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绿处着墨潜心发展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姚定安

近年来,枝江市在省委省政府和宜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出枝江市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

冬日暖阳,绿树掩映、花团锦簇的枝江滨江公园,处处欢声笑语。老人们于此舞蹈、漫步,孩子们在此嬉戏、打闹,好一幅水墨掩映下的幸福家园图。“不来不知道,来后真奇妙。能够生活于如此优美的现代田园城市中,真是幸运、幸福!”市民方华松感慨道。

正如方华松言语描述的一般,枝江城乡到处闪耀着“现代田园城市”的独特风貌。而这样的风貌,则来源于该市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的突破性成效。

持续攻坚

答好“保护母亲河”的时代考卷

枝江,宜昌的东大门和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

曾经,辖区内作坊式、粗放式化工企业云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为辖区群众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

“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谋划,部署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按照中央、省、宜昌市要求,枝江市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奋力开启答好“保护母亲河”时代考卷的新篇章。2018年,成立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指挥部,与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专班合并办公,聚力冲刺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等15项目标任务。今年以来,枝江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落实长江大保护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疫后重振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久久为功,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抓产业、抓项目、抓环境,在加快推进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继续创优争先。

“枝江市共有25家沿江化工企业涉及‘关改搬转’。我们将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视作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加以推进,拒绝简单位移和一关了之,至目前,可谓收效明显、成果巨大。”枝江市经济信息和商务局副局长张雪峰介绍,按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循环利用、效益升级”的思路,相关部门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环评、能评、安评服务,给予企业能耗指标、环境容量、用地指标、配套设施、水电气等方面支持,在争取省级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补助等多个维度上下功夫,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聚龙环保是枝江市第一家整体搬迁入园、第一家开工建设、第一家建成投产的公司。公司积极响应“关改搬转”,实现产品种类由铁盐一个系列3种产品增加到铁盐和铝盐两个系列9种产品,产能由3万吨/年提升至22万吨/年,废酸资源化利用由16350吨扩大为92995吨,销售市场由宜昌区域扩大到辐射长江流域的“三大转变”,一举发展成为省内最大水处理剂生产企业和省内最大的废酸资源化利用企业。

三宁公司在“呵护碧水蓝天,共建美好家园”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围绕延展产业链条推进产品升级,先后关停年产12万吨合成氨和30万吨碳酸氢铵生产线各一条;2018年,又投资100亿元新建乙二醇项目,项目建成后,公司总能耗将下降18.39万吨标煤,减排废水1万吨,高新技术产品占比将达63.47%,非肥化工产品产值占比接近50%。

“年内,‘关改搬转’25家化工企业的任务将全面完成。通过‘关改搬转’,不仅实现化工企业产品、设备、管理、工艺的‘四个升级’,带来化工集群腾飞,同时也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张雪峰说。

城乡统筹

绘就“滨江生态廊道”的别样景观

作为江湖联通的重要节点,湿地金湖,水鸟唱晚、鱼翔浅底、岸柳婆娑,与湖堤上漫步的人群相映成趣,构成赏心悦目的一幅田园水乡水墨画。

近年来,枝江市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突出以人民为中心,认真制定《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相关工作方案》,对照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要求,列出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不达标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非法码头专项整治、河道非法采砂整治、船舶污染防治、港口岸线资源清理整顿、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等125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其中长期坚持的34项,通过城乡统筹、全域治理,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转型发展,在共护一江清水浩荡奔流的同时,绘就出“滨江生态廊道”的独特景致。

枝江市大力推进“一批设施”治理城乡污水工程。加快推动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启动建设40个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打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引入专业企业采取PPP模式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4座,提标升级并扩规1座,实现了乡镇污水厂全覆盖。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上,枝江市突出“一体谋划”,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通过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循环发展方式,构建起畜禽粪污全收集、全利用、全覆盖资源化利用体系,实现了秸秆、农膜废弃物等的资源化利用。

在村容村貌治理上,枝江市以乡村主要道路为纽带,从高铁高速沿线推向集镇,从主次干道铺向乡村,用鲜花串起城乡,构筑起“人在画中游”的美景。

枝江市七星台镇紧邻长江和沮漳河,在构筑滨江生态廊道工作中,突出“点线面”立体发力,推动江鸭路、七鸭路沿线“立体整治”,疏浚河塘沟港13处,清沟清渠31公里,并在此基础上连片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打造出蔚为壮观的绿色生态风景线。

枝江市住建局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题,以长江为“轴”对全长9公里的长江生态廊道(枝江段)分期分批实施修复工程,并邀请市民代表为廊道设计施工献计献策,确保了廊道绿植、休憩场所、健身场地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成就出让市民向往的“城市会客厅”。

如今,行走于长江沿线的枝江,太多生态环境的可喜改善正在发生——

2019年底,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任务全面完成;“一江两河(长江、沮漳河、玛瑙河)”岸线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逐步收归国有或集体。将长江及其支流绿色生态廊道一公里范围内林木纳入长江防护林重点监管范畴,严格实行限额采伐。

