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首都北京。
在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总站、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等单位指导、主办的“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上,枝江牛郎山选送的“夷陵牛雪花牛肉”,因其肉质细腻坚挺、口感细嫩多汁、脂肪沉积丰富均匀、香味醇厚浓郁等特点,一举斩获“最具特色奖”“最具效益奖”两座奖杯。
同时,枝江牛郎山精心培育的夷陵牛,被授予“高品质牛肉生产推介品种”荣誉证书,成为国字号推介的全新优良品种和民族品牌。
此次盛会,以“品华夏牛肉、兴民族品牌、丰百姓餐桌”为主题,共吸引了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22个品种(类群),前来“打擂”“比拼”,可谓群英聚会、盛况空前。“夷陵牛”种群及其所产雪花牛肉,为何能够从鲁西牛、晋南牛、渤海黑牛、郏县红牛、云南文山牛、新疆褐牛等众多地方品种中脱颖而出?究竟拥有何种“秘诀”让与会专家、消费者为其倾倒?又是何种能力让“夷陵牛”被寄予了民族品牌的厚望?
风从地起,云自山出。追本溯源,“夷陵牛”的故事还得从枝江的“仙女”与“牛郎”说起。
科技应用
成就“夷陵牛”新品质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透过三字经可以窥见,在传统的农耕文明里,勤劳质朴的牛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千年来,在峡江山水间、枝江田园里,生活着一种短角、细腿、长尾、黑眼的“老黄牛”。它们以勤勉努力、默默付出,助推峡江儿女繁衍生息、河流山川美好富庶,却从未改变自己“以牧草为食、与耕作相伴”的命运。
当时光的车轮迈入新世纪,伴随着“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号角,枝江以“牛郎与仙女相遇”为蓝本,缔造科技大剧,催生“老黄牛”的命运逆转,让其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4年,枝江市委市政府借助仙女镇丰富的山水林地资源,引进IT界成功人士肖贤方,来枝投资8000多万元,注册成立湖北丰联佳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到向巷村牛郎山兴建基地,采用生态养殖方式发展肉牛养殖,并构筑“牛郎山牛业特色小镇”。
“作为一个肉牛养殖的‘门外汉’,投资养牛,当然想以最快的速度赢得回报呀。”肖贤方说,当初听人讲西门塔尔牛,骨架大、长得快、产肉多,是他最想养的肉牛。
正当肖贤方苦于不懂技术行情、人云亦云时,枝江市为其送来了“保姆式”服务。该市农业、畜牧等部门积极对接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帮助丰联佳沃构筑起“公司+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联合体,并在此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陈焕春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曹兵海教授首席科学家工作站。
“政府的服务就像‘及时雨’,为我养殖肉牛送来品种种源、技术服务的坚实支撑。”肖贤方说,在养殖品种选择上,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教授为其指点迷津:品种无需舍近求远,枝江本地繁衍数千年的黄牛,就是非常优良的品种,并且能够产出“雪花牛肉”。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曹兵海教授的一席话,无疑点醒梦中人,坚定了肖贤方和丰联佳沃养殖“夷陵牛”的信心和决心。鉴于对本地黄牛的喜爱和看好,曹教授还专门给本地黄牛起名“夷陵牛”。
为确保肉牛的安全、健康、天然,枝江市农业、畜牧等部门和技术合作联合体,现场指导丰联佳沃推进饲草饲料调配、保种改良、疫病控制、牛舍净化、床场一体化等新技术应用,解决了肉牛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疫病防控、高端牛肉开发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肉牛发病死亡率由原来的1%降低到1.5‰,管理成本降低22%、头平增收节支700元的重大突破,缔造出夷陵牛养殖“环境美、疫病少、长势快、品质好、效益高”的良好态势。
当年,丰联佳沃出栏的第一头夷陵牛宰杀后,细腻滑嫩的肉质牛肉中,肌肉纤维与脂肪沉积相互交织,呈现出红白相间、类似大理石般的花纹,经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鉴定:夷陵牛雪花牛肉品质达到国际同类产品主流水平。
“过去,田间劳作的夷陵牛是养在闺中人未识。而今,通过科技应用,夷陵牛实现了一举成名天下知,比养殖西门塔尔牛强多了。”肖贤方介绍,夷陵牛的新品质,促使牛肉价格由80元/公斤提升到800元/公斤,肉牛售价由每头1.4万元升值到3万元以上。
此后两年,丰联佳沃迅速发展成为肉牛养殖行业的排头兵。
强农富民
