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营造最优环境护航企业发展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三峡日报

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优质的服务保障。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紧紧围绕文旅中心工作,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文旅营商环境,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对标省市标准,高位推进责任落实

民之所向,施政所向。市文化和旅游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各党组成员为副组长,以法规科(行政审批科)、执法支队等相关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工作专班,制定考核机制,严肃追责问责。在全市率先实行领导班子轮流进驻政务中心窗口工作制度,8名党组成员坐班调研,为群众代办重难点事项,收集意见提交党组会解决。

今年以来,该局共召开15次党组会,内容均围绕“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全体领导班子成员专题听取汇报,集中行业力量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制定下发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清单,在召开的各类会议上,反复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在全系统形成推进市场准入、政策服务、市场管理、行政执法四大领域改革的工作合力。

持续优化服务,构建公平营商环境

“现在真是太方便了,不用排队不用等待,就算材料没带齐,也可以通过网上进行办理。”前来办理导游证的刘先生有感而发。

据了解,市文化和旅游局现有权责清单441项,其中依申请事项188项、依职权事项253项,在全市位列第三,所有事项均编制了服务指南,实现网办率100%、即办率87%。机构改革后迅速整合原文化、旅游、体育三局窗口事项,导游证、社会体育指导员、运动员、旅游业务经营许可证等高频办件全部归集到窗口办理,真正实现一窗通办。

流程“能优尽优”,服务“能细则细”。专设行政审批科,受理和牵头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杜绝办件流转到其他科室办理。163件即办件当场办结、现场发证,其余25项承诺件,一律精简为“窗口受理—审批科审核—分管领导批准”审批模式,最大程度实现实际工作效果与群众获得感一致。

同时,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由原来的前置审批改为并联审批,纳入全市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助推全市投资环境的提升。

针对二级运动员办理时间过长的突出问题,从提前一次性告知、商请缩短申报犹豫期、缩短审批时限、“座机+手机”接续服务等方面压缩审批进度,承诺办理时限由法定6个月缩短到9个工作日内完成(包含法规要求的公示期7个工作日)。

助企纾困解难,全力保障复工复产

实施“双千”工作全覆盖,709名文旅干部对504家文旅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为解决中小微文旅企业信贷需求,促成银企对接551家,争取银行授信20.31亿元,放款8.7亿元,推荐4家企业进入“企业方舱”。该局提前拨付2019年旅游年卡资金3094万元到旅游企业,申报22家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政策补贴2853万元,申报享受网络服务费用减免政策的网吧273家,极大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疫情管制期间,在全省创新实行“零材料、零跑腿(跑一次)、零上网、弹性服务”,全面暂退125家旅行社质保金2356.63万元。

复工复产期间,该局组织直播、喜游宜昌、领导代言、抖音带货等网络营销活动,同时市政府发放600万元“康旅”消费券,有效刺激文旅消费。该局全力用好“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

乐游宜昌”企业补贴重磅政策,成立8个工作专班,在全省率先设立“6212301”专线电话,24小时服务企业游客,宜昌旅游市场迅速回暖,为企业营造最优发展环境。截至目前,兑付景区免门票补贴资金10924万元,旅行社组团奖励1496万元,共计1.2419亿元,让企业最大限度感受政策的温暖。

宽容新型业态,审慎包容监管

对疫情期间出现的以电竞酒店、私人影院、迷你歌咏亭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该局秉持审慎包容的监管原则,营造相对宽松的执法环境。

对于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的违法行为,原则上先教育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再处罚。运用警示告诫、行政指导、行政建议、行政约谈等执法方式,从源头遏制违法违规行为。

因疫情导致的旅游退团退费问题集中爆发,投诉较往年同期增长83%,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经营。该局向企业宣讲法规政策,解读政策要求,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协调供应商,尽力为企业维护声誉、降低损失。截止到10月12日立案受理投诉340起,理赔及退费611.5万元,其中指导企业退费447.31万元。旅行社与游客全部达成和解,最大程度减轻投诉对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

三峡日报通讯员 刘晶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