2019年来,共腾退岸线9000余米,植树复绿15.73万平方米,全市16个码头港区绿化率全部达到10%以上,复绿面积达1.82万平方米。全市乡镇污水处理规模达3.6万吨/天,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猛药去疴、固本培元,治已病也治未病,枝江着力推进一大批“老大难”问题解决,实现了“母亲河”气色的逐渐向好,人民群众获得感的不断提升。

着墨绿色

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共护一江水,下好一盘棋。”作为宜昌绿色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和“双核驱动”战略的主阵地,枝江市紧紧瞄准“绿色发展和区域发展排头兵”“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县域治理现代化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开拓创新、勠力前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谱写出无限精彩。

着力抓项目扩投资,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底盘更加坚实。1至9月,枝江市新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38个,全口径到资177.68亿元,全市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26.8亿元,增幅为宜昌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192.7亿元,增幅位居宜昌市第一。

着力调结构促升级,绿色发展的动能不断壮大。今年来,完成工业技改投资87.3亿元,占工业投资的62.8%,支持企业“机器换人”“管理换脑”。三宁化工建成全省首个5G智能工厂,是全省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奥美医疗产值、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02%、335%;疾控防护用品生产基地项目顺利开工,国药集团奥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江苏综艺集团控股枝江酒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7家,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大学生创业中心、东方年华分别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星创天地。

着力优环境惠主体,市场活力得以不断激发。大力推动“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一门全办”“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到97%,“减时限”事项比例达到70%,网办实现率100%。枝江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实施区域节能评估制度,一般项目能耗审批时限从20天缩短到当天办结。落实各类税费优惠政策,累计减税降费5.72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4.59亿元,占全宜昌市的39.4%;累计为887家企业新增发放贷款45.01亿元;9月底,全市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82.48亿元、254.49亿元。

着力抓治理强修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截至9月底,枝江市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24.4%、26.2%,空气优良天数比达93.8%;长江、沮漳河两个国考断面平均水质达到Ⅱ类;建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点9个,农业面源污染得以更好治理。

绿处着墨,潜心发展,枝江正以崭新姿态腾飞。

实说

唯有实干,方能笃行。面对疫情、汛情两场大考,枝江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争抢赶拼、决战决胜”的姿态,找路径、补短板、激活力,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才和谐相融新画卷,在宜昌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了绿色转型发展主战场和“双核驱动”主阵地的积极作用。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关键时期,枝江市将如何立足新起点、聚焦新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日前,枝江市委书记贾立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作了如下阐述——

立足新起点

聚焦新目标

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更强动能

一、立足“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呼唤我们必须构筑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枝江市要通过激活内在潜力,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要围绕重点产业,聚焦重点企业,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开展精准招商,强化项目建设,提升链接能力,推动东中部更深层次的互补合作,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延展提升化工新材料、医疗用品及高端纺织、绿色食品制造,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的产业链和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环环相扣和上下游企业间的高效运转。

二、突出“优环境”,普惠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要对标一流、勇争一流,努力把枝江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四最”县域。要持续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动“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一门全办”“最多跑一次”落实落地;要进一步深化“双千”服务,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设身处地为企业送政策、送信心、送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难,切实补齐发展短板;要大力推动各种优惠政策落实落地,在税费减免、融资对接、续贷展期等方面为市场主体提供全过程、全周期的细致服务,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切实激发市场活力。

三、答好“民生卷”,畅通经济社会的动态循环。经济社会的动态循环,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民生所盼。枝江要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以法治化、便利化为支撑,全面打通人流、物流、商流的瓶颈和堵点,让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高效畅通流动,大力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早见效;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有机统一“塑形、铸魂、惠民”举措,推进老旧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改造和交通拥堵治理,促进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提升;进一步补足民生短板,更好解决就业、脱贫、医疗和涉及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等问题,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让50万枝江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四、着力“升效能”,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厚植幸福底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系统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划小城市社区、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打造“一核四维、协同共治”的城市综合体;深入推进“三在工程”落实落地,围绕“五个振兴”、深化“四双行动”,以“四联四促”为抓手,建立功能型党组织,打造农村党建联合体;推进党建、城管、综治等各类网格的“多网合一”,加快全市镇级综治中心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一体化和县域治理现代化,厚植平安枝江、幸福枝江、田园枝江的底色。

记者手记

敢争者先

善为者远

“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

面对疫情、汛情的双重大考,枝江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力“争抢赶拼”,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瞄准重点区域、围绕重点产业、聚焦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1至9月,新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达138个,全口径到资177.68亿元;不断向改革要动力,精简流程、优化服务,促使“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0%,“减时限”事项比例达70%,网办实现率达100%;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大力推动产业链延展和价值链提升,三宁化工、奥美医疗、国药集团、综艺集团等一大批企业竞相逐鹿枝江,业绩不降反升,为枝江市的经济运行稳步复苏提供了强大动能支撑。

同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99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1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30人。1至9月民生支出23.14亿元,共发放救助补助资金7840.8万元、惠及3.7万人,确保市民米袋子、菜篮子安全;完成改造县乡道33.69公里。持续深化法治枝江、平安枝江建设,实现了民生保障更实、公共服务更优、社会治理更好。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理念的践行,总是在时间的洗礼中愈显光辉。敢于争先、善做善为的枝江干群,正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豪情壮志,不断凝聚“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智慧力量,一路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