高毒农药使用。”负责人刘国华介绍起“生物农药+物理防治+绿肥”的生态种植模式。
走进归州镇全国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一条条管道纵横交错于橘园之中,每棵橘树下都有4个蓝色小探头。
“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定量定点定时对柑橘进行精准施肥和灌溉。”该镇公共服务中心农艺师胡开新介绍,这样既可减少化肥和水的使用,还能节约人工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
说起肥料,一旁的基地负责人望胜分享起“秘笈”。他告诉记者,每年都会从内蒙古拉回100多吨羊粪,发酵自制有机肥,虽然一趟下来光运费就要5万多元,但脐橙品质好,都能论个卖。
近年来,秭归大力推广“七园三改六推”、水肥一体化、绿色生物防控等实用技术和“猪-沼-果”等生态种养模式,带动全县脐橙种植标准化、生态化、优质化,实现脐橙产业绿色转型发展,产品质效不断提升。
“全县柑橘种植有机肥用量提高2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15%以上。”秭归县果茶发展中心主任张光国表示,秭归正推动脐橙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依靠“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
生态种植成效显著,秭归先后获评“全国无公害脐橙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柑橘)生产基地先进示范县”和“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精深加工,“加”出高产值
在屈姑集团柑橘产业链体验馆,中华橙酒、橘子蜜饯、美人橙醋、脐橙原味粽等脐橙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
体验馆外,电子大屏实时显示生产车间景象。记者看到自动化生产线上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橙子,经过手工剥皮和机器处理,橙皮、橙汁、果乳、果粒被相继分离,之后进入不同生产环节。
“目前已开发出醋、茶、酱、饼等100多种柑橘深加工产品,实现了‘从花到果、从皮到渣’的零废弃加工综合利用。”车间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该公司每年鲜销、深加工柑橘5万多吨,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中东、南非及欧盟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秭归盛产脐橙,但一直以来都是以卖鲜果为主,难以长期保存。遇到市场形势不好,一斤脐橙只卖几毛钱,收不抵支。
随着该县柑橘精深加工产业链不断延长,以前卖不出好价的次果、等外果,如今变废为宝,成为深加工的原材料,不会再烂在果园、路边,或者被倒入长江,既降低了污染,又提高了库区水质。
“经过深加工,效益比卖鲜果增值20倍以上,柑农亩均多增收100元,脐橙真正成为果农脱贫致富的‘金果果’。”湖北屈姑国际农业集团董事长李正伦说道。
近年来,秭归县按照“基地做绿、加工做深、龙头做强、品牌做响、销售做畅、链条做长”的思路,充分挖掘本土脐橙产业优势,培育了以屈姑、帝元、多美橙等为主的脐橙深加工和产品营销企业集群。
“柑橘被‘吃干榨尽’,全县柑农每年共增收3500万元以上。”秭归县柑橘协会秘书长向长海介绍,全县现有脐橙深加工龙头企业4个,产销合作社467家,年处理鲜果能力达70万吨。
2019年,秭归县柑橘三产综合产值测算达到55.6亿元,其中初加工产值13.8亿元、深加工产值达9.3亿元。
秭归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秭归会加快柑橘产业提档升级,将“秭归脐橙”的经济价值再提升一个层级。
农旅融合,“融”出好效益
12月27日,暖阳高照,归州镇官庄坪村,山水橙缘农家乐老板娘乔英正在炒腊肉,几名客人即将抵达。
2017年,瞅准市场机遇,乔英夫妻俩依托自家的6亩橘园,投资50多万元整修房屋,办起了农家乐。
“观峡江美景、采精品鲜果,游客还可以住民宿、做柴火饭。”乔英说,今年已接待100多名游客,加上卖出去的3万多斤伦晚,毛利润有15万元。
由于自家柑橘品种单一,乔英每年都会高于市场价收购周边农户柑橘5万斤以上,自己赚了钱,带动村民也增收。
据了解,秭归县将脐橙产业与屈原文化、峡江文化、移民文化等相融合,目前共打造了郭家坝镇烟灯堡村、水田坝乡王家桥村等12个农旅融合基地,“融”出了新模式,“玩”出了好收益。
除了卖鲜橙、加工产品,湖北屈姑国际农业集团也通过“脐橙+文化+旅游”的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
集团副总经理胡兆兴告诉记者,下一步,公司将重点打造集秭归脐橙智慧农业体验观光基地、脐橙零废弃综合利用深加工园区、脐橙美食文化开发、国际电商物流中心为一体的4A级工业旅游景区,让秭归脐橙、宜昌柑橘享誉世界。
路过秭归脐橙文旅小镇,记者见到一期脐橙交易区、特色美食街主体工程已完工。作为秭归文化旅游名县发展战略的重点项目,秭归脐橙文旅小镇占地200亩,将依托秭归脐橙产业和屈原文化、峡江风光等旅游资源,建设秭归脐橙交易区、脐橙文化广场、脐橙观光园、特色美食街等八大功能区,总投资5.5亿元。
围绕脐橙品牌,秭归着力构建“脐橙+”的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橙小秭”品牌形象,推出脐橙玩乐之旅、游学之旅2条脐橙主题旅游线路,开发与脐橙有关的文创产品30多种,把“买家”变为“游客”,撬动秭归全域旅游大发展。
短评
奔向“绿富美”
从一株苗到山山树,从卖果果到深加工,从脐橙园到脐橙“乐”……秭归脐橙的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
秭归脐橙“绿”得动人,种植面积已达全县森林总面积的13.3%;“富”得喜人,成为助农脱贫致富的“金果果”;“美”得醉人,正“+”入文旅大产业。
好一个“绿富美”!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给人启迪,引人深思。
践行“两山”理念,永远在路上。展望未来,我们更要坚定发展信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奔向更潮的“绿富美”。
(江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