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深化服务创品牌便民惠企出实招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三峡日报

市人社局:

打造“人社23℃营商环境”,为企业减负

市人社局积极推进人社系统政务、市场、法治三大领域改革再突破、创新再深入、环境再优化,全力打造“人社23℃营商环境”。

将宜昌区域内新建工程项目工资保证金缓缴截止时间延续至2020年底,通过替代缴存、差异化缴存、暂缓缴存、直接返还等渠道为全市330多个项目缓解资金压力7200余万元。在建筑行业创新开展企业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截至目前已为250多家建筑行业企业开展企业直通车职称专项评审,1800多人获得中、初级职称。深入建筑企业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截至9月底,共培训在岗农民工4672人次,落实职业补贴324.4万元。对建筑行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违法轻微且积极整改的企业不予处理处罚,引导企业自行整改,在未处罚一家企业的前提下结案率达到98%,有效化解了劳资矛盾。

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符合条件的出租车、网约车企业纳入政策覆盖范畴,今年共扶持创业12000余人,带动就业4万余人。将贷款期限由2年调整为不超过3年,担保基金放款比例从1:5扩大到1:10。对还款积极、带动就业能力强、创业项目好的企业继续提供最高3次的贷款和贴息。今年1至9月,为12140名个体工商户与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23亿元,全省排名第一。外地创业人员申报审核只需通过手机注册申请,实现“1分钟申请、3分钟审核、人工0干预、群众0跑路”的“1300”目标。

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确定宜昌本地特色打包“一件事”的10个工作场景,形成了整体的打包场景链条。与30多个政府部门实现数据互通、一键共享,所有公共服务事项即办件占比达50%,承诺件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减少60%。在人力资源行业推行“先证后查”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在行政审批领域实现即申即办,一次办结。

市经信局:

持续提升“获得电力”指标,为经济复苏赋能

2019年,宜昌“获得电力”指标在全省排名前列,宜昌自贸片区“获得电力”指标在全省三大自贸片区排名第一。

提高报装服务效率。推广“321”

办电模式,将高、低压办电环节分别压减至3个和2个,对符合直接接入条件,并且无工程的小微企业实行1天低压用电极简报装服务。推行“客户经理+配套项目经理”双经理制,开通电力外线工程行政审批代办业务,将10千伏单电源项目的平均办电时间压缩至38个工作日以内;将低压非居民客户平均办电时间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具备直接装表条件的5个工作日,不具备直接装表条件的15个工作日;将居民客户平均办电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开通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电力服务窗口,推出“刷脸办电”“不动产+用电过户”一体化服务,推广“网上国网”APP,其中16项简单业务实现了“一次都不跑”。

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将城区小微企业低压接入容量标准放宽至160千瓦,帮助一批小微企业把接电成本直接降为“0”。连续两年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累计降低21.09%。严格执行非高耗能和工商业电价“95折”等政策,2至9月共优惠电费近2亿元,全年预计可减少企业电费支出2.39亿元。上半年,组织199家企业参加市场化交易,申报交易电量101亿千瓦时,预计将再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1亿元。开展“千名党员进千企、助企复工暖春行”活动,为疫情防控单位减免高可靠性供电费用,帮助巡视检查企业用电设备1067次,提交用电诊断方案967份,为企业减少用电成本9000多万元。

提升可靠供电能力。加强园区配套电网建设;实施城市配网可靠性提升工程,主城区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户均容量比工程实施前翻了一番。减少停电时间,尽量做到“一停多用”。全面推广不停电作业、零点检修,推广“网格化”抢修模式。做好应急保电,疫情期间坚持“让灯先亮起来”,无偿开展“托底”供电抢修服务1900余次。

市民政局:

聚焦社团登记和监管,不断便民惠企

市民政局细、深、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聚焦社团登记和监管,不断便民惠企。

进一步优化流程,最大限度“便民”。通过对社会组织登记审批中的前置审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审批、行政权力清单等清理,对《市管社会组织成立登记指南》进行了再修改、再细化、再完善,科学设置了13个办事指南,方便服务对象。取消行业协会商会前置审批、社团成立验资、办公场所勘验,在申请人筹备工作和提交的材料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实行一次办、马上办、立即办。推动社会组织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网上联审、现场打印,实现了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当日办结,节省29天。

进一步强化监管,最大力度“惠企”。集中开展社会团体涉企收费专项治理,要求各行业管理部门同步开展检查,现已完成自查。同时,倡议有条件的行业协会商会,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会员企业,主动减免和降低会员企业2020年会费及各类服务性收费,截至目前,已减免会费445万元。从严格登记审查、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监察三个方面,制定了九项具体措施,来进一步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的源头监管。

结合当前行业协会商会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强综合监管,形成监管合力。对市级479家社会组织开展年检工作,要求其提供法人签订的《年检承诺书》,建立信用承诺制度,有效解决报送资料的真实性和实效性。这项工作现已基本完成,正在梳理年检中发现的问题,年检结果将在民政官网通报并责成社会组织限期整改。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深化“五度”服务

提升时效质效

优化缴税、登记环节,原来5个环节优化为2个环节。增加企业服务专区,实现企业不动产登记1个环节办理;取消婚姻关系实质性审查,精简合并优化15类登记业务,再次精简材料50%。深化不动产交易登记“012”办理时限。即注销登记、查解封登记、更正登记、异议登记、换发不动产证书即时办结,小微企业即来即办。一般抵押登记、首次登记、变更登记、二手房转移登记、涉及实体经济企业的不动产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批量商品房转移登记2个工作日办结。

全面深化“互联网+”服务,建成不动产“e登记”网上服务大厅,抵押登记、商品房网签到转移登记全流程网上可办。优化网上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平台,实行网上自主预约开评标场地,交易完成后网上自动退还投标保证金。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足不出户可实时参与网上“云开标”。上线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符合标准的供应商可随时注册,为具备资质供应商创造了零成本“开店”条件。

推行交地、交房与发证同步。联合自贸片区实施“交地即发证”,从拿地到交地、办证时间缩短70%以上。会同市税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开展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交证”试点。

联合银保监局推进抵押登记延伸至金融机构,变“往返跑”为“零次跑”。开展“全城通办”服务,在猇亭区、高新区、葛洲坝设置便民服务点办理企业、个人非涉税业务,在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设置便民服务窗口办理房屋信息查询、业务咨询指导等业务。开展“水电气过户联动办理”,推动不动产登记和水电气过户联办平台建设,已正式上线,市民可通过不动产“e登记”服务大厅在办理存量房转移登记业务的同时,同步申请水表、电表、气表的过户,实现“就近办、便捷办、联动办”。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刘晶晶 赵璟一 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