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展不忘支援情奋力开启新征程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三峡日报

对口支援是党中央、国务院推动三峡工程移民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生动实践。截至2019年底,我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累计落实对口支援资金1373.3亿元。其中,经济支持和经济合作项目3163项,资金1353.4亿元;无偿资金19.9亿元。

上海市对口支援夷陵区

1992年以来,上海市共援建夷陵区对口支援项目471个,资金5.96亿元。上海市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夷陵区工作,重点围绕夷陵区三峡坝库区移民生产生活,在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等方面给予帮扶。先后援建了三峡移民就业基地、乐天溪移民生态工业园等标准化厂房8万平方米,通过对口支援平台引进了均瑶、娃哈哈、爱登堡电梯等知名企业夯实了夷陵区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电商孵化园、移民就业服务中心等解决移民就业。复垦土地,建设茶叶、柑桔、桑蚕、猕猴桃产业基地及示范园,发展了一系列富民产业。援建了宜昌市上海中学、东湖初中等28所学校,助推夷陵区建设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建成夷陵医院、夷陵区妇女儿童医院及5所乡镇卫生院,夷陵区社会福利院及7所乡镇福利院,保障了夷陵坝库区移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先后支持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小溪塔街道营盘社区、谭家榜社区等56个移民示范小区、党群中心和文化活动广场建设,以及乐天溪镇莲沱村等4村、邓村乡常家垭村等8个异地搬迁项目和37处安全饮水工程,为夷陵区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上海市积极支持夷陵区农特产品、文旅产品销售推广,坚持邀请夷陵区参加茶文化旅游节、上海旅游节、商品展销会等,并在沪设立夷陵区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极大促进了夷陵区农特产品销售。28年来,上海市先后委派15批24名挂职干部,通过挂职、跟班学习、主题培训班等为夷陵区培训干部、医生、教师、致富带头人约5600名,为夷陵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湖南省对口支援兴山县

自1994年开始确定对口支援兴山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无私援助的精神,时刻关心和支持兴山县的建设和发展。20多年来,湖南省先后有25个厅局、4个市和11个大型企业,组织考察团175批1008人次到兴山考察、指导移民搬迁和经济社会发展,湖南省级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对口支援资金,省直部门、有关市也纷纷挤出资金支援兴山,累计援助无偿资金1.07亿元,交流用工信息5000多条,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体现了湖南省各界对兴山的大爱精神。

大连市对口支援兴山县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从1995年开始,大连市对口支援兴山县。二十多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着对库区人民的深厚情意,从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兴山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支援,累计向兴山县提供无偿援助资金1.415亿元,援建移民搬迁安置、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项目112个,培训各类干部人才750余人次。大连市的倾情帮扶,为兴山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县域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民生事业成效显著,区域经济稳步增长,对口支援成果丰硕。

黑龙江省对口支援夷陵区

1992年以来,黑龙江省无偿援助夷陵区资金2044.44万元,项目58个。黑龙江省重点关注夷陵区坝库区移民人居环境改善和养老保障,先后援建了三斗坪镇、雾渡河镇、邓村乡等福利院项目援建三斗坪镇高家冲村安全饮水及文化广场、柏果埫村安全饮水、小溪塔街道冯家湾社区移民小区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三斗坪镇移民就业中心、石牌村文化中心、乐天溪镇莲沱村便民服务中心、小溪塔街道营盘创业就业服务中心。