蹚出“夷陵牛”新路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夷陵牛养殖不能走出基地、不能复制推广,那就好比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能在自家门前转转,肯定走不远。
枝江市委市政府在深入总结丰联佳沃科学养牛的实践经验后,为蹚出一条夷陵牛强农富民的新路子,强化以丰联佳沃为龙头,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户+农户”为路径,推行种源管理、饲料供应、技术服务、销售渠道“四统一”,创造性提出规模适度、环保高效、技术集成的“3321”标准化养殖模式——即一个养殖户建标准化牛舍300平方米、年饲养肉牛30头、利用秸秆200吨、收入10万元。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构建起利益共赢、风险共担、市场共享、契约合作的夷陵牛养殖利益联结新格局。
同时,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枝江市政府专门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成立500万元产业发展担保基金,按1:8比例放大提供贴息贷款,最高额度100万元;对新建300平米的牛舍奖补3万元;养殖户肉牛统一投保并享受60%的保费补贴;每头良种母牛补贴2000元……
百里洲镇三桥村村民薛春梅家因儿子生病致贫。2018年,当地政府为她申请了20万元贴息贷款,发展“3321”肉牛养殖。去年,薛春梅饲养的第一批肉牛上市,收入就达到了10多万元。一举摘掉贫困帽子的薛春梅感激地说,“这个模式好,牛源、饲料、技术、销售都由公司统一提供,我只需要养好牛就行了。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在“3321”模式带动下,养殖户郭崇高集成运用良种推广、疫病防控、饲料配制、秸秆利用、床场一体化等技术,一个人管理肉牛高达160头牛,却做到了忙而不乱。今年初,他家卖出肉牛60多头,收益突破了40万元。
截至目前,枝江市已发展整村推进肉牛产业示范镇5个、示范村10个、社员82个、“3321”模式示范户99个,建成肉牛养殖小区12个、标准化牛舍201栋;全市夷陵种牛存栏5000头,其中核心群种牛300头,带动夷陵牛养殖农户2000户,联合4个贫困村开展扶贫牛代养100头,帮助贫困村每年获得稳定经营性收益10万元,带动贫困户22户,代养夷陵牛54头,户平增收6000元。全市肉牛出栏由2014年2.4万头增长到5万头,年均增长18.1%,肉牛产值达到12亿元。
振翅高飞
树起“夷陵牛”新牌子
科技应用,成就出夷陵牛“雪花牛肉”的新品质;强农富民,蹚出夷陵牛规模养殖的新路子。品质和产能提升的同时,让夷陵牛掌握到话语权的牌子,决不走“市场看贩子”的路子,才能保证夷陵牛的振翅高飞。
为此,枝江市着力在“品牌打造、畅通下游”上做文章,强化产销对接体系建设,既促进养殖户“闷头干”,又带领养殖户“抬头闯”,从根本上扭转了肉牛养殖“丰产不丰收”的困境。
积极推动夷陵牛走出去,参与到博览会、权威签定之中,不断提升品种资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8年,成功促使“夷陵牛”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成为中国黄牛的一个全新品种;同年,夷陵雪花牛肉获得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为枝江畜牧业增添了一张熠熠生辉的“黄金名片”。
政府与市场“两手并用”,立足于高品质,培育知名品牌。通过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开办旗舰店、体验店的形式,推动形成“国牛”“牛味央”“三峡仙女牛”“丰联上品”等一批品牌,促进“枝江牛肉最好吃”理念深入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心中。在实现夷陵牛的保鲜保质的基础上,给夷陵牛争取到更多议价、谈判的话语权,做到了把市场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积极拓展肉牛产业带动效应,以“龙头带动、合作社管理、农户参与、金融支持、示范引领”五位一体的方式,打造融合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夷陵牛“矩阵”,构筑集牧旅、农旅、文旅于一体“牛郎山牛业小镇”,扩大夷陵牛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目前,枝江市支持龙头企业在仙女镇构建起占地2000亩的牛业小镇,小镇内主题餐厅区、食品加工区、田园休闲区一应俱全,基本形成种、养、加、销、游、网全链条联动的产业体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品质引路、品牌护航,枝江夷陵牛走出了一条“靠一个龙头、建一片基地、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树一个品牌”的蝶变之路。2020年岁末,夷陵牛再度从京城捧回金字招牌,可谓实至名归。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姚定安
通讯员许春化 戴德强
本版图片由枝江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