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合子坳村告别贫困奔小康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杨雪

通讯员 杜强 覃丹

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149户村民住房条件大为改善;集中供水管网铺设入户,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建成200千瓦光伏电站,为村集体带来收入20.5万元;发展茶园总面积超过800亩、甜柚示范基地70亩……说起脱贫攻坚成效,长阳龙舟坪镇合子坳村党支部书记周丽蓉如数家珍。

合子坳村是该县39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建档立卡贫困户180户552人,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在村“两委”和国家电网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2017年整村出列。5年来,全村人均纯收入从8070元增长到12269元,村民们勤劳致富的干劲越来越足。

喝好水住好房日子越来越甜

合子坳村地处半山腰,由于地层变化导致水位下沉,吃水成了困扰村民的“老大难”。

2018年春节前夕,刚上任不到一个星期的周丽蓉,就和驻村工作队一起,踏上了艰辛的找水之路。冒着绵绵细雨,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头,最终在一处深山里找到了汩汩清泉。建泵房、铺水管,大家不分昼夜赶工期。春节前,清澈的泉水终于灌满了干涸已久的蓄水池。如今,村里新建了2处抽水泵房,建设蓄水池43座,铺设自来水管道24000多米,全村543户1843人喝上了放心水。

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88岁的习兰运没想到,能在晚年住上大平房。而就在前年,他还蜗居在用石头堆砌的老房子里,不仅漏风漏雨,而且交通不便。故土难离,周丽蓉20多次上山劝说,同时动员他的子女,终于做通了老人的思想工作。

挪穷窝,置新业。全村易地搬迁共14户35人,住在集中安置点的贫困户,不仅家家户户分了菜园,还可以在家门口的羊肚菌大棚务工,真正实现了“推门即风景、下地就挣钱”,让贫困户有家更有业。

光伏电站让阳光变成现钱

11月3日,深秋夜幕初降,60多盏路灯点亮了乡村夜色。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广场上,村民们伴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自从村里的光伏电站投入运营后,全村电网升了级,主干道都装上了路灯。

“板子越干净发电量越多,一个月轻轻松松就能挣一千多块,如果超过24万度,还能领奖金。”在合子坳村光伏扶贫电站,正在打扫光伏板的管理员习全兰笑着说。

习全兰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两个儿子读书,自己身体不好,生活的压力让他郁郁寡欢。2017年4月,国家电网公司给合子坳村捐赠了光伏扶贫电站,村里顾及习全兰的生活,安排他做电站的清扫和看护工作,并按月支付工资。这份稳定的岗位让习全兰

心里有了底。如今他病好了,有固定收入,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整个人也变了样。

“如今,光伏电站不仅成了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也成了村里的微景点。”合子坳村驻村第一书记、国家电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黄丹松说,2017年以前,光伏电站所在的地方还是杂草丛生的田地,正是因为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才能在这块土地上点燃全村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光”。国家电网公司为长阳每个贫困村捐建的电站,每个投资200万元,并且全部捐献给村集体,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集体资产。目前,村里的光伏电站已经运行35个月,总收益70万元左右。

“摇钱树”种在贫困户家门口

借着光伏扶贫的“光”,合子坳村在2017年整村出列。如何让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瞄准产业项目,积极引进经营主体到村里投资。

2017年,木子茶叶合作社负责人丁贵红第一次来到合子坳村,眼前一片荒凉,如今这里变成了郁郁葱葱的茶园。正在劳作的村民刘玉琴笑着算账,茶园打工每天挣80元钱,4亩田租给合作社一年租金800元,每个月平均能有2000元钱的收入。

“高峰时期能有40多人上班,每个月支付工资6万元钱,带动贫困户60多人。”丁贵红说,这茶园就是大家的希望,今年茶厂建好了以后,肯定能带来更多收益。

为拓宽村民们的脱贫致富渠道,合子坳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还积极争取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资金,在近100亩的特色产业种植基地上,重点建设30亩扶贫大棚、2个电气化温室大棚,让易地搬迁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

2017年以来,合子坳村的3家合作社累计带动周边贫困人口350多人次,农户直接获得土地租金收益59万多元,务工工资累计近200万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