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善国
通讯员 秦向阳 付玉平 李静
上周,备受市民关注的“李家台都市经济产业园”正式进入征地拆迁阶段。
这个位于高铁宜昌东站和北站之间的都市经济产业园,建成后,有望成为宜昌都市工业绝佳孵化基地,也将成为龙泉城市西融的动力引擎。
离李家台约3公里的钟家畈循环经济产业园,于上周同步进入扩园征地阶段。这个堪称龙泉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扩容后园区将从土门直接延伸到龙泉中心集镇,有望成为高新产业的集聚地和都市工业的聚集带。
而上月,地处小鸦路东侧的万家畈村,围绕高铁宜昌北站新城建设,进入全面地质勘探阶段。未来,围绕高铁宜昌北站,有望形成方圆一公里的都市产业圈。
加上已建成的稻花香小微企业创业园,龙泉可望形成5大都市工业园区。
由此可以断定,龙泉都市工业随着伍龙路、柏临河大道等三纵三横城市通道的打开,以及高铁宜昌北站新城的尘埃落定,已迎来井喷式的大发展。
与都市工业的井喷式爆发不同,龙泉的都市农业则在悄无声息中茁壮成长。
7月底,雨后的龙泉都市农业产业园,空气分外清新。在“花园里”花卉基地,幻彩绣球、大花海棠、银叶菊开得十分热烈,引来不少爱花的市民赏玩、选购。送往外地的运货车也早早等候在一旁。
“家用市场持续升温,城市美化持续发力,这都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副总经理韩鹏程介绍,市场的都市化发展已让公司取得长足发展。去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仅一个龙泉菊花展就赚了近百万元。
作为龙泉都市农业的核心企业,“花园里”充分利用近郊优势和城镇化发展优势,大力推进“苗木入城、花卉进家”行动。围绕都市大发展,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从而带动产业做大做强,成为龙泉都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与“花园里”这种“走商”不同,“光耀农场”“金禾农业”等更多的是“坐商”。
“光耀农场”经营户周永财告诉记者,交通体系的构建、生态的变好,以及旅游业、康养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人气的爆棚,进而为都市农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周末坐在家里就可卖好几千元!”周永财说。
据龙泉镇高级农技师张永平介绍,龙泉近郊优势、生态优势、三产融合优势已形成经济产业发展优势,而以水果采摘、花卉苗木、农事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都市农业已迎来发展的春天。
目前,以青龙、法官泉、香烟寺等村为核心的花卉苗木产业集聚区已初具品牌和规模效应。全镇发展花卉苗木企业25家,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值达1.6亿元,为推动都市农业产业联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都市工业”“都市农业”蓬勃发展的当下,龙泉的“都市旅游”自然不甘落伍。
围绕近郊优势,龙泉旅游业突出发展景区游、工业游、乡村游、康养游、采摘游等。
投资10亿元的蓝之美童梦小镇,围绕“亲子、科普、采摘、体验”四大主题,推出的亲子科普馆、农事体验园、沙滩灯光秀等旅游项目受到市民追捧。
三峡龙泉湖推出的“网红晃晃桥”“网红海啸池”等,成市民打卡绝佳目的地。
伴随“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的全面推进,龙泉都市旅游业全面迎来收获期,有望成为宜昌近郊最佳旅游目的地。
夷陵区委常委、龙泉镇党委书记李发兵表示,作为城市东部组团和高铁北站新城建设的主战场,
龙泉必将进入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快速聚集、功能快速提升、产业快速转型的机遇期。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龙泉必须放大“近郊、生态、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抢抓机遇、创造机遇,积极作为,大力发展都市工业,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融入宜昌主城作贡献。
■记者观察
柏临河畔,看波粼柳拂。今日龙泉,活力四溢,渐成宜昌最具活力的地方。
激荡大城东扩、产业东移、高铁北站新城等多重利好的浩浩春风,龙泉正全方位对接伍家岗区,全方位融入宜昌主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奋斗者姿态扛起北站新城担当。
新城要有更大担当和作为,按照区委要求,龙泉正向着“高新产业集聚地、都市工业聚集带、北站新城核心区”的目标奋进,奋力打造“高端产业城、创新活力城、文明品质城、水韵生态城、平安幸福城”。
而以高端智造、科技创新、软件和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具有都市经济特征的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正在龙泉孕育升腾,“点亮”北站新城发展新未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