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姚定安
通讯员 王青
潮涌峡江,奔竞不息。
“十三五”时期,市贸促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国际经贸桥梁与纽带作用,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指引,以扩大“朋友圈”、打好“会展牌”、畅通“双循环”为路径,聚焦“政企互通、经贸畅通、服务联通”三大领域,推动国际国内合作、拓宽外联沟通网络、促进贸易投资消费、提振疫后市场信心,在促进“走出去”更加便捷、“引进来”亦趋畅通、“双循环”更加高效等工作上做出了不懈努力。
放眼未来,开放前哨,风鹏正举。
市贸促会将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助推宜昌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切实让“宜昌品牌”置身世界之巅,让“中国故事”响彻五湖四海。
1
畅通“双循环”
确保“两个市场”高效链接
从宜昌到北京,从香港到欧洲,从美洲到非洲……随着中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与中国做生意的伙伴越来越多。市贸促会当如何抢抓机遇,推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高效链接?
中流击水,奋楫者先。市贸促会结合本土的茶叶、柑橘、化工、能源、医药等优势特色产品,全力推动“走出去、引进来”,不断助力企业开拓新市场、抢占新领域。
2016年,在市贸促会的联络带动下,宜昌企业代表团走进了世界知名的“德国科隆食品展”。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艳珍,就是跟随市贸促会赴展的代表之一,在此次展销会期间,宜红茶与法国ETIA公司现场签订了800万元的合作协议。“宜红茶走出大三峡,是市贸促会为企业构筑起走向世界的通道!”章艳珍感激地说,“原来茶叶出口都是靠代理小打小闹。走出来后,才知道世界的舞台有多宽阔。”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市贸促会先后组织宜昌企业参加了“走进日韩”“走进非洲”“走进美洲”“走进俄罗斯”“海上丝绸之路投资贸易行”等大型经贸交流活动,出访30余个国家,促成宜昌企业达成合作协议43项,合同金额18.25亿元。宜昌农产品、机械装备、装饰建材等走出国门,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实现深度合作。
在引导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市贸促会还积极推动“引进来”。2017至2018年,市商务局、市贸促会连续两年共同组织国际茶叶宜昌行活动、国际柑橘采购商大会,邀请“一带一路”沿线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国际采购商来宜,进茶园、到果园,赴车间、品茶果,现场面对面交流,了解宜昌特色农产品的品质、风味,促成60多家重点茶业和柑橘企业与国际客商签订采购协议,合同金额突破2亿美元,促进了宜昌柑橘、茶叶出口量大幅提升。
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有效融合,在促进宜昌产品更好走出去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宜昌参与国际经贸的“朋友圈”。
2
打好“会展牌”,助推“市场复苏”持续向好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导致国际经贸形势持续低迷。在疫情好转的情况下,如何危中寻机,提振市场信心、助力经济复苏,考验着社会各界的智慧与担当。市贸促会主动作为,以“会展经济”为突破口,聚人气、强动力、助复苏、促消费,在助推商贸流通行业疫后重振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市贸促会强化会展经济研究,推动出台《宜昌市关于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的意见》。加强综合协调,联合多个部门,在年内推进各项会展活动有序开展:
6月12日至14日,在城区组织举办2020“惠购宜昌”汽车消费展,销售汽车426台,成交金额5100多万元;
8月14日至9月6日,宜昌·德国科堡国际啤酒节隆重举办,既有力舞动了中南路商圈的消费活力,又大力促进了夜间经济发展,在盛夏时节,掀起了疫后消费市场复苏的热浪;
10月14日至16日,协调组织三峡物流园承办2020年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年会。期间,组织宜昌特色优质农产品展示,我市5家农产品企业与参会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现场签约;
......
“会展经济,除带动现场成交外,还有效带动了城市餐饮、住宿、旅游、交通、广告、会务服务等领域的消费。根据行业专家测算,会展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比一般在1:6至1:9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宜昌会展主题研究,推动形式内容创新、完善场馆功能设施,以会展经济助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市贸促会负责人介绍,目前,三峡国际会展中心初步建成,由卓尔集团投资的三峡国际博览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宜昌奥体中心全面投入运营,宜昌会展场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宜昌会展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
3
着力“优服务”
推动“便捷高效”落地生根
“疫情期间,如果没有贸促会给我们出具的‘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企业不仅将面临不能履行进出口合同的国际贸易纠纷,还可能面临巨额的资金赔偿。”相关外贸企业负责人介绍道。
受疫情影响,我市部分出口企业面临国际贸易合同履约风险。面对企业遭遇的困境,市贸促会“有呼必应”,及时构筑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快捷办理通道,免费提供英文翻译服务、免收出证认证费用。2020年2月至6月,共为安琪酵母、宜化化工、奥美医疗等18家企业办理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25份,涉及合同金额近80亿元,有效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疫情期间的高效优质服务,只是市贸促会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贸促会努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助推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优化流程推进贸易便利化。简化办事程序,推广自主打印,以“数据多跑路”实现“企业少跑腿”,办出商事认证的“加速度”。近年来,共为宜昌及周边地区外经贸企业出具各类商事证书38000余份。其中:原产地证书签发量占全市签证总量的65%,签发金额52.16亿美元,为出口货物顺利通关结汇提供了坚实支撑。
用足政策帮助企业享实惠。目前,宜昌市贸促会可签发韩国、澳大利亚、智利、瑞士、冰岛、新西兰、新加坡、哥斯达黎加、秘鲁、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亚太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优惠原产地证书。2016年至2020年,共为企业出具优惠原产地证书5305份,帮助企业享受关税减免约9000万元。
主动担当实现服务“零距离”。为服务宜昌自贸片区建设,市贸促会主动提出在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办事窗口,抽调专人驻点,为企业提供国际商事证明、涉外法律咨询、经贸展会信息等系列服务。同时,争取中国贸促会和省贸促会支持,成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湖北分会宜昌庭审中心,帮助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维权,做到商事法律服务“零距离”。
智联五洲,贸促未来。“十三五”时期,市贸促会开拓创新、内联外引,有效推动了“走出去”更加便捷、“引进来”亦趋畅通、“双循环”更加高效。“十四五”的蓝图已经绘就,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市贸促会将奋勇争先、担当作为,不断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宜昌开放型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版图片由宜昌市贸促会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