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在远安县嫘祖镇荷叶村百亩桑树基地,桑蚕产业党小组的党员们带领村民们在桑园里除草、修枝、施肥。目前,桑蚕产业党小组已带动90户群众,其中贫困群众20户,累计发展桑园1000亩,年养蚕200张,户均增收3000元。
近年来,嫘祖镇党委深入推进“三在”工程,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做实产业就业、筑牢基层阵地,使党员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产业成为发展的“助推器”、党支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1
根植于群众沃土,党群干群关系更紧密
7月27日,大暴雨造成嫘祖镇谭坪村黄家沟一村道发生山体滑坡,交通中断。险情发生后,谭坪村党支部积极开展抢险行动,安排3名党员干部在山体滑坡道路的两端设立警示标示,指挥交通,劝返往来车辆,并调动一辆铲车清除垮塌的土石方。经过2小时紧张有序的抢险作业,恢复了道路的正常通行。
防汛期间,嫘祖镇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全部下沉村居,转移受灾群众,摸排安全隐患,查看地质灾害,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村居党员干部积极行动,清运路面泥石,清除倒伏树木,疏通排水沟渠,设置警戒线,为受灾群众修瓦补漏。全镇党员干部奋战防汛抗洪一线,奏响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时代凯歌。
哪里群众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疫情防控期间,养猪专业村真金村不少农户家里缺少猪饲料,大伙心急如焚,村党支部的党员干部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镇疫情防控指挥部,为运输饲料的车辆开具了通行证,解决了全村养殖户的燃眉之急。
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后,真金村党支部又四处跑市场、找销路,成功引进宜昌金土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帮助村民销售肥猪5000头、仔猪10000头,仅此一项收入3500万元。并与双汇集团、夷陵区鸦鹊岭生猪交易市场建立供销合作关系,今年预计生猪销售收入可达8000万元。目前,真金村正加快推进生猪交易市场建设,建成后将促进市场价格稳定,并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20万元。
为解决群众就业难题,嫘祖镇超前谋划企业复工复产,于今年2月成立专班,逐一帮助企业制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案,全镇磷矿企业于4月底全部复工复产,带动县内外3000名群众就业。充分发挥劳务合作社作用,积极对接县内外企业,帮助115名群众实现务工就业。
2
抓实产业就业链,群众聚在产业中致富
“去年,我种植茶叶60多亩,收入10多万元,仅采茶就带动不少群众就业,其中帮助4名贫困群众增收。”嫘祖镇青峰村党员种茶大户张宏梅说:“我还是村里评选的产业致富带头人,每年带领30多名采茶群众帮助全村茶叶大户采摘茶叶200多亩。”
谈及茶叶,张宏梅满脸的骄傲。得益于做实产业党建,壮大产业“全链条”,群众在产业中逐步实现致富奔小康。
为巩固脱贫成果,嫘祖镇按照产业相近的原则,根据生猪、茶叶、桑蚕三大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产业党组织模式,实现党组织与市场主体有机衔接、带富责任与创富能力功能互补,产业党员实行双重管理。组建特色种养殖产业党支部,下设生猪、茶叶、桑蚕3个产业党小组,覆盖党员49名,带动群众8000户。
为了有效打造“产业党支部+能人大户+农户”一体化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长足发展,嫘祖镇通过政策扶持、绩效考评、培训提升等方式,促使产业党支部充当“火车头”,拉动产业链条延伸壮大,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今年来,嫘祖镇聚集资金500万元,新发展茶园1000亩,改造低产茶园500亩,带动6000户群众发展茶叶产业。定林村、青峰村茶叶加工厂建设稳步推进,全镇茶叶产业日益壮大。
桑蚕专业村荷叶村通过动员养蚕能人带动,成立荷叶村天之力桑蚕专业合作社,已发展90户群众栽桑养蚕,其中贫困群众20户,累计发展桑园1000亩,年养蚕
200
张,增收30余万元。
依托镇“农民学校”和产业党支部,嫘祖镇大力推进本土人才培育,聚焦实用技术,采取家门口对接需求、零费用参训发证、订单式劳务输出方式,培养800名种植、养殖能手,让群众聚在产业上、富在集体中。
3
筑牢基层阵地,百姓致富有了带头人
过去,田家场村党支部由于凝聚力差、战斗力弱,被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为此,镇党委选派杨先念任村党支部书记,杨先念到任后以上率下,合理调整村“两委”干部分工,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压实工作职责,全面提升班子战斗力。
通过调研,村党支部找准群众关切,筹措资金新建天河水窖9口,新建提水站2处、抗旱水池2处,巩固提升安全饮水工程;维修破损道路500米、水毁道路50米,修建公路堡坎100米,解决500人安全出行问题。并听取党员群众对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村级发展的意见建议15条,组织党员干部办成实事24件。
金桥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曾经发展滞后。近年来,村“两委”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通过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群众主人翁作用,让村“两委”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探索出一条生态发展之路。
全村因地制宜制定农旅产业结合发展规划,突出发展茶叶、生猪、中药材为主导的生态农业。目前,全村茶园面积发展达3000亩,户均增收1000元;发展生猪养殖1300余头,户均增收6000元,其中31户贫困户依托生猪产业实现增收;成立万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药用木瓜300亩,带动20户贫困户参与种植管理和务工,户均增收1000余元。
在基层组织引领和党员示范带动下,嫘祖镇10名党员大户和农村能人回乡创业就业;20名党员创办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70余个,带动1.5万名群众发展致富。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龚昌俊
通讯员 刘承乾 黄秀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