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兴了乡村富了乡亲旺了人气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三峡日报

位于长江边上的点军区艾家镇因江而生、依江而兴。

“十三五”期间,这个滨江乡镇告别“靠水吃水”的传统粗放发展模式,用“融合”赋能发展,引领5个贫困村实现蝶变。

产业发展拾级而上,乡村颜值不断提升,农民收入再攀新高……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正在艾家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脱贫路

10月下旬,记者重返艾家镇采访,惊喜发现贫困村里多了“三变”:村容村貌变美,扶贫产业变强,村民笑容变多。

处处洋溢的新气象缘何而来?沿途采访村民,他们念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支部是咱脱贫的主心骨!”

主心骨的力量来自不断强化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艾家镇党委书记魏海说,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镇党委把建强农村基层党支部摆在首位,大力推进基层党建“三在”工程、“四双”行动,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党员群众创业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力量优势,激发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村级阵地焕然一新。依托全镇阵地提档升级行动,5个贫困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告别陈旧面貌,成为了集综合服务、信息咨询、形象展示、文化交流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新中心。

力量在党旗下凝聚。建立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能人机制,吸引一批优秀青年到村任职、回乡发展,接续跟踪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青年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中。

越来越多村民从观望者变为参与者。在刘家村,创建美丽庭院成为乡村新风尚。近年来,通过关停拆栏畜禽养殖户、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等一系列绿色行动,村庄环境卫生实现质的飞跃。在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家家户户自觉为房前屋后“洗脸美容”、扮靓庭院,用“小家美”组成“大家美”。

履职能力不断提升。每年初,各村居书记围绕“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明确本村5至8件大事实事,围绕“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明确2至3件暖心小事,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装入书记“口袋书”。该镇结合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对其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开展末位约谈。同时,开设“支书大讲堂”“云课堂”,参学党员、干部近千人次。

基础设施强“筋骨”

枯水季节,七里村最偏远的住户谭业发不再喊“渴”。

与高档住宅小区的居民一样,谭业发只需将IC卡在智能水表上轻轻一靠,汩汩清泉便从水龙头中流出,不必再像往年赶早下山去背水。

和他一样,吃上干净、稳定自来水的,还有全村300余户村民。2019年,投资180万元的饮水改造扶贫项目在七里村启动。经过两年建设,全村实现了供水管网通组入户、智能水表全覆盖。依托全镇大力推进的安全饮水工程,目前,所有村居已用上自来水。

“水路”齐头并进。全镇6条村级主干路同步实现提档升级,刷黑里程11公里,所有村组道路贯通,入户道路100%硬化。“家门口的路修好了,发展之路也更通畅了。”艾家村村民赵明圣深有感触。他说,艾柳路改扩建后,双向的柏油路让雨季出行不再犯难,部分村民愿意在家门口创业。

不再让村民们犯难的,还有用电、用网、就医等问题。在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130多盏太阳能路灯逐渐点亮乡村夜空;广电信号光纤实现镇域内全覆盖,柳林、七里两个村增设通讯基站和电信设备,彻底解决信号难题;全镇5个村卫生室均有医生全天候坐诊服务。

艾家镇镇长谭玉华说,全镇以“水电路讯”为重点,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这不仅是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具体行动,也是为乡村发展“造血壮骨”,夯实乡村振兴之基。近年来,村民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扶起了大家的“精气神”,誓要把“贫困村”变成“幸福村”。

融合发展促振兴

“过去,想的最多的是用什么办法走出去;如今,怎么把更多好资源引进来,成为乡亲们的共识。”在艾家镇生活了70余年的胡大宏感叹,田里的菜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销路,不用像过去起早贪黑过江卖菜了。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是,融合。艾家镇与城区人口密集区仅一江之隔,不断完善的城市路网让辖区交通便利优势日渐突显;山地丘陵多、人均耕地少的现实条件,也决定了一味向土地要效益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用融合为发展赋能,艾家逐渐探索出一条振兴之路。

产业发展从“单打独斗”走向“聚指成拳”。在乡镇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各村组织村民外出学习考察,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为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近年来该镇落实产业到户到人奖补资金共计138万余元,并制定了《艾家镇农业结构调整以奖代补实施方案》,鼓励引导村民优化调整产业。绿安蔬、大栗树柑橘合作社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500余户农户就业、增收。

农旅融合照亮省级贫困村柳林村的脱贫致富路。村“两委”一手抓好种植产业提质,一手抓好农旅项目培育。目前,全村完成柑橘品改400多亩,新发展小水果140多亩;引进了瑞伽棕芭生态乐园、湖北安易信快乐农场等一批农旅项目。乡村游、农家乐、轻徒步已成为这里的新时尚、新业态。

区域之间加速融合,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为村庄注入“勃勃生机”。伍家岗长江大桥和江城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为桥河村带来了人气和活力。村民们谋发展的思路更加开阔,先后在家门口创办餐饮、商超、物流网点等门店,服务新业态从无到有、加速聚集。

从点上突破到全面纵深推进,融合动能持续迸发。魏海表示,贫困村摘帽不是终点站。艾家镇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美丽乡村既有“颜值”更具“气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高圣男

通讯员 吕永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