黑龙江省积极支持夷陵区农特产品销售,广泛开展夷陵区农特产品销售推介活动,为夷陵区柑桔销售、出口搭建平台,每年夷陵区柑桔约1/5在东三省销售或出口至俄罗斯。

江苏省对口支援秭归县

自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确定江苏省对口支援秭归县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大力支援秭归移民搬迁,为促进秭归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积极扶持秭归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民政、城市建设等,援建了县人民医院、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县二水厂、县福利院、县广电中心、县文化演艺中心等大批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以无偿资金支持为主向开展经济项目合作为主,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率先在三峡库区兴办江苏工业园区,动员引导AB集团、露源茶厂、中旖新能源等企业来秭归投资兴业。落户企业不仅极大增强秭归经济的造血功能,而且企业自身得到发展壮大,大部分企业纷纷增资扩能,兴建二期、三期项目,成为三峡库区经济合作的成功典范。在南通、常州、扬州、镇江、泰州、盐城六地市为秭归举办党政干部培训班、移民就业技能培训班等,重点提升干部经济发展能力和移民就业能力,先后安排100余名干部到六地市挂职锻炼。截至2019年底,江苏省累计援助资金1.61亿元,援助经济合作项目20个,援建重点社会公益项目50多个,培训党政干部和专业人才1300余人次,每年帮助销售农副产2000多吨,为助推秭归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湖北省内对口支援工作

1994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认真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的意见》,完善了全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结对支援关系,即:省直各部门负责库(坝)区县区的行业、系统的对口支援;武汉市等10个地市州及15个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12个大型企业负责对口支援库(坝)区县(区);全省27个县市负责对口支援库(坝)区县(区)任务较大的乡镇;省直各部门负责组织本行业、本系统对口支援库(坝)区县(区)相关单位、企业的搬迁、技改。建立上述“四个层次”对口支援关系之后,据统计,截至2019年,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及五峰县、长阳县、点军区、大老岭林场、巴东县等安置区到位资金总额共计9.8亿元。

青岛市对口支援夷陵区

1992年以来,青岛市累计无偿援建资金7976.1万元,项目169个。青岛市重点援助资金3000万元支持建成了夷陵区鸦鹊岭镇青宜综合产业园。园区入驻规模工业企业24家,年产值约7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1000个。并通过对口支援平台引进了宜昌嘉源食品有限公司,带动促进了夷陵区柑桔深加工发展。

同时,先后帮扶九四希望小学、实验初中、三峡高中等15所学校改善提升教育水平,支持夷陵医院、太平溪镇中心卫生院等7

家卫生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坚持邀请夷陵区农特产品、文旅企业参加展示展销活动,促进移民致富增收。

青岛市大力支持夷陵区干部教育培训,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24期,累计培训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移民致富带头人、村(社)干部等各类人员1059人次。互派10多名干部挂职交流,为夷陵区开展干部培训和人才培育工作提供新阵地。

武汉市对口支援秭归县

武汉市自对口支援秭归以来,立足长远,狠抓根本,积极扶持秭归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城市建设等,援建了县一中、县职教中心、湖北秭归经济开发区小学、县人民医院、县防保中心、县体育馆、凤凰山绿化项目建设等大批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极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秭归县与武汉市政建设集团、中铁大桥局采用PPP模式合作,启动了秭归长江大桥建设,开创了全省采用PPP模式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先河。武汉市在柑橘的新品种培育、示范园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助力30万亩脐橙实现精品化、规模化、基地化种植,电商扶贫助力全县农副产品年销售额达10亿元。武汉市把智力合作作为对口支援的重点内容,着力开展技术交流、人才培训。截至2019年底,武汉市累计援助资金1.1亿元,援助经济合作项目10个,援建重点社会公益项目20多个,培训党政干部和专业人才3300余人次。

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河南省、海南省及深圳市、广州市、宁波市、厦门市等对口支援我市三峡库区

浙江省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的号召,鼓励引导知名品牌和民营企业赴三峡库区兴业。特别注重把民营企业的机制优势、品牌优势与三峡库区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互惠双赢的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的典范。目前,在宜昌库区的浙江企业共有300多家,累计实现年产值达200多亿元。其中,均瑶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浙江海通集团、浙江太平鸟集团、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等知名企业就是其中的代表。

福建省及厦门市在宜落户企业200多家,年产值达150亿元,包括柏斯钢琴、福龙钢铁、华祥商贸、顺丰物流等。

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市等大批民营企业在湖北三峡库区投资兴业,同时坚持每年为三峡库区免费培训各类技术人才。

河南省、海南省与三峡库区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也取得明显成效。河南双汇、海南椰风先后落户三峡库区。

本版组稿:王海军 龙江 李科望 向定飞

本版图片由市三峡工委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